一种名优茶机采茶园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432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名优茶机采茶园培育方法,属于茶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名优茶种类众多,品质风格各异,但其鲜叶一致要求匀、嫩、齐,因此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手工采摘。手工采茶能对各种茶类标准芽叶的大小、老嫩和采留比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掌握,但手工采摘同时存在劳动强度大,采摘功效低等问题。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第二、三产业转移,务农人员减少,加上茶叶采摘的季节性很强,采摘作业时间短,对外出打工者无多大吸引力,这些因素造成在春茶洪峰期间,茶区普遍出现采茶劳力紧缺和鲜叶采摘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

机采能有效的提高采摘效率,相对于手采属于无选择性采摘,采下的鲜叶匀度较差,鲜叶质量不如手采叶。采摘细嫩,芽叶均匀一致是名优茶鲜叶的基本要求,鲜叶质量直接影响名优茶的经济效益,如能通过一系列的栽培措施和采后分级处理,使机采鲜叶经处理后能达到不同等级名优茶鲜叶的要求,对名优茶生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名优茶机采茶园培育方法,以便更好地改善名优茶机采茶园的培育效果,改善名优茶机采效果,提高其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名优茶机采茶园培育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改造和选择茶园:首先是立地条件: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或坡度15度以下的缓坡地茶园,如坡度大于15度的,则要修筑成等高梯田,梯面宽不能小于2m,且要求茶园土层深厚;其次是茶树品种要求:机采要求茶树再生能力强,耐采耐剪,株型结构紧密,叶片夹角适中。由于优质茶的采摘嫩度要求较高,因此特别要求茶树发芽均匀整齐、长势好,长到一芽二叶左右时,芽梢优势明显,采摘后的鲜叶完整率好,有利于机采。因此机采茶园采用发芽能力强的无性系良种。第三是茶园种植要求。茶树种植不能太密,其行间距至少要有1.5m,以利于采茶机操作,同时要求无缺株断行,树高控制在65~70厘米。

(2)进行树冠培养:成龄茶园机采树冠的培养成龄茶园因茶树品种、树龄、土壤及管理水平之不同,其高度、幅度差异较大,机采树冠培养也应有所不同。对于茶树高大超过130厘米、缺株又少的茶园,宜结合茶园改造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培养树冠。重修剪离地高度40-50厘米,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改造后重施肥料,使骨干枝重新萌发新枝条,形成新树冠面。第二年基本可以用机采。对于树高在90-100厘米且长势良好的茶园,宜采用弧型修剪机进行修剪,剪去离地60-65以上部分,使之形成整齐的树冠面。次年即可实行机采。对于衰老茶园树冠的培养须先改造,即通过重修剪或台刈重新培育树冠。台刈茶园待首轮枝条成熟后,应注意蓄养骨干枝面,疏去部分过密枝条与瘦弱枝条。新生枝条按幼龄茶园机采冠面培养方法进行培养。若台刈在春茶前进行,当年新茶园应修剪2次,分别在第一轮枝条成熟期进行。第二年可根据分枝结构及其生长情况,分3次修剪来培养机采树冠面。对于未老先衰茶园,以重修剪为好,用弧形修剪剪去离地40-50厘米以上部分,两年内同样可达到机采树冠面要求。因茶树修剪会造成树体的损伤,故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可用重施肥料的方法来促使茶树快速复壮,同时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3)名优茶鲜叶机采:大宗茶机采的开采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叶。当标准芽叶占新梢总数的80%、60%,分别是春茶、夏茶的开采适期。名优茶对鲜叶的采摘标准在采摘嫩度上较大宗茶高,采摘标准一般以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机采之前除了培育标准的机采蓬面,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机采时机的选择。采期为当机采前树冠面标准芽叶组成在85%时进行采摘。采摘前每个处理设三个观测点观测蓬面新梢生育整齐度。每个观测点的面积为33cm×33cm。从茶树一芽一叶期开始,每2天观测一次观测点高于蓬面桩头的芽叶组成,记录一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等新梢的数量。观测一直持续到采前一天。记录每个处理机采总产量,并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4的机采产物观测芽叶组成:分别记录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于一芽三叶、单片叶的质量和个数,并记录不完整芽叶、母叶、桩头和杂质等的质量。

