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喀斯特高原山地坡耕地地埂合理利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喀斯特地区轻-潜在石漠化环境植物篱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石漠化”与“水土流失”、“荒漠化”并称为中国当今三大生态问题,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是生态退化的不同阶段,石漠化是土壤侵蚀的结果,水土流失是石漠化的中间阶段,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水土流失蚕食着人们宝贵的水土资源,如何控制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坡改梯工程措施,林草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坡改梯工程措施研究较早,已取得一定成果,推广应用范围较广,已广泛被山区农民接受,目前在中国山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农民已习惯于改长坡耕作为梯地旱坡耕作。但梯地地埂会占用一定的耕地(贵州省坡耕地地埂约占耕地5%),同时为防止杂草与农作物争肥、争水、争光,在春季耕作季节农民一般会把土埂上的杂草清除干净,导致土埂稳定性变差,雨季来临出现土坎崩塌现象,如何在坡耕地地埂合理种植植物篱,充分利用无法种植农作物的地埂,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治地埂坍塌,提高土壤养分,控制水土流失是现今山区坡耕地整治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植物篱技术较成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按L=4H/sina带间距在山区坡度<25°的坡耕地上种植植物篱后,其水土保持效益效果的改善程度。而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梯化旱地现象普遍,坡耕地宽度一般为2~4米,地形崎岖、土层薄、肥力低、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和水土保持意识落后,不能按其他地方的种植方式进行植物篱种植。现有的植物篱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植物篱种植丘陵、山地区的土壤厚度在1米以上,有的可以达到几十米,而喀斯特地区许多土地土壤厚度在20cm、30cm、50cm、甚至有的有10cm以下的土层,因此现有的植物篱只适于种植在土层深厚的丘陵、山地;
2)现在使用的植物土壤厚度需要在50cm以上的土层中才能生长良好,为其提供足够的根系生长空间、水分采集空间、养分采集空间,植物品种选用适用于土层深厚区域,不适应喀斯特地区;
3)植株生长过快、植株过大,在喀斯特地区不能够为期在生长期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支撑土壤,难以实现水土流失的控制,喀斯特地区土层厚度不一,水分流失快,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水分来源,土层薄弱部分不能为植株、根系过的植物生长(也不能生长好);
4)现有的植物篱成篱后占用地表面积过大,不适应地块面积狭小的喀斯特地区,地块大的地方占用1-2米宽的土地也没多大影响,但是喀斯特地区许多地块只有1米左右宽度,有的只有几十厘米宽,如果被大量占用就失去了植物篱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喀斯特地区轻-潜在石漠化环境植物篱配置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地埂稳定性和农民经济收入,特别是在轻-潜在石漠化环境下能被农民接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植物篱配置模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喀斯特地区轻-潜在石漠化环境植物篱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喀斯特地区轻-潜在石漠化地埂上种植的植物篱,选择的植物篱包括金丝桃、火棘和白三叶;
2)土地整理:保留埂坡原有植物篱,不对其土壤进行扰动,疏松地埂坎脚、坎台土壤,土壤扰动深度为20cm~40㎝,土壤晾晒1~2个工作日后在其上进行植物篱种植;
3)若地埂邻近道路或荒山牲畜易进入的地方,将当地火棘修剪成58-62㎝,移栽到当地邻近道路或荒山的地埂上,单行种植,种植间距80-100㎝,火棘种植前两年,在火棘下套种优质牧草黑麦草;
4)对于火棘包围内的其它耕地地埂,若地埂高度超过150㎝,则在地埂坎脚种植金银花、木通或葡萄,埂坡保留杂草或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或香根草,在埂上按弧形种植单行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篱,弧形沿坡方向向耕地两边倾斜,引导耕地产生的水流向耕地两侧流动,防止坡耕地水流过大冲垮坡耕地中间地埂,灌木选泽耐旱、耐贫瘠、喜钙的钙果;小乔木选择当地品种榛子,同样种植前期,在灌木、小乔木植物篱下套种优质草本植物白三叶、紫花苜蓿或黑麦草,增加地表盖度,减缓地表流速,减少水土流失,若火棘包围内其它耕地地埂高度小于150㎝,则在地埂坎脚种植黄花菜,埂坡保留杂草或种植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草本植物篱,坎上种植灌木钙果植物篱,同样前期在钙果植物篱下套种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等草本植物篱;
