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苹果花果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9924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果树栽培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世界一苹果进入盛果期的花果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近10年来,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现已进入调整、优化、提升的新阶段。近年来,来自日本的世界一苹果在东南亚及我国的高档果品市场备受关注,单果售价100元左右,该品种为特大果型苹果品种,一般作为馈赠佳品或供果。世界一苹果为日本青森县苹果试验场育成,亲本为元帅×金冠,该品种平均单果重500g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1000g,底色黄色,阳面有断续粗红条纹,果点中多,较大,味甜,酸少,有香气,果肉乳黄色,质中粗,较松软,果汁较多,9月中旬成熟。世界一苹果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由于该品种自然坐果率较低,易出现果实大小不一致,果型不周正,果实外观品质差,采前裂果、落果严重等问题,且栽培管理技术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因此该品种在我国部分苹果适栽区只有少数零星栽培。但随着我国居民对苹果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收入的增长,人们对特色果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提高特色果树品种的种植比例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特色苹果品种栽培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世界一苹果与其他苹果品种相比,需要更为精细的栽培管理方法,因此急需研发提高这种特大果型苹果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世界一苹果进入盛果期的花果管理方法,通过修剪、授粉、疏花、疏果、果实的两次套袋、摘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适宜的肥水管理的综合管理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提高世界一苹果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世界一苹果花果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是对盛果期的世界一苹果的果树及花果进行管理,包括以下步骤:(1)对所述盛果期的世界一苹果树进行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2)花开时进行授粉,并在授粉的同时通过疏花,首次对果树的负载量进行控制;(3)在果实的生长过程中,对果实进行两次套袋处理,并在每次套袋之前通过疏果,再次对果树的负载量进行控制;(4)为防止采前落果、裂果,在采摘果实之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5)其中,在花、果生长过程中,结合生长情况、实际的病情、虫情进行病虫害防治;(6)同时要注意肥水的管理,于前一年施加基肥,当年进行追肥,喷施叶面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如下:①采集其他品种苹果树的花粉;②以花开当天的世界一苹果的中心花作为授粉对象,每间隔10-15cm留1个花作为中心花,疏除所有边花,用人工点授的方式对所述中心花进行授粉。更进一步的,所述其他品种苹果树的花粉包括品种为金冠、王林、乔纳金、红星的苹果树的花粉。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①花谢后8-12天进行第一次疏果,每间隔25-30cm留1个果,每株留果量为90-100个;②花谢后15-25天内进行第1次套袋,套袋前需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待药液干燥后再进行套袋作业,第1次套袋采用单层或双层小果袋;③待果实将小果袋撑满时,进行第一次疏果,每株留果量在60-80个,然后对剩余果再次喷洒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待药液干燥后再进行第2次套袋,第2次套袋采用双层大果袋;④在采收前10-15天内脱掉双层大果袋的外袋,保留内袋;摘掉所述外袋后1-2天内铺好反光膜,宽度以树冠横径为准;脱掉所述外袋3-5天后去掉所述内袋。更进一步的,所述小果袋选择尺寸规格为10cm×7cm的单层白色半透明蜡纸袋;或者尺寸规格为12cm×10cm,外袋灰白色内黑,内袋黑色凃蜡的双层小果袋;所述双层大果袋选择尺寸规格为22cm×18cm的大果袋,外袋棕黄色内黑,内袋红色凃蜡;或者尺寸规格为20cm×17cm的大果袋,外袋浅绿色内黑,内袋深蓝色凃蜡。更进一步的,套袋前还需对大果袋或小果袋进行湿口处理,所述湿口处理的过程如下:将大果袋或小果袋袋口浸湿,沥水,装入原箱,覆膜10-14小时。