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芹菜恒温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42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芹菜恒温库,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芹菜恒温库。



背景技术:

恒温库是储藏果品、蔬菜、花卉和其它易腐易烂商品的专用商储设施。规范合理,严格科学的温度控制是恒温库保证商品储藏质量的关键。由于恒温库客观上存在着区域温差和空间温差,并不能保持绝对平均和恒定的最适温度,这直接影响着冷藏商品的整体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现有的恒温库不方便储存芹菜,且对芹菜的储存效率低,不方便快速取出芹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将芹菜放置在储物框内,通过保温门可以使恒温库体的内部保温效果更加好;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移动管沿着导向管实现水平移动,移动管可以控制储物框在恒温库体内实现推出或推入,从而方便控制储物框通过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实现灵活移动的移动式芹菜恒温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芹菜恒温库,包括恒温库体与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呈竖直布置,支撑柱的端部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水平布置,导向管的上部设有开槽,导向管的上部设有连杆,连杆为弧形形状,连杆设有旋转轮,旋转轮通过活动轴与连杆连接,导向管内套装有移动管,移动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的边缘位置穿过开槽并与移动管接触,旋转轮与移动管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的后端设有刻度标,刻度标上设有刻度条,刻度条的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刻度标与导向管呈平行布置;恒温库体内设有储物框,恒温库体设有保温门,储物框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设置在恒温库体的内底部上,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移动管的端部穿过恒温库体并与储物框的背部连接,储物框与移动管的端部通过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管的后端设有推块。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设置在支撑柱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块与第二加强块的形状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设有摇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将芹菜放置在储物框内,通过保温门可以使恒温库体的内部保温效果更加好;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移动管沿着导向管实现水平移动,移动管可以控制储物框在恒温库体内实现推出或推入,从而方便控制储物框通过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实现灵活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式芹菜恒温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芹菜恒温库,包括恒温库体11与底座12,底座12上设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呈竖直布置,支撑柱13的端部设有导向管16,导向管16呈水平布置,导向管16的上部设有开槽17,导向管16的上部设有连杆18,连杆18为弧形形状,连杆18设有旋转轮19,旋转轮19通过活动轴20与连杆18连接,导向管16内套装有移动管22,移动管22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19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19的边缘位置穿过开槽17并与移动管22接触,旋转轮19与移动管22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16的后端设有刻度标24,刻度标24上设有刻度条25,刻度条25的表面设有由荧光油墨材料制成的荧光层,刻度标24与导向管16呈平行布置;恒温库体11内设有储物框26,恒温库体11设有保温门27,储物框26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设置在恒温库体11的内底部上,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均为万向轮;移动管22的端部穿过恒温库体11并与储物框26的背部连接,储物框26与移动管22的端部通过连接板30连接;移动管22的后端设有推块23,底座12上设有第一加强块14与第二加强块15,第一加强块14与第二加强块15设置在支撑柱13的两侧;第一加强块14与第二加强块15的形状大小相同,旋转轮19设有摇臂21。

本实用新型移动式芹菜恒温库,可以将芹菜放置在储物框26内,通过保温门27可以使恒温库体11的内部保温效果更加好;旋转轮19的旋转可以控制移动管22沿着导向管16实现水平移动,移动管22可以控制储物框26在恒温库体11内实现推出或推入,从而方便控制储物框26通过第一移动轮28与第二移动轮29实现灵活移动。

其中,移动管22的后端设有推块23,所以方便对移动管22的稳定移动,更具有限位功能。

其中,底座12上设有第一加强块14与第二加强块15,第一加强块14与第二加强块15设置在支撑柱13的两侧;第一加强块14与第二加强块15的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安装更加牢固。

其中,旋转轮19设有摇臂21,所以方便摇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