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包括气膜顶盖;基层,所述基层呈中空结构,所述基层内部填充有砂石,所述基层设于所述气膜顶盖的下方;数个吸热圆筒,每一所述吸热圆筒设于所述气膜顶盖的外侧,并沿所述气膜顶盖的长度方向设置;种植层,所述种植层设于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种植层与基层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设于所述基层的下方,所述底部支架上设有数个钢轮。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膜结构(Membrane)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膜结构车棚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钢架、钢柱或钢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是由多种高强薄膜材料(PVC或Teflon)及加强构件(钢架、钢柱或钢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可分为充气膜结构和张拉膜结构两大类。充气膜结构是靠室内不断充气,使室内外产生一定压力差(一般在10毫米水柱至30毫米水柱之间),室内外的压力差使屋盖膜布受到一定的向上的浮力,从而实现较大的跨度。张拉膜结构则通过柱及钢架支承或钢索张拉成型。气膜建筑就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为主要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气压力支撑原理,将膜材的外沿固定在地面基础或者屋面结构周边上,利用充气系统将大量空气送入气膜与地面之间形成的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气膜内气体就能将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或者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
[0003]然而,现有的膜建筑大棚建筑采光效率还不够高,这阻碍了膜建筑大棚的进一步的应用,该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包括:
[0006]气膜顶盖;
[0007]基层,所述基层呈中空结构,所述基层内部填充有砂石,所述基层设于所述气膜顶盖的下方;
[0008]数个吸热圆筒,每一所述吸热圆筒设于所述气膜顶盖的外侧,并沿所述气膜顶盖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9]种植层,所述种植层设于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种植层与基层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
[0010]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设于所述基层的下方,所述底部支架上设有数个钢轮。
[0011]优选的,所述气膜顶盖具体包括:
[0012]高透光率的膜材,所述膜材设于所述基层上,并形成一拱形密封曲面结构;
[0013]拉索,所述拉索分为沿玮度方向的设置的第一拉索、沿经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拉索,多根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纵横交错布设于所述膜材外表面形成网状结构,任意两根纵横相交的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的相交节点位置通过节点连接装置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锚固装置锚固于地面上的固定基础;
[0014]处于同一所述拉索上的任意两相邻相交节点之间还设有将此部分所述拉索包覆的拱形的拉索固定套,所述拉索固定套的下周沿固定在所述膜材的外表面。
[0015]优选的,所述吸热圆筒内填充有吸热快速挥发材料,所述吸热圆筒的侧面上设有通孔。
[0016]优选的,所述种植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土壤层、砂石层、储水层、电加热层。
[0017]优选的,所述气膜顶盖的内表面设有用以喷射二氧化碳其他的喷气装置。
[0018]优选的,所述钢轮滑动的设于铁轨上。
[0019]优选的,所述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采用液压升降机构。
[0020]优选的,所述基层的厚度为I米至1.5米。
[0021]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架采用不锈钢制成。
[0022]优选的,所述钢轮的表面铬镀层。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种植层下方设置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通过联合控制三者的相对高度,就可以调节种植层的偏转角度,从而使种植层获得更大的光照强度;此外,通过设置钢轨、钢轮,用以将大棚结构可移动化,如此,可以更好的对大棚进行各种调控,也便于大棚的迀移。此外,通过设置吸热圆筒,用以在夏日吸收气膜的热量,避免气膜快速老化。通过在种植层上设置电加热层,用以对种植层实现保温效果O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气膜顶盖10;
[0028]吸热圆筒20;
[0029]种植层30;
[0030]左升降柱301;
[0031]中升降柱302;
[0032]右升降柱303;
[0033]基层40;
[0034]底部支架50。
[003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9]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包括气膜顶盖10;基层40,所述基层40呈中空结构,所述基层40内部填充有砂石,所述基层40设于所述气膜顶盖10的下方;数个吸热圆筒20,每一所述吸热圆筒20设于所述气膜顶盖10的外侧,并沿所述气膜顶盖10的长度方向设置;种植层30,所述种植层30设于所述基层40的上方,所述种植层30与基层40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升降柱301、中升降柱302和右升降柱303;底部支架50,所述底部支架50设于所述基层40的下方,所述底部支架50上设有数个钢轮。
[004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膜顶盖10具体包括:高透光率的膜材,所述膜材设于所述基层40上,并形成一拱形密封曲面结构;拉索,所述拉索分为沿玮度方向的设置的第一拉索、沿经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拉索,多根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纵横交错布设于所述膜材外表面形成网状结构,任意两根纵横相交的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的相交节点位置通过节点连接装置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锚固装置锚固于地面上的固定基础;处于同一所述拉索上的任意两相邻相交节点之间还设有将此部分所述拉索包覆的拱形的拉索固定套,所述拉索固定套的下周沿固定在所述膜材的外表面。
[004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热圆筒20内填充有吸热快速挥发材料,所述吸热圆筒20的侧面上设有通孔。
[004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种植层30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土壤层、砂石层、储水层、电加热层。
[004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膜顶盖10的内表面设有用以喷射二氧化碳其他的喷气装置。
[004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轮滑动的设于铁轨上。
[004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升降柱301、中升降柱302和右升降柱303采用液压升降机构。
[004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层40的厚度为I米至1.5米。
[004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部支架50采用不锈钢制成。
[004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轮的表面铬镀层。
[004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种植层30下方设置左升降柱301、中升降柱302和右升降柱303,通过联合控制三者的相对高度,就可以调节种植层30的偏转角度,从而使种植层30获得更大的光照强度;此外,通过设置钢轨、钢轮,用以将大棚结构可移动化,如此,可以更好的对大棚进行各种调控,也便于大棚的迀移。此外,通过设置吸热圆筒20,用以在夏日吸收气膜的热量,避免气膜快速老化。通过在种植层30上设置电加热层,用以对种植层30实现保温效果。
[00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膜顶盖; 基层,所述基层呈中空结构,所述基层内部填充有砂石,所述基层设于所述气膜顶盖的下方; 数个吸热圆筒,每一所述吸热圆筒设于所述气膜顶盖的外侧,并沿所述气膜顶盖的长度方向设置; 种植层,所述种植层设于所述基层的上方,所述种植层与基层之间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 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设于所述基层的下方,所述底部支架上设有数个钢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顶盖具体包括: 高透光率的膜材,所述膜材设于所述基层上,并形成一拱形密封曲面结构; 拉索,所述拉索分为沿玮度方向的设置的第一拉索、沿经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拉索,多根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纵横交错布设于所述膜材外表面形成网状结构,任意两根纵横相交的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的相交节点位置通过节点连接装置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拉索、第二拉索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锚固装置锚固于地面上的固定基础; 处于同一所述拉索上的任意两相邻相交节点之间还设有将此部分所述拉索包覆的拱形的拉索固定套,所述拉索固定套的下周沿固定在所述膜材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圆筒内填充有吸热快速挥发材料,所述吸热圆筒的侧面上设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土壤层、砂石层、储水层、电加热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顶盖的内表面设有用以喷射二氧化碳其他的喷气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轮滑动的设于铁轨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升降柱、中升降柱和右升降柱采用液压升降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厚度为I米至1.5 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采用不锈钢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建筑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轮的表面铬镀层。
【文档编号】A01G9/02GK205727322SQ201620607196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史俊生, 贾兆京, 崔晓均
【申请人】江苏天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