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冬季修剪采用缓放和疏剪相结合的方法,不短截或少短截;结果枝组的培养主要以疏散型单轴延伸、水平型或下垂型为主;所述夏季修剪时需对枝条进行拉枝处理;在5-6月期间对当年生的枝条进行拿枝处理,对2-3年生的枝条进行拿枝软化或逐节扭伤处理,对3年生以上的枝条进行少量环割处理;在6-10月期间以疏剪为主,疏除生长直立、强旺的当年生枝条。进一步的,步骤(4)中,在采收前23-27天、13-17天内喷施两次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进一步的,步骤(5)中的病虫害的防治包括以下过程:①分别在萌芽前、花蕾露红、花絮分离前以及谢花后7-10天喷施抑制病菌、虫卵及防治这一时期出现的病虫害的农药试剂;②6月初每隔15天喷等量波尔多液,共喷3次;⑤6至8月结合病情及虫情交替喷施杀虫、杀菌剂。进一步的,步骤(6)的具体过程如下:①所述施加基肥的操作于采果后10月份进行;所述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每株果树施腐熟的所述有机肥13-17kg,施所述微生物菌肥2-2.5kg,施后浇水;②对进入盛果期的世界一苹果树追肥宜少,以防裂果;土壤解冻后以及6-7月份分别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每株0.5-1.5kg,施后浇水;9月中旬及摘袋前4-6天分别施入水溶性肥,每亩用量分别为7-9kg和4-6kg;③所述叶面肥全年需喷施4次,分别于盛花期、花后7-10天、套小果袋前和套大果袋前喷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世界一苹果花果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优势:通过本发明中的人工点授的方式进行授粉,坐果率、平均单果重及株产量均有了显著提高;通过疏花疏果的方式人为控制负载量,在保证亩产量的同时,保证每个果实的品质优良;通过两次套袋,选择合适的大小果袋,来保证世界一苹果果实的外观品质的优良;再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采前落果裂果、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及肥水管理的综合管理方法,解决了世界一苹果产量低、优质果率低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世界一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将世界一苹果亩产量控制在2000kg-2200kg,优质果率达80%以上,果园经济效益相比传统方法有了显著提高。具体实施方式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创造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试验均于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镇西葛岑村苹果科技园区内进行。园区地处北纬40°11′,东经117°60′,海拔210m,日照时数2204h/a,极端最低温-21℃,年积温4571℃,平均气温10.5℃,年平均降雨量678.6mm;土壤ph值6.63;无霜期179d。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或沙壤质,供试品种为6年生世界一苹果树,东西行向,株行距2m×5m,树形为自由纺锤形。实施例1对果树进行修剪,包括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采用缓放和疏剪相结合的方法,不短截或少短截;结果枝组的培养主要以疏散型单轴延伸、水平型或下垂型为主;夏季修剪以增加树体光照面积、抑制营养生长为前提,需对枝条进行拉枝处理,使其达到80-90°,在5-6月期间对当年生的枝条进行拿枝处理,对2-3年生的枝条进行拿枝软化或逐节扭伤处理,对3年生以上的枝条可进行少量环割处理,不可进行环剥处理(世界一苹果枝条伤口愈合能力差,环剥口长时间不易愈合,此外环剥口易受到吉丁虫等蛀干害虫为害);在6-10月期间以疏剪为主,疏除生长直立、强旺的当年生枝条;开花时,采集品种为金冠、王林、乔纳金、红星的苹果树的花粉,以花开当天的世界一苹果的中心花作为授粉对象,每间隔10-15cm留1个花作为中心花,疏除所有边花,用人工点授的方式对中心花进行授粉;花谢后10天进行第一次疏果,每间隔25-30cm留1个果,每株留果量为95个;花后20天内进行第1次套袋,第1次套袋采用日产OT式二层果袋,该果袋的尺寸规格为12cm×10cm,外袋灰白色内黑,内袋黑色凃蜡;第2次套袋的时间为第一次套袋30天后进行(此时果实撑满第1次套袋的小果袋),第2次套袋前需摘除第1次套的小果袋,第2次套袋也采用日产OT式二层果袋,尺寸规格为20cm×17cm,外袋浅绿色内黑,内袋深蓝色凃蜡;在第二次套袋之前先进行二次疏果,每株留果量在70个;在第1次套袋和第2次套袋前均需对世界一苹果喷洒防治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康氏粉蚧等此阶段易发生的病虫害的农药,待试剂干燥后再进行套袋作业;套袋前还需要对大果袋和小果袋进行湿口处理,将袋口浸湿,稍甩后,装入原箱,上面覆膜12小时后即可使用;套袋时需注意果实袋内扎口用铁丝不可朝向果实,避免造成果实创伤;在采收前12天开始脱掉双层大果袋的外袋,保留内袋;摘掉外袋后2天内铺好反光膜,宽度以树冠横径为准;脱掉外袋4天后去掉内袋;摘袋前应关注气象,尽量避免摘袋后遇到连阴雨天气;为