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塘布线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池塘养殖不断发展,池塘防鸟措施也变得尤为重要,在布控池塘防鸟网时,需人为拉着线在池塘里穿行布网,这样操作非常不方便,并且效率低下,消耗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池塘布网拉线时的难度,在不穿行池塘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网线布好,能节省人工的同时也能降低操作难度简化操作步骤。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池塘布线器,包括布线拉绳,布线拉绳上固定设置有带绳夹,带绳夹上设置有可自由穿入穿出所布线的圆环。
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圆环与带绳夹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带绳夹表面设置有防滑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圆环表面设置有防滑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带绳夹和圆环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布线拉绳为尼龙绳。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带绳夹和圆环均由弹簧钢丝绕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布线时布线拉绳两端增加延长线至池塘布线器总长度为需布线池塘两侧距离的2倍以上。
使用以上所述的池塘布线器布线时,先在池塘的两边打桩,桩高出地面10cm左右,间隔20cm。甲、乙两人分别在池塘的两侧,甲拿好装置中间的圆环及圆环一边的尼龙绳,乙控制装置尼龙绳的另一端,另外一个人丙整理好需要布的线站在甲附近,配合甲、乙两人布线。首先,丙将线的一端给甲,甲把线穿过圆环,并把线的这端系在池塘边的第一根桩上。此时,池塘另一侧的乙拉动装置的尼龙绳,丙站在原地不动,配合乙的拉动放线,甲则配合乙的拉动放绳,使圆环把线带到乙侧,乙将线系在第一根桩上后,继续把绳系在相邻第二根的桩上;然后,甲拉动装置的尼龙绳,丙配合甲放线,乙配合甲放绳,圆环就会将线带到甲侧,甲把线系在池塘边第二根桩上,继续把线系在相邻的第三个根桩上,池塘另一侧的乙拉动装置的尼龙绳,丙适当移动位置,配合乙的拉动放线,甲则配合乙的拉动放绳,使圆环把线带到乙侧,循环操作,便可将防鸟网布好。
本发明提供的池塘布线器能够帮助使用者在不下池塘的情况下布线,并且能防止在布线的过程中让线绞在一起;制作简单,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池塘布线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的使用池塘布线器布线示意图;
以上图1和图2中,1为布线拉绳,2为带绳夹,3为圆环,4为池塘埂,5为桩,6为所布的线,7为布线的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池塘布线器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池塘布线器示意图,包括布线拉绳1,布线拉绳1上固定设置有带绳夹2,带绳夹2上设置有可自由穿入穿出所布线的圆环3;圆环3与带绳夹2垂直设置,可以更好地提升布线效果;带绳夹2和圆环3为金属材质,坚固耐用;布线拉绳1为尼龙绳,在耐用的同时保证了布线的可控性。
在使用以上提供的池塘布线器布线时,先在池塘的两边打桩,桩高出地面10cm左右,间隔20cm。布线拉绳1两端增加延长绳,增加后池塘布线器总长度为池塘两侧距离的2倍以上。甲、乙两人分别在池塘的两侧,甲拿好装置中间的圆环3及圆环3一边的尼龙绳,乙控制装置尼龙绳的另一端,另外一个人丙整理好需要布的线站在甲附近,配合甲、乙两人布线。首先,丙将线的一端给甲,甲把线穿过圆环3,并把线的这端系在池塘边的第一根桩上(注意,每次系线之前保证圆环3已经滑过系桩的那段线)。此时,池塘另一侧的乙拉动装置的尼龙绳,丙站在原地不动,配合乙的拉动放线,甲则配合乙的拉动放绳,使圆环3把线带到乙侧,乙将线系在第一根桩上后,继续把线系在相邻第二根桩上;然后,甲拉动装置的尼龙绳,丙配合甲放线,乙配合甲放绳,圆环3就会将线带到甲侧,甲把线系在池塘边第二根桩上,继续把线系在相邻的第三个根桩上,池塘另一侧的乙拉动装置的尼龙绳,丙适当移动位置,配合乙的拉动放线,甲则配合乙的拉动放绳,使圆环3把线带到乙侧,循环操作,便可将防鸟网布好,具体见图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其中带绳夹2和圆环3表面均设置有防滑膜,使得在布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布线带到池塘对面而不容易滑脱;带绳夹2和圆环3均由弹簧钢丝绕制而成,进一步增加了耐用性。
实施例3
在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通常会有飞鸟敌害。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池塘布线器,在池塘上表面,平行于池塘宽,每隔0.5m,布一道直径为1mm的透明的聚乙烯绳,能有效的抵御敌害。本实施例中池塘布线器布线拉伸为尼龙绳,粗为5mm,长为池塘宽度的2.1倍;带绳夹和圆环由直径为2mm的弹簧钢丝绕制而成,弹簧钢丝表面套有厚度为1mm的聚乙烯防滑膜,绳夹所形成的平面和圆环所成的平面垂直,圆环内径为20mm,带绳夹为震动波形状,波的开口出宽为0-1mm宽,波的最宽处3-5mm。
在水产养殖中,有时需要在池塘上方建塑料大棚,盖大棚的塑料薄膜需要用绳压住,以防被风刮坏刮走。本发明提供的布线器可在人不翻越大棚顶部的情况下,完成用绳索对大棚薄膜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