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75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新陈代谢是动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代谢率的测定是代谢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鱼类栖息于水体环境,其代谢率的测定现行都采用在一个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呼吸室中通过测定其耗氧率再换算成代谢率的间接测定方法。鱼类的代谢强度与其活动状态、运动量大小及摄食消化状态密切相关,然而一般采用的呼吸室是一种管状结构,通常只适用于标准代谢或常规代谢测定,无法测定鱼类不同运动状态下的代谢强度变化,且由于无法对实验鱼类进行人工投饵和及时收集粪便,因此不适于鱼类摄食代谢的耗氧率、消化率的实验测定。

动物的行为是其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将生理参数与行为指标相结合进行分析是现代行为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之一。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将鱼类的活动、摄食、消化等行为和其代谢测定联系起来的一种装置,将有助于鱼类行为变化的生理学机制的研究。

此外,现行的呼吸室测定鱼类耗氧率所使用的溶氧电极一般为直接设置在呼吸室内,在鱼类活动的状态下,容易造成电极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该装置可以将鱼类的游泳、摄食、消化等行为与其代谢同步测定,不仅能观察鱼类不同状态下的行为特征,且可研究鱼类活动与且代谢强度的关系,并且克服了因鱼类活动而造成电极测量误差的问题,测量结果精准可靠。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包括由上盖密封的水槽,与水槽连通的进水管、出水管、以及装在进水管上的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的水槽呈圆柱形,水槽中央有一圆筒,水槽的外壁与圆筒之间形成环形水道,所述的水槽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且有控制水流沿环形水道同一方向流动的水流产生及调节装置;所述的上盖上开有投料孔,所述的环形水道底部开有排粪孔;所述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极室,每个电极 室内设有一个容氧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流产生及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潜水泵和与潜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喷水管;潜水泵安装在所述的圆筒内,喷水管径向的固定于环形水道的底部,喷水管的一侧设有多个出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排粪孔设有排粪孔塞,所述的投料孔设有投料孔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潜水泵和喷水管各有两个,两个喷水管形成一直线固定安装,两喷水管上的出水孔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容氧电极与溶氧仪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出水管的位置要高于进水管,且出水管与进水管上分别安装有一个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水槽顶部设有气泡排出孔。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通过控制水槽环形水道内水的流速,使环形水道中的鱼类因顶流而产生不同强度的运动量,环形水道能够保证鱼类的游泳方向连续,且通过投料孔和排粪孔可以对鱼类进行喂食,观察透明材料制成的水槽可以在基于鱼类摄食、运动的观察基础上对鱼类的代谢率和消化率进行测定,相比于常规的基础代谢或常规代谢的研究,将生理参数与行为指标结合的研究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溶氧电极设置在呼吸室的外部,避免了鱼类活动时造成电极测量误差,测量精度高。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出水管的位置高于进水管的位置,且设置有气泡排出管,可以将水体中的气泡及鱼体活动产生的气泡及时从鱼类呼吸室内排出,避免了气泡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得研究更精准。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流产生及调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圆柱型水槽;10、圆筒;11、环形水道;12、排粪孔;2、上盖;21、投料孔;3、进 水管;4、出水管;5、流量调节装置;6、气泡排出孔;7、水流产生及调节装置;71、潜水泵;72喷水管;8、电极室;81、溶氧电极;9、溶氧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鱼类行为观察的耗氧自动测试装置,包括由上盖2密封的水槽1,水槽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与水槽连通的进水管3、出水管4、以及装在进水管3上的流量调节装置5。通过流量调节装置5课调节进水量,保持装置内水体溶解氧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所述的水槽1呈圆柱形,水槽1中央有一圆筒10,水槽1外壁与圆筒10之间形成环形水道11,在圆筒10中央的底部,装有水流产生及调节装置7。如图2所示,该水流产生及调节装置7由两个潜水泵71和分别与两潜水泵71的出水口相连通的两根喷水管72组成。潜水泵71为可调速式潜水泵,置于圆筒10内;喷水管72由圆筒10内伸出至环形水道11,成一直线径向的固定于环形水道11的底部,每根喷水管72的单边有多个出水孔,两根喷水管72的喷水方向相反。潜水泵71的电源线穿过上盖2与外部电源相连接。

工作时,潜水泵71产生的水压将水由喷水管72上的出水孔喷出,由于这两条喷水管72喷水方向相反,从而形成流速相对稳定且分布均匀度的环流,流速大小可由潜水泵71调节。通过控制环形水道11的流速,使得鱼类因顶流而产生不同强度的运动量。

所述的上盖2上开有投料孔21,排粪孔12设有排粪孔塞,所述的环形水道11底部开有排粪孔12,投料孔21设有投料孔塞。可通过透明水槽1观察鱼类进食情况,记载此时鱼类的耗氧率和消化率。所述的进水管3与出水管4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电极室8,每个电极室8内设有一个容氧电极81,所述的容氧电极81与溶氧仪9电连接。所述的出水管4的位置要高于进水管3,且出水管4与进水管3上分别安装有一个阀门,所述的水槽1顶部设有气泡排出孔6。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