防止采前落果、裂果需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于采收前25天喷施20%萘乙酸8000倍液、采收前15天喷施20%萘乙酸5000倍液,从叶端开始均匀的散布;生产厂家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整个周期中需注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萌芽前,喷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抑杀病菌、害虫及虫卵,减轻生长季节病虫害);花蕾露红、花絮分离前,喷布1次20%阿维﹒三唑锡2500倍液、8%毒死蜱12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800倍液(用于防治棉蚜、叶螨类、卷叶蛾类等害虫);谢花后7-10天,喷布1次1.8%阿维菌素3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200倍液、5%吡虫啉30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和70%纳米欣1200倍液(用于防治炭疽病、轮纹病、苦痘病、金纹细蛾、顶梢卷叶蛾、蝽蟓、苹果黄蚜等);待药液干后可进行上述的的套袋操作;6月初每隔15天喷等量波尔多液200倍液,共喷3次;6-8月结合病情(如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选择喷施3%戊唑醇5000倍液或80%代森锰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结合虫情(如金纹细蛾、卷叶蛾类、苹果黄蚜、叶螨类害虫)选择喷施25%灭幼脲3号1200倍液或5%吡虫啉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1200倍液;同时要注意肥水的管理,为保证果树有足够的养分,于前一年采果后的10月份施基肥;每株施腐熟有机肥15kg,施微生物菌肥2kg(北京金土地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施后浇水;当年进行追肥,追肥宜少,以防世界一苹果裂果;土壤解冻后施花前肥,土壤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20-10-10),1kg/株,施后浇水;6-7月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20-0-30),1kg/株,施后浇水;9月中旬冲施含钙、镁、硼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每亩用量8kg;摘袋前5天,冲施N-P2O5-K2O(16-8-34)含微量元素3%的水溶性肥,每亩用量5kg;其中,所述复合肥和水溶性肥均为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全年喷施4次叶面肥,盛花期喷施0.3%硼砂和0.3%尿素;花后8天开始喷施糖醇钙1500倍液(英国光合植补有限公司生产);套小果袋前和套大果袋前喷施小叶敌1000倍液(小叶敌主要含铜、铁、锰、锌、硼等元素,为唐山华龙科技公司生产)和糖醇钙1500倍液。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第1次套袋采用的是国产日本小林牌果袋,该袋尺寸规格为10cm×7cm,为单层白色半透明蜡纸袋;第2次套袋采用的也是国产日本小林牌果袋,该袋尺寸规格为22cm×18cm,外袋棕黄色内黑,内袋红色凃蜡;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喷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选用的是日本拜耳公司生产的落果防止剂(ストッポール液剂,りんごなしの落果防止剂)1000倍溶液,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采用的授粉方式为蜜蜂授粉,5亩苹果园放一群蜜蜂进行授粉,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2采用的授粉方式为自然授粉,将世界一苹果与授粉品种用纱网罩住,隔离蜜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2次套袋中,所用大果袋采用是内袋为红色的大果袋(生产厂家、尺寸规格及外袋颜色与实施例1相同),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2次套袋中,所用大果袋采用是内袋为深绿色的大果袋(生产厂家、尺寸规格及外袋颜色与实施例1相同),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5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第2次套袋中,所用大果袋采用是内袋为黑色的大果袋(生产厂家、尺寸规格及外袋颜色与实施例2相同),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对比例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6不套大果袋,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7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的为清水,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试验如下:对比试验1:对实施例1(人工点授)、对比例1(蜜蜂授粉)和对比例2(自然授粉)进行比较,来判断不同的授粉方式对世界一苹果坐果率、平均单果重、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株产量指标的影响;三种不同授粉方式的果树所在区域的立地条件、树体生长基本一致,每个区域均选择3株样品树,每株树调查100个花序;人工疏果前统计坐果率;果实成熟后调查平均单果重、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株产量。