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种植施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20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蔬菜种植施肥工艺。



背景技术:

有些蔬菜耗水量大,不耐湿,半耐寒,耐热能力差。蔬菜根系发达,有肥大肉质直根,分根很多,形成发达的网状根系,其中有90%集中在地表下20—30厘米土层中。要求土层较深厚,供肥能力高的砂质壤土,适宜的土壤pH值为6—6.8。蔬菜不能连作,也不可与其它十字花科蔬菜轮作。蔬菜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收获,随着栽培技术的改进,目前冬季设施栽培的蔬菜在一些地方也相当普遍。蔬菜的生长周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营养生长分为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结球期、休眠期,生殖生长分为抽薹期、开花期和结荚期。蔬菜生育期长,产量高,养分需求量很大,对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钙,磷、镁。每生产1000千克蔬菜约需要吸收氮2.2千克,磷0.94千克,钾2.5千克。由于蔬菜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量和生长速度不同,对营养条件的需求也不相同。总的营养特性是:苗期吸收养分较少,氮、磷、钾的吸收量不足总吸收量的10%;莲座期明显增多,占总量的30%左右;结球期吸收养分最多,占总量的60%左右。充足的氮素营养对促进形成肥大的叶球和提高光合效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若氮肥过多,则叶大而薄,包心不实,品质差,不耐贮存;若氮素供应不足,则会使植株矮小,组织粗硬,严重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蔬菜种植施肥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蔬菜种植施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蔬菜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为农家肥2000—2500千克,氮肥20-30千克,磷肥5—8千克,钾肥10—12千克,另外还包括追肥工艺、二次追肥工艺和根外追肥工艺;

其中追肥工艺为:尿素3-5千克,磷酸二铵11—20千克,硫酸钾6—7千克,硝酸钙20千克,

二次追肥工艺为:莲座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钾7—9千克;结球初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钾7—9千克;

根外追肥工艺为:①喷氯化钙或硝酸钙,在蔬菜收获的前5—8天,喷施0.4%—0.7%的氯化钙溶液或0.25%—0.5%的硝酸钙溶液;②喷尿素,在结球初期喷施0.5%—1.0%的尿素溶液;③喷磷酸二氢钾,莲座期至结球期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④喷施硼肥,用0.15%的硼砂溶液或0.1%的硼酸溶液,分别在蔬菜莲座期和包心期叶面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肥液75—100千克。

优选地,将所述农家肥2000—2500千克替换为商品有机肥料300—350千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蔬菜施肥工艺营养全面,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蔬菜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蔬菜种植施肥工艺,一种蔬菜种植施肥工艺,包括以下工艺:蔬菜全生育期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为农家肥2000—2500千克,氮肥20-30千克,磷肥5—8千克,钾肥10—12千克,另外还包括追肥工艺、二次追肥工艺和根外追肥工艺;

其中追肥工艺为:尿素3-5千克,磷酸二铵11—20千克,硫酸钾6—7千克,硝酸钙20千克,

二次追肥工艺为:莲座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钾7—9千克;结球初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2千克,硫酸钾7—9千克;

根外追肥工艺为:①喷氯化钙或硝酸钙,烧心是蔬菜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在蔬菜收获的前5—8天,喷施0.4%—0.7%的氯化钙溶液或0.25%—0.5%的硝酸钙溶液;②喷尿素,喷尿素,可提高蔬菜的商品率,提高商品价值,在结球初期喷施0.5%—1.0%的尿素溶液;③喷磷酸二氢钾,莲座期至结球期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在早晨,傍晚或阴天全天都可喷施;④喷施硼肥,用0.15%的硼砂溶液或0.1%的硼酸溶液,分别在蔬菜莲座期和包心期叶面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肥液75—100千克,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优选地,将所述农家肥2000—2500千克替换为商品有机肥料300—350千克。

本发明的蔬菜施肥工艺营养全面,提高蔬菜品质,提升蔬菜产量。

虽然结合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发明不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