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茶树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种植环境选择:选择酸性黄土壤或红黄土壤,坡度为20°-30°;
(2)开垦整地:开垦整地,首先是清理地面的树木、灌木和石头,根据茶园的规划布局,保留茶园周围的松树和茶园中间的部分松树,坡地主干道设为S型,基地内沟渠相通,四周开排水沟,并在基地四周架设长为30-55米,宽为5-10米的大棚,并在大棚内设置喷滴灌设备;
第二是清除树根、杂草根;垦殖深度在50厘米以上,对多年生的杂草宿根和藤类根系一定要清除干净;
第三是根据种植地的土质情况,用石灰、硫酸铝、硫酸亚铁或带酸性、碱性的有机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整,使pH值为5.5至6.8;
(3)耕作、理墒:深翻30-70cm;墒宽包沟2.0m,沟宽40cm,沟深25cm-30cm;并开穴;
(4)茶苗种植:取茶苗按照行距1~1.8米,株距0.25~0.5米,每穴二株的间隔进行种植;
(5)土壤覆盖:把收割下来的各种山草先在晒谷场铺成28~32厘米厚的草坪,用耙子敲打山草,使山草上的种子脱落;在春茶后梅雨前的期间,将山草铺于茶苗下的土壤,铺草时厚度为8~12厘米,铺草后不露土;
(6)耕作松土:对茶苗下的土壤进行松土,第1次要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夏秋茶期间再进行2~3次,松土深度以10~25厘米为宜;
(7)行间饲养蚯蚓: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厘米,深30厘米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物,加上表土拌和均匀,取蚯蚓分撒到放养沟中,然后盖上松土,浇水,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
(8)施肥:在茶树根部20-40厘米范围内施用生态能量肥,视植株大小而定每亩约60-80kg,翻动茶树根部的土壤使生态能量肥埋于土下,浇水加湿,在茶树根部浇灌1.5%浓度的EM微生物菌群;
所述生态能量肥是用远红外能量处理培育的多种EM群菌发酵过,其N/P/K比例为3∶18∶12,它还含有各种茶叶所需的微量元素;
(9)温湿度控制:冬春干旱季节,每隔8-12天启动喷滴灌设备,使空气湿度控制在65%-89%;幼苗移栽后至定植成活之前控制大棚内温度为20-28℃,定植成活后至植株封行前温度控制在31-32℃;夏季和秋初用遮光率为65%-75%遮阳网覆盖;
(10)浇水:当茶树需要浇水时,通过先前铺设好的喷淋管用井水或高山泉水进行浇灌;
(11)病虫害的控制:防病虫害以安置的灭虫灯和放置的害虫粘板为主,人工捕捉为辅;冬季将干燥的松针铺在茶树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的过程中,结合松土,在松土的过程中向茶苗下的土壤添加复合肥,每平方米土壤施0.5~1公斤的复合肥,复合肥制作如下:取蜡石2重量份、家禽羽毛22重量份、蛋壳18重量份、贝壳8重量份、魔芋30重量份、苜蓿20重量份、南瓜子10重量份混和磨粉,然后与20重量份沤肥、20重量份清水混匀,制得复合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茶树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的过程中,对茶园中喷灌系统的水源进行活化处理与菌液添加,将加入菌液的活化水对茶树进行根部浇灌和叶面喷洒,其中,根部浇灌用水为加入0.1-0.15%EM菌群的活化水,叶面喷洒用水为菌群和活化水按重量比1∶1000的比例搅匀的活化水,叶面喷洒每隔7-15天喷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