5)后期浇水管理:在植物篱没有达到能够正常成活前,为保证植物能吸收充足的水分,干旱季节定期对其进行浇水,夏季每隔一天早上或晚上浇一次,冬季干旱时则五天浇一次;
6)后期修剪管理:当植物生长到130~200㎝时,定期对植物篱进行修剪,修剪高度100-150cm,防止植物篱占用大量耕地和与带间作物争水、争肥、争光,将修剪后的植物篱枝叶平铺于带间耕地和植物篱表面,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表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最终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形成火棘、藤本+灌木+草本、藤本+小乔木+草本、草本+灌木植物篱形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的植物篱配置方法,形成火棘、藤本+灌木+草本、藤本+小乔木+草本、草本+灌木植物篱的配置形式,能够针对在喀斯特地区轻—潜在石漠化进行水土流失的控制,白三叶、紫花苜蓿或黑麦草,增加地表盖度,减缓地表流速,减少水土流失,将裁剪的植物篱丢在植物篱下的土壤上,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肥力,主要种植金丝桃、火棘和白三叶以及钙果的经济作物,作物产量高,能够大大提高地埂稳定性和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利用率,特别是在轻-潜在石漠化环境下能被农民接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植物篱配置模式;
(2)与坡改梯水土保持工程相比,植物篱成本低,简单易行,同时提高了土壤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3)在埂上按弧形种植单行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篱,弧形沿坡方向向耕地两边倾斜,引导耕地产生的水流向耕地两侧流动,防止坡耕地水流过大冲垮坡耕地中间地埂;
(4)种植的经济植物金丝桃、火棘和白三叶以及钙果,能够适应厚度为50cm的土壤生长;
(5)经济植物金丝桃、火棘和白三叶以及钙果的根系能够适应喀斯特地区土壤的生长空间、水分采集空间、养分采集空间;
(6)经济植物金丝桃、火棘和白三叶以及钙果以及种植的草本植物白三叶、紫花苜蓿或黑麦草在喀斯特地区能够为期在生长期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支撑土壤,从而实现水土流失的控制,喀斯特地区土层厚度不一,水分流失快,不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稳定的水分来源,土层薄弱部分不能为植株、根系过的植物生长;
(7)经济植物金丝桃、火棘和白三叶以及钙果生长后占用空间小,针对喀斯特地区地块较小的问题,在能够保持水土的情况下还能够很好适应而不会占用土壤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一种喀斯特地区轻-潜在石漠化环境植物篱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地埂类型(土埂、土石混合埂)及地埂上选择金丝桃、火棘、白三叶为植物篱物种,金丝桃是一种优良的中药材观赏灌木植物,火棘良好的水土保持拦截植物,白三叶优质牧草;
2)土地整理:为防止地埂崩塌,减少水土流失,保留埂坡原有植物篱,不对其土壤进行扰动,疏松地埂坎脚、坎台土壤,土壤扰动深度为20cm~40㎝,土壤晾晒1~2个工作日后在其上进行植物篱种植;
3)若地埂邻近道路或荒山牲畜易进入的地方,将当地火棘修剪成58-62㎝,移栽到当地邻近道路或荒山的地埂上,单行种植,种植间距80-100㎝,火棘种植前两年,在火棘下套种优质牧草黑麦草;
4)对于火棘包围内的其它耕地地埂,若地埂高度超过150㎝,则在地埂坎脚种植金银花、木通或葡萄,埂坡保留杂草或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白三叶或香根草,在埂上按弧形种植单行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篱,弧形沿坡方向向耕地两边倾斜,引导耕地产生的水流向耕地两侧流动,防止坡耕地水流过大冲垮坡耕地中间地埂,灌木选泽耐旱、耐贫瘠、喜钙的钙果;小乔木选择当地品种榛子,同样种植前期,在灌木、小乔木植物篱下套种优质草本植物白三叶、紫花苜蓿或黑麦草,增加地表盖度,减缓地表流速,减少水土流失,若火棘包围内其它耕地地埂高度小于150㎝,则在地埂坎脚种植黄花菜,埂坡保留杂草或种植白三叶、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的草本植物篱,坎上种植灌木钙果植物篱,同样前期在钙果植物篱下套种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等草本植物篱;
5)后期浇水管理:在植物篱没有达到能够正常成活前,为保证植物能吸收充足的水分,干旱季节定期对其进行浇水,夏季每隔一天早上或晚上浇一次,冬季干旱时则五天浇一次;
6)后期修剪管理:当植物生长到130~200㎝时,定期对植物篱进行修剪,修剪高度为100-150cm,防止植物篱占用大量耕地和与带间作物争水、争肥、争光,将修剪后的植物篱枝叶平铺于带间耕地和植物篱表面,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表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最终潜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形成火棘、藤本+灌木+草本、藤本+小乔木+草本、草本+灌木植物篱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