表1不同授粉方式对世界一苹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需特别说明:表1中的株产量是未进行2次疏果的单株产量,实际生产中为保证世界一苹果品质,需要进行2次疏果,株产量会有所降低。通过表1可以看出世界一苹果通过人工点授坐果率最高,平均单果重最大,株产量最高,均极显著高于蜜蜂授粉和自然授粉。实施例1的坐果率比对比例1的坐果率提高14.5%,比对比例2的坐果率提高62.2%;平均单果重比对比例1增加51g,比对比例2增加80g;株产量比对比例1提高6.3kg,比对比例2提高40.1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比例1提高0.8%,比实对比例2提高2.3%;3种授粉方式对世界一苹果果型指数变化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发明所采用的人工点授法对世界一苹果在坐果率、平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株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授粉方式;在以本发明所述的修剪、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袋、防采前落果裂果、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的综合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世界一苹果亩产量可达到2000kg-2200kg,优质果率可达到80%以上。对比试验2:对实施例1(日产,内袋深蓝)、实施例2(国产,内袋红)、对比例3(日产,内袋红)、对比例4(日产,内袋深绿)、对比例5(国产,内袋黑)和对比例6(空白试验,无袋)进行比较,来判断不同的大果袋的选择对世界一苹果果实着色面积、日灼程度、果锈程度和病虫害程度的影响;套用6种不同大果袋的果树所在区域的立地条件、树体生长基本一致;调查的4个指标的分级标准和统计方法如下:分级标准0级1级2级3级4级5级着色面积级数无着色20%以下20%‐50%50%‐70%70%‐90%>90%日灼程度级数没有黄化褐化黑化果锈级数没有少中多病虫害级数没有少中多统计方法:着色面积=∑(着色面积级数×该级果实数)/果实总数日灼程度=∑(日灼程度级数×该级果实数)/果实总数果锈程度=∑(果锈级数×该级果实数)/果实总数病虫害程度=∑(病虫害级数×该级果实数)/果实总数表2不同大果袋对世界一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果袋选择着色面积日灼程度果锈程度病虫果程度实施例1(日产,内袋深蓝)4.972.271.121.52对比例3(日产,内袋红)4.972.241.051.54对比例4(日产,内袋深绿)5.002.370.540.55实施例2(国产,内袋红)4.451.571.481.72对比例5(国产,内袋黑)4.532.591.632.07对比例6(空白试验,无袋)3.502.402.672.83通过表2可以看出,5种大果袋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世界一苹果果实的着色面积,且果实发生果锈的程度和果实发生病虫害的程度均较对比例6轻。除对比例5的日灼程度高于对比例6外,其余4种大果袋均低于对比例6。其中实施例1所采用的大果袋套袋后,果实着色面积最大,果实发生果锈和发生病虫果程度最轻;对比例3、4所用大果袋对世界一苹果的果实外观影响差别不大。实施例2和对比例5(均为国产)中采用的大果袋在着色面积、果锈程度、病虫害方面均不如对比例3、对比例4和实施例1(均为日产)效果好,但是实施例2中果实的日灼程度是最轻的。综合比较,实施例1中所采用的日产OT式二层果袋中的内袋为深蓝色的双层大果袋和实施例2中所采用的国产日本小林牌果袋中的内袋为红色的双层大果袋对于世界一苹果果实的外观品质的保证效果最好,可以作为世界一苹果二次套袋的优选类型。对比试验3:对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7(空白试验,喷施清水)进行比较,来判断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世界一苹果产量及落果率的影响上述进行对比试验3的果树所在区域的立地条件、树体生长基本一致;表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世界一苹果产量的影响通过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与对比例7相比,可以看出实施例和实施例2中的落果率均远低于对比例7的落果率,保证了产量能够达到每亩2000-2200kg。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