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种鸽繁殖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268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种鸽繁殖笼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种鸽繁殖的繁殖笼。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种鸽在繁殖时均关闭在一笼子内进行繁殖,该笼子一般称为繁殖笼,其结构包括笼体和繁殖盘,该笼体由数个栅栏组合而成的中空框体,且其一栅栏上设有一个出入口,该出入口上安装有活动开启的开启门,该繁殖盘直接放置在笼体的内底面上。使用时,将若干待孵的受精鸽蛋放置在繁殖盘内,种鸽坐在繁殖盘内,并将若干鸽蛋隐藏起来,若干时间后受精鸽蛋即可孵出鸽仔出来。然而,此种繁殖笼,种鸽在繁殖盘内孵蛋过程中因受热不均的问题有些受精鸽蛋已孵出鸽仔,有些受精鸽蛋还未孵出鸽仔,此时,鸽仔会与种鸽争抢繁殖盘的盘内占用空间,而繁殖盘的空间有限,就会造成还未孵出鸽仔的受精鸽蛋无法得到种鸽的孵化而最终无法孵出鸽仔,使繁殖盘内受精鸽蛋的孵化率低下。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精鸽蛋孵化率高的新型种鸽繁殖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种鸽繁殖笼,包括笼体和繁殖盘,笼体的一面上开设有供种鸽放置于内的出入口,出入口上安装有关闭或开启出入口的活动门;还包括有设于笼体内的支撑板,上述支撑板呈三角形结构,上述支撑板的其中两侧边分别与上述笼体中相邻的两侧面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上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放置孔,上述繁殖盘包括第一繁 殖盘和第二繁殖盘,上述第一繁殖盘活动放置在放置孔内,上述第二繁殖盘放置在笼体的内底面上,并处于上述第一繁殖盘的正下方。

上述笼体为由上栅栏、下栅栏、左栅栏、右栅栏、前栅栏和后栅栏围成的中空方形框体,上述上栅栏、下栅栏、左栅栏、右栅栏、前栅栏和后栅栏均为由若干根杆体构成的,上述前栅栏上开设有上述出入口,上述支撑板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上述支撑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上述左栅栏和上述后栅栏可拆卸连接,上述第二繁殖笼放置在上述下栅栏上。

以支撑板的直角边为支撑板的安装侧,上述支撑板的两个安装侧上均固设有扣合件,上述扣合件具有上横部和处于上横部第一端下方的下竖部,上述上横部的第二端与上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上述下竖部与上述支撑板的安装侧之间具有间距,上述间距的宽度与上述杆体的外径相匹配。

上述支撑板的两安装侧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上述扣合件,各上述扣合件沿支撑板安装侧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上述支撑板位于上述放置孔外的部位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上述第一繁殖盘具有盘体,上述盘体的上端端部外侧壁上凸设有闭环形凸环,上述盘体处于上述放置孔内,上述闭环形凸环叠放在上述放置孔的孔沿上。

上述第二繁殖盘的下底面位于与上述下栅栏的杆体相接触的部位处向上凹设有供杆体嵌入配合的嵌装凹槽。

上述笼体呈长方形结构,上述笼体内设有将笼体分成互不相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的分隔结构,上述分隔结构包括第一网格和第二分隔网片,上述第一网格与第二分隔网片竖立相对间隔设置,该第一网格与第二分隔网片之间形成有放置间距,上述放置间距内放置有供鸽子饮水的饮水槽,上 述前栅栏位于该放置间距处开设有开口,且前栅栏位于该开口上安装有控制开口开闭的开启门,上述左腔室的左角落处和上述右腔室的右角落处内均设有上述支撑板和上述繁殖盘,且上述前栅栏位于该左腔室和右腔室处均开设有上述出入口。

上述笼体设置有若干个,各上述笼体由下而上依次叠放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种鸽繁殖笼,使用时,先将若干受精鸽蛋全部放置在第二繁殖盘内,种鸽也坐在第二繁殖盘内对各受精鸽蛋进行孵化,当第二繁殖盘内的部分受精鸽蛋已孵化出鸽仔后,将未孵化的受精鸽蛋从第二繁殖盘取出放置第一繁殖盘内,再将种鸽放置在第一繁殖盘内对第一繁殖盘内的受精鸡蛋进行孵化,使孵化出鸽仔与未孵化的受精鸽蛋和种鸽分离开。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二个繁殖盘使孵化出鸽仔与种鸽分开设置,不会与种鸽争占繁殖盘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受精鸽蛋的孵化率,避免传统孵化出鸽仔与种鸽争占繁殖盘的空间使部分受精鸽蛋无法孵化产生臭蛋,孵化率低的问题;同时利用支撑盘的三角形结构使支撑盘的安装较为稳固,强度较高,种鸽在支撑盘上站立和坐卧在第一繁殖盘内时较平稳,并不会使第一繁殖盘内的孵化鸽仔受惊吓,还可给种鸽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使种鸽可以上下运动,避免种鸽长时间在笼体内无法上下运动造成排便困难,进而导致体质虚弱,生育困难的问题;另,支撑盘的拆卸安装能够方便支撑盘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种鸽繁殖笼,如图1、2所示,包括笼体1和繁殖盘,笼体1的一面上开设有供种鸽放置于内的出入口(图中未示出),出入口上安装有关闭或开启出入口的活动门2,笼体1为由上栅栏、下栅栏、左栅栏、右栅栏、前栅栏和后栅栏围成的中空方形框体,上栅栏、下栅栏、左栅栏、右栅栏、前栅栏和后栅栏均为由若干根杆体构成的,各杆体呈横、竖相互垂直设置,前栅栏上开设有开口,此开口即为出入口,该笼体1为一公知的产品,在此不再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该种鸽繁殖笼还包括有设于笼体1内的支撑板3,支撑板3呈三角形结构,优选的是支撑板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以支撑板的直角边为支撑板的安装侧,该支撑板3的两个安装侧分别与笼体1的左栅栏和后栅栏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具体的是:支撑板3的两个安装侧上均固设有扣合件31,扣合件31具有上横部311和处于上横部311第一端下方的下竖部312,上横部311的第二端与支撑板3的安装侧相互垂直固定连接,下竖部312与支撑板3的安装侧之间具有间距,此间距的宽度与笼体1的杆体的外径相匹配;这样,支撑板3安装时,处于支撑板3左侧的扣合件31通过该间距可使左栅栏中横放设置的杆体卡入扣合件31内,处于支撑板3后侧的扣合件31通过该间距可使后栅栏中横放设置的杆体卡入该扣合件31内,实现支撑板3左侧和后侧分别固定在左栅栏和后栅栏上,拆卸时,向下提拉支撑板3,随着支撑板3的向下移动,支撑板3左侧和后侧的扣合件31对应与左栅栏横放设置的杆体和后栅栏横放设置的杆体相分离。

