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北沙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0093发布日期:2018-10-02 17:43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种植中药材的技术,特别是北沙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的根,多年生深根系草本植物。北沙参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主产山东、内蒙、河北等省,适应性较强,喜砂质土壤,喜向阳与温暖湿润环境,抗严寒、耐干旱、耐盐碱,忌水涝、忌连作,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北沙参根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主治肺热燥咳,虚劳久咳、阴伤咽干、口喝等症。近年来由于以北沙参为原料的新药不断开发,对北沙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目前市场需求每年在5000吨左右,而野生资源又日趋枯竭。因此,采用人工规范化种植成为一种必然途径。北沙参规范化栽培不仅能保护野生资源,还可增加种植效益,有利于促进北沙参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北沙参种植全国以山东莱阳和内蒙赤峰两地栽培面积最大。虽然山东莱阳家种沙参历史悠久,至少有百年历史,并且在各有关沙参的历史书籍中,对莱阳沙参都有很高的评价,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沙参面积总产量逐渐缩减,近几年最多年份只有三千亩,产量600吨,最少年份只有一千亩,产量200吨。而内蒙古赤峰市的北沙参,种植历史虽短,但后来者居上,发展速度很快,八十年代中期才有几亩到几十亩的实验种植,九十年代保持几千亩的种植面积。早在1999年即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其北沙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这几年里保持8000-16000亩之间。

目前北沙参栽培技术仍延用传统的方法,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新产区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因此,要重视栽培技术的研究,搞好良种培育,注意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保证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赤峰道地药材——北沙参进行规范化种植,从选择优良种质到优化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提高北沙参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对原料的需求。本发明涉及北沙参种植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整地为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秋深翻45-50cm,并做成宽3-4m的平畦。

(2)种子处理:选用的抗病、高产、优质的小顶北沙参做种子;将种子和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自然松散为宜)后装入木箱,堆积厚度30cm左右,入冬前11月份放在室外进行冷冻处理。

(3)播种育苗:选择早春(4月上旬)采取种子直播方式;在北沙参苗长出2-3片真叶时按株距3cm行距18cm进行间苗定苗,保证12000株/亩的参苗。

(4)田间管理:在北沙参苗长出2-3片真叶时按株距3cm行距18cm进行间苗定苗,保证12000株/亩的参苗。期间及时除草、施肥。其中,所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少量化肥,并在北沙参旺盛生长期(6-7月份)根外各喷施1次0.3%-0.5%尿素溶液和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跟条膨大期(8-9月份)追施过磷酸钙20kg/亩+饼肥30kg/亩;

(5)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采收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肥并喷施叶面肥,保证北沙参生长所需营养;选育优质良种并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势;合理密植(每亩11000株参苗)结合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增加北沙参的产量效果显著,比传统方法提高20%达300kg/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中药材北沙参规范化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北沙参为深根性植物,应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较高、排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地种植,前茬地以马铃薯、禾本科作物为宜。对选好的土地进行秋深翻45-50cm,靶细整平,并做成宽3-4m、高20cm的平畦,畦长因地而定,畦间沟宽20cm。

2.施足基肥:结合整地,每667m2(1亩)施入腐熟的厩肥、堆肥、草木灰等混合土杂肥5000kg,加过磷酸钙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

3.播种

3.1种子的选择:北沙参用种子繁殖,选择上年秋季选用的抗病、高产、优质的小顶北沙参种子作为播种材料。

3.2种子处理:春播需将种子进行低温沙藏冷冻处理,将种子和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均匀(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自然松散为宜)后装入木箱,润种过程不能挤压,堆积厚度30cm左右,入冬前11月份放在室外越冬。在冬季的低温条件下完成胚后熟,翌年春播种可显著提高发芽率与出苗率。

3.3播种时间:春播于4月上旬为最适播种期。

3.4播种方式:采用条播的方式,在整好的畦面上,按20cm行距开条沟,沟深3~5cm,沟底要平,将催芽后的种子撒入沟内,然后覆土2~3cm,压实保墒,每亩用种量为3~4kg。

