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5008阅读:39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培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稻的遗传学实验中,为了精确控制水稻生长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鉴定不同成分对水稻的影响,或者研究根系生长发育的情况,一般采取水培的方法,目前水培主要用盆钵、托盘等敞口容器,固定水稻生长的底座采用纱布、pcr板等,存在一系列的缺点,装培养液的容器敞开大,极易挥发;培养器皿不透明,观察根系要拿出培养液,导致观察不直观;水稻播种催芽后还要移栽到基座上,效率低下,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通量、高效率、使用简便,可直观的观察水稻冠层生长及根系生长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开口的透明容器、播种托盘和透明容器盖;播种托盘设置在上开口的透明容器上,透明容器盖设置在播种托盘上;

所述的播种托盘包括第一密度控制盘、筛网和第二密度控制盘,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密度控制盘、筛网和第二密度控制盘,第一密度控制盘、筛网和第二密度控制盘之间通过紧固件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度控制盘和第二密度控制盘均为镂空的托盘。

以上所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上开口的透明容器的开口处的外延设置有挡板;

以上所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上开口的透明容器和透明容器盖的材质均为5mm厚的亚克力板;

以上所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筛网为孔径为4mm*4mm的锦纶筛网;所述的第一密度控制盘和第二密度控制盘的材质均为5mm厚的亚克力板,所述的第一密度控制盘和第二密度控制盘的镂空规格均为宽度为800mm的长方形镂空,镂空之间的间隔为80mm。

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紧固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培养装置设计了盖子,解决了水培试验中培养液极易挥发的难题;

2、前期水稻种子可直接放置于播种托盘上,将托盘放置在湿润的纱布上萌发生长,等水稻生长到适宜大小将托盘直接转移至上开口的透明容器上进行水培,此步骤解决了传统水培水稻萌发后的二次移栽。

3、播种生长托盘直接开的长方形镂空,因此播种密度可随意选择;

4、箱体盖子都是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加工而成,通透性非常好,便于观察水稻不同时期生长情况,尤其试验处理中根系的差异。

5.在透明容器的开口处的外延设置挡板,以防止播种托盘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水稻水培装置的上开口的透明容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水稻水培装置的播种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水稻水培装置的挡板位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水稻水培装置示意图;

其中:1-上开口的透明容器、2-播种托盘、3-透明容器盖、2-1第一密度控制盘、2-2筛网、2-3第二密度控制盘、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水稻水培装置,包括上开口的透明容器1、播种托盘2和透明容器盖3;播种托盘2设置在上开口的透明容器1上,透明容器盖设置于播种托盘2上;

所述的播种托盘包括第一密度控制盘2-1、筛网2-2和第二密度控制盘2-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密度控制盘2-1、筛网2-2和第二密度控制盘2-3,第一密度控制盘2-1、筛网2-2和第二密度控制盘2-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密度控制盘2-1和第二密度控制盘2-3均为镂空的托盘。

所述的上开口的透明容器1的开口处的外延设置有挡板4;

所述的上开口的透明容器1和透明容器盖3的材质均为5mm厚的亚克力板;

所述的筛网2-2为孔径为4mm*4mm的锦纶筛网;所述的第一密度控制盘2-1和第二密度控制盘2-3的材质均为5mm厚的亚克力板,所述第一密度控制盘2-1和第二密度控制盘2-3的镂空规格均为宽度为800mm的长方形镂空,镂空之间的间隔为8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水培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水稻种子按照所需实验密度排列在播种托盘2的第一密度控制盘2-1中的长方形镂空中,放置于湿纱布上催芽、生根后直接将播种托盘2转移至加了培养液的上开口的透明容器1上;盖上透明容器盖3,即可观察水稻生长。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 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内蒙古赤峰市联通] 2019年03月14日 21:24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努力吧。成果一定会有的!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