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简便的喜盐草海草床池塘生态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池塘条件:选取泥沙底质池塘,面积约2~3亩,深1~1.5米,池底铺设20~30 厘米 厚度、粒径0.5~3.0毫米 的河沙或海沙;
(2)移植前处理:泥沙底质池塘用自来水进行冲洗,暴晒5~7 天,按0.5公斤/平方米池底面积的量,播撒市售海参成参饲料,在池底沙子表面翻耕一遍,增加沙质中的泥质含量,同时使饲料与沙质混合均匀,增加沙质的肥沃度,为喜盐草移植和生长提供泥沙基质和营养元素;
(3)调查喜盐草:在沿海海域调查喜盐草分布情况,当分布面积达到1-2亩时,可作为最适收集区域,若喜盐草分布面积小于100平方米时,将不采集,避免破坏原有海草场生态系统稳定性;
(4)喜盐草收集:在喜盐草分布海域,按20厘米间隔收集喜盐草,将喜盐草连同匍匐茎、根一起拔出,以10厘米匍匐茎长度作为一个移植单元,每个单元有4~5个喜盐草植株,收集后放置在装满海水的PVC箱内保存,温度设置为20~25℃,以待移植;
(5)喜盐草移植:移植时间选择在夏季6~10月大潮的高潮时进行,先将海水引入池塘,待海水引入池塘中至海水深20~30厘米时开始喜盐草移植,移植时利用一个长20厘米塑料管划出10厘米长,5厘米深的沟,将喜盐草的根和匍匐茎埋入沟里,露出叶片,匍匐茎应摆放至水平状态,掩埋深度2~3厘米,移植好后,依次移植下一个海草单元,移植单元的间隔5厘米,移植行距20厘米,当移植完成后,池塘进水至1.2m深,期间池塘海水的温度范围为26-31℃,盐度范围为28-31ppt,60天后观察及统计喜盐草的数量和生长情况、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