3.5覆盖:春播一般用麦草或茅草等覆盖,覆盖至不露土为止,然后上压树枝即可。

4.田间管理

4.1揭去覆盖物:播种后,每5天检查一次,观察墒情,如天旱可在覆盖物上喷洒清水以保持墒情;待苗长出两片子叶时,于傍晚或阴天逐渐多次揭去覆盖物。

4.2间苗定苗:在北沙参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按株距3cm间苗定苗,多留三角形苗,缺苗的地方,要间出壮苗于阴天或傍晚进行补苗移栽,保证每亩10万株参苗。

4.3中耕除草:北沙参出苗后,杂草与参苗同时生长,待参苗高10cm左右时,要及时中耕除草,以利蹲苗。因北沙参是密植作物,随着幼苗长高,行距小茎易断,不易用锄中耕,可用铁耙松土,或用手拔除。

4.4灌溉排水:定苗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浇水。如遇伏天干旱,可在早晚灌水切勿在阳光曝晒下进行,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多雨地区和雨季要及时清沟理墒,畦间沟加深、大田四周加开深沟以利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引起烂根。

4.5追肥:5~6月份进行第1次根外追肥,用0.3%~0.5%尿素溶液和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各喷1次。第2次追肥可在7月份根条膨大期进行,可追施过磷酸钙20kg/亩+饼肥30kg/亩。第一年秋后,每亩追施50%的草木灰200kg,混合撒入行间。

4.6摘心除蕾:北沙参当年不开花,于第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当植株形成花蕾时,要及时用剪刀剪去花苔。

4.7病虫害防治:北沙参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侵袭,对生长威胁较大,须采取防与治相结合的措施,保证北沙参正常生长。常见病害有:根腐病、锈病、病毒病等,常见虫害有:钻心虫、蚜虫等。

(1)根腐病: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初期在根中、下部出现黄色锈斑,后逐渐腐烂,往往地上部位不出现病状,如不及时防治,全根腐烂后,植株枯死。防治方法:第一是实行轮作,轮作期在3年以上;第二是对土壤进行消毒,及时减少病原微生物,以降低发病率;第三是多雨季节,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第四是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800倍液浇灌病株。

(2)锈病:8-9月份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花穗,初期叶背出现圆形黄绿色病斑,后隆起成疮斑,后期发病部位长出黑色粉末状物,最终造成落叶、落果,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一是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率。二是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发病率。三是发病初期喷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注意喷药要均匀特别是叶子背面。

(3)蚜虫:多发生在苗期及早春返青时危害叶片,蚜虫可吸取植株的汁液,严重影响植株和根的发育,最终会使全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第一是在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和地边杂草,集中烧毁。第二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0.3%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倍液连续喷药二次(间隔5~7d);发病期喷洒5%杀螟松1000~2000倍液,每隔7d一次,连喷2~3次。第三是对于由蚜虫传播引起的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隔5~7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

5采收加工

5.1采收:一年参,一般春栽的于当年10月(霜降前),秋栽的于翌年9月下旬,当叶片开始枯黄时采挖。先除去茎叶,小心挖取全根。挖取参根后,用草席覆盖,避免日晒,后将参根按粗细分开捆绑。

5.2加工:运回后洗净泥土,按根条粗细分级,拿着参根粗头,将尾根先放入开水中,顺锅转2-3圈烫煮6-8秒钟,然后把整捆参根撒入锅内烫煮约2-3分,上下翻动使受热均匀,待能去皮时捞出立即投入冷水中冷却,趁湿剥皮,摆于席上暴晒至干燥即可供药用。

6良种繁育

6.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做为育种田。

6.2整地:实足基肥,育种田每亩施土杂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耕翻、靶细、整平。

6.3选种:在收获秋参时,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株形较一致,当年不开花的参做种根,留作种用。

6.4作畦:按行距24-30厘米,开18-20厘米深的沟,将参根斜放沟内,参根须低于地面3厘米,盖土压实,浇水。一般栽后十几天就长出新叶,10月下旬枯黄。

6.5追肥:翌年清明前后返青抽薹,开花时每亩可追20公斤尿素,每株只留主茎上的果盘,将侧枝上的小果盘摘除,以集中养分促使种子饱满。

6.6采收:入伏前后种子呈黄褐色时逐渐成熟,采收晒干后筛出果柄杂质,放于干燥通风处保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