(4)采用鲜叶筛分方法:将机采后的鲜叶用鲜叶筛分机进行筛分该设备根据筛网的孔径大小分成三段。将机采后的原料投入到筛分机中进行筛分,结果根据孔径大小,第一网孔径下分级原料为较多的碎叶、单芽以及少量标准叶,第二网孔径下破碎芽叶比例明显减少,标准芽叶比例较高,破碎叶占不到10%,第三网孔径下标准芽叶几乎达到100%。将第一网孔径下的芽叶去除,合并第二、三网孔径下的分级原料,合格率达到70%。

上述茶园选用,成龄手采茶园,树高平均100cm。春茶结束后,采用弧型修剪机进行深修剪,剪去茶树因多次采摘而形成的“鸡爪枝”。修剪深度掌握在18~22cm,已剪去“鸡爪枝”为适宜,使之形成整齐的树冠面。修剪后蓬面平整一致,无突出枝,剪口平滑。

上述茶园中针对茶树修边,在弧形修剪机深修剪之后,由于茶树两侧的枝条往往有修剪不到,需另外进行修边处理。采用单人修剪机修边,剪去两侧多余侧枝以及下垂枝。使茶行间距空隙宽度18~22cm,便于通风透光,并减少茶树对土壤的养分消耗;隔年年春进行轻修剪,剪去上年秋梢,尤其需要剪去受冻害、病害、虫害的枝叶,剪去蓬面突出枝,修剪深度为2~5cm。质量要求使茶树蓬面平整一致,无突出枝,无枯死枝叶,无冻害、病害、虫害枝叶;年初4月份进行一轮机采打顶,采高养低,使茶树蓬面平整一致;一个月后,进行深修剪,剪去杂枝、突出枝,将蓬面修理平整;因茶树修剪会造成树体的损伤,故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可用重施肥料方法来促使茶树快速复壮。科学合理施肥是培养高产优质机采茶园的保证,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尿素。每亩500kg,连续重施基肥菜子饼两年,每年于10月底前完成施入。在施基肥的同时完成人工深耕,深度不少于15cm。

上述茶园需要除草:每年4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中旬各进行一次除草,除草剂以草甘膦和百草枯混合施用。试验期间全年人工除草,保持试验地干净,无杂物。

上述茶园需要病虫害防治:茶园病虫害以预防为主。该成年茶园根据御茶村提供的往年的病虫害经验,一般地,春季雨水偏多,阴雨时间过长,病害的发生可能性较大。虫害以防治茶尺蠖、茶假眼小绿叶蝉、螨类为主,兼治用克尺蠖、黑刺粉虱、绿盲蝽象、蚧类、茶小卷叶蛾、刺蛾类害虫等。对该试验地块密切关注病虫害现象,试验期间未发生大型茶园病虫害疫情。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大带动更多的大户进行类似模式的规模化机采茶园改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特色机采产业体系和机采名优茶品种繁育、栽培、管理、制作、包装、销售、深加工的产业链,从而使机采的名优茶、名优茶机采茶园改建及机械化采摘技术效率更高,适合茶园采摘的规模化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名优茶机采茶园培育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改造和选择茶园:首先是立地条件:机采茶园宜选择平地或坡度15度以下的缓坡地茶园,如坡度大于15度的,则要修筑成等高梯田,梯面宽不能小于2m,且要求茶园土层深厚;其次是茶树品种要求:机采要求茶树再生能力强,耐采耐剪,株型结构紧密,叶片夹角适中。由于优质茶的采摘嫩度要求较高,因此特别要求茶树发芽均匀整齐、长势好,长到一芽二叶左右时,芽梢优势明显,采摘后的鲜叶完整率好,有利于机采。因此机采茶园采用发芽能力强的无性系良种。第三是茶园种植要求。茶树种植不能太密,其行间距至少要有1.5m,以利于采茶机操作,同时要求无缺株断行,树高控制在65~70厘米。

