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收割领域,具体为小麦脱粒机。
背景技术:
脱粒机为收割机械,指能够将农作物籽粒与茎秆分离的机械,主要指粮食作物的收获机械。根据作粮物的不同,脱粒机种类不同。如“打稻机”适用于水稻脱粒;用于玉米脱粒的称为“玉米脱粒机”等等。打稻机俗称“打谷机”,为最常见水稻脱粒机械。需要先将水稻收割以后,通过这种机械将水稻谷粒与茎秆分离。打稻机分为二类,一类依靠人力驱动,称为“人力打稻机”,为半机械化工具;将打稻机改为动力驱动,则称为“动力打稻机”。打稻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水稻收割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力。
小麦割下以后还有待于"粒",这是将谷物除壳、去秆的过程。做这件事的老方法是用一个叫做"连枷"的使谷物与壳分离的器械连续地拍打麦子。接着是"扬"谷,必需将谷物往空中抛出,以便让风吹掉轻的、不想要的那部分谷子以及"谷壳",只留下落在后面的谷粒。这是艰苦的、劳累至极的工作,而且花费的时间又很长。4000平方米的小麦用手脱粒要花大约5天时间。
现有脱粒机当作物喂入不均匀和作物湿度较大时,脱粒质量下降很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脱粒潮湿小麦的脱粒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麦脱粒机,包括机架,包括进料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和清选装置位于一罩体内,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进料口和一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内设有绞龙,所述横向通道内设有烘干装置,所述进料装置的出口处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在两个输送带轮上,所述驱动电机与输送带轮电连接,所述输送带两侧设有挡板,所述脱粒装置包括喂入轮和脱粒滚筒,所述分离装置包括逐镐装置,所述逐镐装置包括靠近滚筒出口处设置的逐镐轮和位于逐镐轮下方的平台式逐镐器,所述平台式逐镐器下方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抖动板,所述清选装置包括设于抖动板下方的上筛和下筛,所述上筛为可往复运动的鱼鳞筛,所述下筛为圆孔筛,所述下筛的一侧设有风机,所述下筛的另一侧设有斜向下的渣斗,所述脱粒机还包括设于机架下方的地轮,所述出料装置为锥形出料斗,所述出料斗设于机架上切位于清选装置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机架上,且位于输送带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脱粒滚筒为纹杆式脱粒滚筒。
更进一步的,所述地轮上设有牵引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因为在进料装置上设有烘干装置,可以在喂入作物湿度大的情况下,快速烘干作物,达到更好的脱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料口;2、风机;3、地轮;4、电动机;5、输送带;6、输送带轮;7、喂入轮;8、滚筒;9、逐镐轮;10、逐镐器;11、抖动板;12、鱼鳞筛;13、圆孔筛;14、牵引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的一种小麦脱粒机,包括机架,包括进料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选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脱粒装置、分离装置和清选装置位于一罩体内。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包括进料口和一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内设有绞龙,所述横向通道内设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为热风烘干装置。所述进料装置的出口处设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输送带5,所述输送带5套设在两个输送带轮6上,所述驱动电机与输送带轮6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机架上,且位于输送带5下方,所述输送带5两侧设有挡板。
所述脱粒装置包括喂入轮7和脱粒滚筒8,所述脱粒滚筒8为纹杆式脱粒滚筒8。所述分离装置包括逐镐装置,所述逐镐装置包括靠近滚筒8出口处设置的逐镐轮9和位于逐镐轮9下方的平台式逐镐器10,所述平台式逐镐器10下方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抖动板11。
所述清选装置包括设于抖动板11下方的上筛和下筛,所述上筛为可往复运动的鱼鳞筛12,所述下筛为圆孔筛13,所述下筛的一侧设有风机2,所述下筛的另一侧设有斜向下的渣斗。所述上筛为第一道筛面,选用鱼鳞筛12进行粗选。所述下筛与风机2配合进行精选,工作时,上筛和抖动板11往复运动,物料不断地由抖动板11送往筛面,风机2把物料吹散,清除脱出物中较轻的杂物。
所述脱粒机还包括设于机架下方的地轮3,所述出料装置为锥形出料斗,所述出料斗设于机架上切位于清选装置下方。
所述地轮3上设有牵引架14。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