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徽白山羊种羊科学饲养管理及免疫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946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徽白山羊种羊科学饲养管理及免疫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2)种母羊的饲养管理;

(3)种羊的免疫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徽白山羊种羊科学饲养管理及免疫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还包括非配种期饲养管理和配种期饲养管理,详述如下:

a、非配种期饲养管理:在非配种期内,既要使种公羊保持结实健壮的体质,又要避免其过肥而影响配种能力,因此,在饲养上应保证饲料的多样性,科学搭配精粗饲料,适当增加青饲料比例,每日补饲混合精料的用量不低于0.5kg,优质干草2-3kg;种公羊要有适度的放牧和运动时间,春夏秋季饲养时,尽可能采用放牧的方式,冬季做好御寒保暖措施;在配种前1-2个月,逐渐调整种公羊的日粮,混合精料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到1.0-1.5kg,每1-2周采精检查一次,对精液稀薄的种公羊,应增加日粮中蛋白质饲料的比例,对精子活力差的种公羊,除了补饲鸡蛋、牛奶、鱼粉等外,还应加强运动;

b、配种期饲养管理:配种期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做到认真、细致,根据每只羊的年龄、体况和种用价值确定合理的采精次数,对1.5岁左右的种公羊每天采精1-2次为宜,不要连续采精;成年公羊每天可采精3-4次,每次采精应有1-2h左右的间隔时间;采精较频繁时,应保证种公羊每周有l-2天的休息时间,以免因过度消耗养分和体力而造成体况明显下降;对于配种任务繁重的优秀种公羊,每天应补饲1.0-2.0kg的混合精料,并在日粮中增加部分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鸡蛋、鱼粉、血粉、肉骨粉等,以保持其良好的精液品质;在配种期内,饲料、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观察羊的采食、饮水、运动及粪、尿排泄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徽白山羊种羊科学饲养管理及免疫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母羊的饲养管理还包括空怀和妊娠前期饲养管理、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哺乳前期饲养管理、哺乳后期饲养管理,详述如下:

a、空怀和妊娠前期饲养管理:母羊的配种繁殖一般集中在9-11月份,对体况较差的母羊,可在配种开始前的1-2个月进行抓膘,以使其在配种期内正常发情、受胎,对这类母羊,每天需要单独补饲混合精料0.3-0.5kg;母羊在配种受胎后的前3个月内,对能量、粗蛋白的要求与空怀期相似,但应补饲一定的优质蛋白质饲料,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分化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初配母羊的营养水乎应略高于成年母羊,日粮的精料比例为5-10%;

b、妊娠后期饲养管理:妊娠后期母羊自身需要贮备大量的养分,为产后泌乳做准备,同时由于胎儿的增重明显加快,母羊对饲料的营养水平要求较高,饲养过程中,除了要增加饲料的种类,还要增加精料的比例,产前8周,精料比例提高到20%,产前6周提高到25-30%,而在产前1周,要适当减少精料用量;饲料在搭配上,蛋白质占40-60%,能量占20-30%,钙、磷比例为2-2.5:1;妊娠后期由于母羊腹腔容积有限,不宜饲喂体积过大或水分含量过高的饲料,母羊在进出圈舍时,要控制羊群,避免拥挤,补饲、饮水时要防止滑倒造成流产,母羊在产前1周左右,放于待产圈中进行饲养和护理;

c、哺乳前期饲养管理:母乳是羔羊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羔羊在出生后2个月内,应保持母羊有较高的泌乳量,对体况较好的母羊,产后1-3天内可不补饲精料,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3日后开始补饲精料,带单羔的母羊,每天补饲混合精料0.3-0.5kg,带双羔或多羔的母羊,每天应补饲0.5-1.0kg,精料的用量要逐渐增加,为了促进母羊泌乳,可以给母羊饲喂一些优质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

d、哺乳后期饲养管理:母羊在产羔后10周左右泌乳量逐渐下降,此时即使对母羊加强补饲,也不能继续维持其较高的泌乳量,单靠母乳已不能满足羔羊的营养需要,羔羊此时也已具备一定的采食和利用植物性饲料的能力,因此,此期应该对羔羊实施断奶,使其早日独立生活,母羊应减少补饲,直至采用完全放牧饲养,对于身体较为瘦弱的母羊,需补饲一定数量的干草和青贮饲料,使其在下一个配种期到来时能保持良好的体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徽白山羊种羊科学饲养管理及免疫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羊的免疫管理还包括定期驱虫、定期消毒、饮水免疫和接种免疫,详述如下:

a、定期驱虫:种羊一般在春季4-5月份和秋末10-11月份各驱虫1次,以减少羊群感染寄生虫的几率,保证羊只增膘复壮和安全越冬;为了控制羊体外寄生虫对羊只健康的为害,健康羊只可在每年3-4月份和10-11月份进行两次药浴,常用的药浴药物有辛硫磷(0.25-0.5%)、林丹乳油(0.025%)、杀虫脒(1:500)等;养羊圈舍喷洒杀虫剂消除环境寄生虫;

b、定期消毒:羊场圈舍消毒每月2次,环境消毒每月1次;周边发生疫情时,圈舍与环境消毒每周1次;饲养器具定期用季胺盐浸泡、喷雾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须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外来车辆进入饲养区须经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

c、饮水免疫:定期在饮水中添加增效磺胺间甲氧嘧啶、罗红霉素和强力霉素,服3-10天,以控制羊群发病;

d、接种免疫: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及其规律制定严格的种羊免疫程序,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每年2月份采用羊链球菌苗对种羊进行皮下注射以预防羊链球菌病,接种剂量为3ml/只,每隔6个月再次免疫一次;同月采用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对种羊进行口唇粘膜注射以预防羊口疮病,接种剂量为0.2ml/只,每隔5个月再次免疫一次;3月份采用羊三联四防苗对种羊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以预防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和羊痢疾,接种剂量为5ml/只,每隔6个月再次免疫一次;4月份采用山羊痘疫苗对种羊进行尾根内侧皮内注射以预防痘病,接种剂量为0.5ml/只,每隔12个月再次免疫一次;同月采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苗对种羊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以预防传染性胸膜肺炎,接种剂量为5ml/只,每隔12个月再次免疫一次;5月份采用羊口蹄疫灭活苗对种羊进行肌肉注射以预防羊口蹄疫,接种剂量为2ml/只,每隔6个月再次免疫一次;9月份采用羊大肠杆菌苗对种羊进行肌肉注射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接种剂量为2ml/只,每隔6个月再次免疫一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