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式鱼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鱼抄的网兜口分为方形和圆形两种,但这两种鱼抄都是在一根网兜杆上安装一个网兜,且网兜的开口永远是敞开的,用其捞鱼时,由于小鱼不断地挣扎,鱼儿经常会从敞口的网兜里蹦出然后摔倒地面,伤及鱼鳞甚至威胁小鱼生命,故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式鱼抄,将两个独立的鱼抄对置并铰接,然后通过把手控制鱼抄的开合,并随着开合操作而另网兜口封闭或张开,杜绝小鱼因挣扎而蹦出网兜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方便式鱼抄,具有支杆,所述支杆具有两根,且两根支杆的中部交叉并通过销轴活动铰接于一起,所述两根支杆的一端分别安装独立的且开口相对设置的网兜,所述两根支杆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把手。
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结构更加精巧和简单,所述支杆与其端部的把手一体化弯折制成。
为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支杆或把手用工程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兜的形状为锥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网兜的形状为球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较其他一些通过复杂结构诸如用束口的方式封闭网兜开口的技术方案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方便灵活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只需一只手单手握持把手,并通过大拇指与其余四指之间的开合操作来使两个对置的网兜口对合或张开,当张开时,从张开的空间中捕捉鱼儿,待鱼儿进入网兜空间内时,迅速令两个网兜口相对合接触,即使鱼儿奋力挣扎,也只会从一边的网兜挣扎进另一边的网兜,而不会从网兜口蹦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方便式鱼抄,具有支杆1,所述支杆1具有两根,且两根支杆1的中部交叉并通过销轴2活动铰接于一起,所述两根支杆1的一端分别安装独立的且开口相对设置的网兜3,所述两根支杆1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把手4。使用时,一只手握持把手4,并通过大拇指与其余四指之间的开合操作来令支杆1端部的两个独立网兜3张开或对合。捞鱼前,先一只手握持把手4,令两个对称设置的把手4张开,此时两个对置的网兜3的网兜口也张开,让鱼儿从张开的空间中进入网兜3的网兜体内,此时,迅速握紧两个对称设置的把手4,令两个网兜3的网兜口相对合并接触,以封闭网兜口,此时即可放心安全地捞起鱼儿。只要紧握把手4的那只手保持握拳状态不松开,即不用担心鱼儿会蹦出,因为即使鱼儿奋力挣扎,也只会从一边的网兜3挣扎进另一边的网兜3,而不会从网兜口蹦出,更不会坠落地面。可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为一体的特点。
此外,为进一步地完善本技术方案,使得本工具结构更为简单和易于实现,所述支杆1与其端部的把手4一体化弯折制成。再者,为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实耐用,防腐蚀的特点,所述支杆1或把手4用工程塑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实施例一:适用于捞起体型较小的鱼儿。依照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所叙述的方案,所述网兜3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其形状为锥形。采用锥形的网兜3,当鱼儿被捞起并落入网兜3的锥尖处时,体型较小数量较多的鱼儿能够停驻于网兜3的锥尖处。
实施例二:适用于捞起体型较大的鱼儿。如图2所示,所述网兜3的形状为球形,球形的空间为体型较大的鱼儿留出充足的活动空间,避免大型体积的鱼儿捞起后鱼身被过度弯折,且不会因其奋力挣扎而伤及鱼鳞,或危及生命。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