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769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猪舍,具体是一种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



背景技术:

养猪行业是我国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城市化脚步的不断提高,农村那种独户养殖生猪的情况逐渐减少,生猪的养殖正不断朝着大规模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猪舍被建造出来,猪舍的发展给生猪养殖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伴随着生猪的大规模养殖,生猪生病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的出现。生病的生猪身体抵抗力相对其他的生猪较差,所以对温度、湿度都较为敏感,如果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较多的话还有可能加剧生猪的病情,所以一般的猪舍是无法满足生病生猪的需求的。针对上述问题,急需一种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包括猪舍本体,所述猪舍本体由饲养区、隔板和集粪区组成,饲养区设置在隔板的上方,集粪区设置在隔板的下方;所述饲养区顶部下端悬挂有紫外灯管,饲养区右边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风扇、温度控制器和加湿器组成,温度控制器和加湿器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饲养区左侧墙壁上与风扇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隔板设置在饲养区的底端,隔板的中部设置有网状发热丝,网状发热丝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点连接;所述隔板的两侧内部设置有漏粪缝隙,漏粪缝隙共有数条,漏粪缝隙等间距设置在隔板上,漏粪缝隙的横截面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状,相邻漏粪缝隙之间的隔板内设置有钢筋架,钢筋架竖直埋设在隔板内;所述隔板两侧上端设置有饲养单元,饲养单元由连接管圈围而成,饲养单元内设置有饲料槽,两侧的饲养单元之间在隔板上形成饲养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层右端在进风通道内设置有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漏粪缝隙的上口与隔板顶面之间设有一竖直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饲养区内设置有网状发热丝、加湿器和紫外灯管能够调整温度和适度到达生猪适合生长的范围,利于生病生猪病情的好转;隔板上采用伤口小、下口大的漏粪缝隙,能够防止漏粪缝隙被粪便堵塞住,同时漏粪缝隙之间的隔板内还设置有竖直设置的钢筋架,能够提高隔板的强度;生猪是放在各个饲养单元进行饲养的,便于人员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中隔板的俯视图。

图3为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中漏粪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适合生病生猪使用的猪舍,包括猪舍本体1,所述猪舍本体1由饲养区15、隔板10和集粪区8组成,饲养区15设置在隔板10的上方,集粪区设置在隔板10的下方;所述饲养区15顶部下端悬挂有紫外灯管2,饲养区15右边侧壁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风扇14、温度控制器13和加湿器12组成,温度控制器13和加湿器12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饲养区15左侧墙壁上与风扇1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通道3,进风通道3内设置有活性炭层4,活性炭层4右端在进风通道3内设置有加热管5;所述隔板10设置在饲养区15的底端,隔板10的中部设置有网状发热丝9,网状发热丝9通过导线与温度控制器13点连接;所述隔板10的两侧内部设置有漏粪缝隙11,漏粪缝隙11共有数条,漏粪缝隙11等间距设置在隔板10上,漏粪缝隙11的横截面为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状,有效防止漏粪缝隙11被粪便堵塞住,相邻漏粪缝隙11之间的隔板10内设置有钢筋架16,钢筋架16竖直埋设在隔板10内,钢筋架16可以提高隔板10的机械强度,漏粪缝隙11的上口与隔板顶面之间设有一竖直段,通过竖直段增加漏粪缝隙11开口处隔板10的强度,以防漏粪缝隙11开口处产生缝隙,对猪蹄造成伤害;所述隔板10两侧上端设置有饲养单元6,饲养单元6由连接管圈围而成,饲养单元6内设置有饲料槽7,两侧的饲养单元6之间在隔板10上形成饲养通道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将生病的生猪放在猪舍内的饲养单元6进行饲养,生病生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从隔板10上的漏粪缝隙进入到集粪区8内等待下一步处理,在饲养区侧壁上的风机14和进风通道3的配合作用下,可以使猪舍始终保持空气流通的状态,进风通道3上的活性炭层4和饲养区15顶部的紫外灯管2有效防止细菌在饲养区内扩散,进风通道3上的加热管5可以对冷空气进行预热,防止饲养区15内温度变化过快;如果天气过于严寒,网状发热丝9和加湿器12开始工作,如果温度或者湿度过高,温度控制器13控制网状发热丝9或者加湿器12断电,可以实现温度和适度的自动调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