所述的支撑板3上开设有放置孔(图中未示出),繁殖盘包括第一繁殖 盘4和第二繁殖盘5,第一繁殖盘4活动放置在放置孔内,即第一繁殖盘4具有盘体41,盘体41的上端端部外侧壁上凸设有闭环形凸环42,盘体41处于放置孔内,闭环形凸环42叠放在支撑板3位于放置孔的孔沿上,该盘体41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图中未画出),通过各透水孔可起到排水、通气功用,第二繁殖盘5放置在笼体1的内底面上,(即放置在下栅栏上)并处于第一繁殖盘4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种鸽繁殖笼,使用时,先将若干受精鸽蛋全部放置在第二繁殖盘5内,种鸽也坐在第二繁殖盘5内对各受精鸽蛋进行孵化,当第二繁殖盘5内的部分受精鸽蛋已孵化出鸽仔后,将未孵化的受精鸽蛋从第二繁殖盘5取出放置第一繁殖盘4内,再将种鸽放置在第一繁殖盘4内对第一繁殖盘4内的受精鸡蛋进行孵化,使孵化出鸽仔与未孵化的受精鸽蛋和种鸽分离开;通过二个繁殖盘使孵化出鸽仔与种鸽及未孵化的鸽蛋分开设置,使鸽仔不会与种鸽争占繁殖盘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受精鸽蛋的孵化率,避免传统孵化出鸽仔与种鸽争占繁殖盘的空间使部分受精鸽蛋无法孵化产生臭蛋,孵化率低的问题;同时利用支撑盘3的三角形结构使支撑盘3的安装较为稳固,强度较高,种鸽在支撑盘上站立和坐卧在第一繁殖盘内时较平稳,并不会使第一繁殖盘内的孵化鸽仔受惊吓,支撑盘3还可给种鸽提供一定的活动场所,使种鸽可以上下运动,避免种鸽长时间在笼体内无法上下运动造成排便困难,进而导致体质虚弱,生育困难的问题,另,支撑盘3的拆卸安装能够方便支撑盘3的清洗,整一设计简易,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3的每一个安装侧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扣合件31, 处于同一侧的各扣合件31沿支撑板3安装侧的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这样,通过各扣合件31使支撑板3的安装更为牢固,避免了支撑板3的安装不稳固使支撑板的受力不匀而造成支撑板局部破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3位于放置孔外的部位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32,利用各排水孔32可起到排水、排尿、透气的作用,避免支撑板3出现积水问题,以便给种鸽提高干爽的活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繁殖盘5的下底面位于与下栅栏的杆体相接触的部位处向上凹设有供杆体嵌入配合的嵌装凹槽,这样,利用嵌装凹槽与杆体的嵌套配合使第二繁殖盘5在笼体1内的放置呈固定状态,不易打翻,避免种鸽活动时将第二繁殖盘5打翻而造成鸽仔或鸽蛋受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繁殖盘5可设置成具有外盘体和处于在外盘体内的内盘体,内盘体的盘面上设有若干个通孔,外盘体的盘面呈密实结构,这样,使用时,鸽仔或种鸽遗留在内盘体内的水可渗透至外盘体内,则种鸽在孵化过程中直接将外盘体内的水倒掉即可使繁殖盘保持干爽环境,无需将鸽蛋取出,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种鸽繁殖笼,再一优选实施例是:该笼体1呈长方形结构,笼体1内设有将笼体1分成互不相通的左腔室和右腔室的分隔结构(图中未画出),此分隔结构包括第一分隔网片和第二分隔网片,第一分隔网片与第二分隔网片呈左右相对竖立间隔设置,该第一分隔网片与第二分隔网片之间形成放置间距,该放置间距内放置有供鸽子饮水的饮水槽(图中未画出),前栅栏位于该放置间距处开设有开口,且前栅栏位于该开口上安装有控制开口开闭的开启门,左腔室的左角落处和右腔室的右角落处内均设 有支撑板和繁殖盘,且前栅栏位于该左腔室和右腔室处均设有上述的出入口和与此出入口相匹配的活动门2;即一个笼体具有两个供种鸽繁殖的空间,且左、右腔室内的种鸽可共用一个饮水槽,无需一个种鸽配设一个繁殖笼,养殖成本较低。再有,该笼体1设置有若干个,各笼体1由下而上依次叠放在一起,这样,多个笼体1的叠放设置,大大节省了养殖空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