(2)进行树冠培养:成龄茶园机采树冠的培养成龄茶园因茶树品种、树龄、土壤及管理水平之不同,其高度、幅度差异较大,机采树冠培养也应有所不同。对于茶树高大超过130厘米、缺株又少的茶园,宜结合茶园改造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培养树冠。重修剪离地高度40-50厘米,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改造后重施肥料,使骨干枝重新萌发新枝条,形成新树冠面。第二年基本可以用机采。对于树高在90-100厘米且长势良好的茶园,宜采用弧型修剪机进行修剪,剪去离地60-65以上部分,使之形成整齐的树冠面。次年即可实行机采。对于衰老茶园树冠的培养须先改造,即通过重修剪或台刈重新培育树冠。台刈茶园待首轮枝条成熟后,应注意蓄养骨干枝面,疏去部分过密枝条与瘦弱枝条。新生枝条按幼龄茶园机采冠面培养方法进行培养。若台刈在春茶前进行,当年新茶园应修剪2次,分别在第一轮枝条成熟期进行。第二年可根据分枝结构及其生长情况,分3次修剪来培养机采树冠面。对于未老先衰茶园,以重修剪为好,用弧形修剪剪去离地40-50厘米以上部分,两年内同样可达到机采树冠面要求。因茶树修剪会造成树体的损伤,故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可用重施肥料的方法来促使茶树快速复壮,同时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3)名优茶鲜叶机采:大宗茶机采的开采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叶。当标准芽叶占新梢总数的80%、60%,分别是春茶、夏茶的开采适期。名优茶对鲜叶的采摘标准在采摘嫩度上较大宗茶高,采摘标准一般以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机采之前除了培育标准的机采蓬面,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机采时机的选择。采期为当机采前树冠面标准芽叶组成在85%时进行采摘。采摘前每个处理设三个观测点观测蓬面新梢生育整齐度。每个观测点的面积为33cm×33cm。从茶树一芽一叶期开始,每2天观测一次观测点高于蓬面桩头的芽叶组成,记录一芽一叶、二叶、三叶、四叶等新梢的数量。观测一直持续到采前一天。记录每个处理机采总产量,并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4的机采产物观测芽叶组成:分别记录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大于一芽三叶、单片叶的质量和个数,并记录不完整芽叶、母叶、桩头和杂质等的质量。

(4)采用鲜叶筛分方法:将机采后的鲜叶用鲜叶筛分机进行筛分该设备根据筛网的孔径大小分成三段。将机采后的原料投入到筛分机中进行筛分,结果根据孔径大小,第一网孔径下分级原料为较多的碎叶、单芽以及少量标准叶,第二网孔径下破碎芽叶比例明显减少,标准芽叶比例较高,破碎叶占不到10%,第三网孔径下标准芽叶几乎达到100%。将第一网孔径下的芽叶去除,合并第二、三网孔径下的分级原料,合格率达到70%。

上述茶园选用,成龄手采茶园,树高平均100cm。春茶结束后,采用弧型修剪机进行深修剪,剪去茶树因多次采摘而形成的“鸡爪枝”。修剪深度掌握在18~22cm,已剪去“鸡爪枝”为适宜,使之形成整齐的树冠面。修剪后蓬面平整一致,无突出枝,剪口平滑。

上述茶园中针对茶树修边,在弧形修剪机深修剪之后,由于茶树两侧的枝条往往有修剪不到,需另外进行修边处理。采用单人修剪机修边,剪去两侧多余侧枝以及下垂枝。使茶行间距空隙宽度18~22cm,便于通风透光,并减少茶树对土壤的养分消耗;隔年年春进行轻修剪,剪去上年秋梢,尤其需要剪去受冻害、病害、虫害的枝叶,剪去蓬面突出枝,修剪深度为2~5cm。质量要求使茶树蓬面平整一致,无突出枝,无枯死枝叶,无冻害、病害、虫害枝叶;年初4月份进行一轮机采打顶,采高养低,使茶树蓬面平整一致;一个月后,进行深修剪,剪去杂枝、突出枝,将蓬面修理平整;因茶树修剪会造成树体的损伤,故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可用重施肥料方法来促使茶树快速复壮。科学合理施肥是培养高产优质机采茶园的保证,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尿素。每亩500kg,连续重施基肥菜子饼两年,每年于10月底前完成施入。在施基肥的同时完成人工深耕,深度不少于15cm。

上述茶园需要除草:每年4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中旬各进行一次除草,除草剂以草甘膦和百草枯混合施用。试验期间全年人工除草,保持试验地干净,无杂物。

上述茶园需要病虫害防治:茶园病虫害以预防为主。该成年茶园根据御茶村提供的往年的病虫害经验,一般地,春季雨水偏多,阴雨时间过长,病害的发生可能性较大。虫害以防治茶尺蠖、茶假眼小绿叶蝉、螨类为主,兼治用克尺蠖、黑刺粉虱、绿盲蝽象、蚧类、茶小卷叶蛾、刺蛾类害虫等。对该试验地块密切关注病虫害现象,试验期间未发生大型茶园病虫害疫情。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