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蟑螂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33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蟑螂诱捕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器,尤其是一种蟑螂诱捕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携带多种细菌、繁殖能力相当强的害虫,常用的消灭蟑螂的方式是通过化学杀虫剂进行消灭,由于化学杀虫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化学灭蟑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有一定的害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物理捕捉的方式消灭蟑螂,常用的蟑螂诱捕器结构复杂,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蟑螂诱捕器,其捕捉的蟑螂难以逃逸,结构简单,方便清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底板,底板的上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纳槽,一盖体罩住所有容纳槽,相邻容纳槽相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诱捕通道,盖体对应第一诱捕通道处设有缺口,第一诱捕通道在靠近缺口处装有只让蟑螂进入第一诱捕通道的第一单向门,每个容纳槽靠近第一诱捕通道的侧面上设有向容纳槽内部延伸的第二诱捕通道,第二诱捕通道上装有只让蟑螂进入容纳槽内的第二单向门。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门和第二单向门上分别设有通气孔,利于容纳槽内放置的吸引蟑螂的物质气味扩散出来,较好的吸引蟑螂。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门通过第一销轴枢接在相邻容纳槽相向侧面之间,方便安装。

进一步改进,每个容纳槽靠近第一诱捕通道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弯折部形成第二诱捕通道,第二单向门通过第二销轴枢接在两个所述弯折部上,方便安装,结构适宜捕捉蟑螂。

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容纳槽的外侧面设有卡接凸起,所述盖体内周面上设有卡槽与所述卡接凸起相配合,方便盖体以卡接的方式罩住所有的容纳槽。

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为透明盖体,方便观察容纳槽内捕获蟑螂的情况。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门和第二单向门的下端部均为锯齿状,防止被捕获的蟑螂逃逸。

本实用新型在底板的上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纳槽,一盖体罩住所有容纳槽,相邻容纳槽相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诱捕通道,盖体对应第一诱捕通道处设有缺口,第一诱捕通道在靠近缺口处装有只让蟑螂进入第一诱捕通道的第一单向门,每个容纳槽靠近第一诱捕通道的侧面上设有向容纳槽内部延伸的第二诱捕通道,第二诱捕通道上装有只让蟑螂进入容纳槽内的第二单向门,双重单向门的设置使得被捕捉的蟑螂难以逃逸,结构简单,单层结构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盖体的立体图;

图3是盖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3所示,一种蟑螂诱捕器,包括底板10,底板10的上面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容纳槽20,一透明盖体30罩住所有容纳槽20,每个所述容纳槽20的外侧面设有卡接凸起21,所述盖体30内周面上设有卡槽31与所述卡接凸起21相配合。相邻容纳槽20相向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诱捕通道40,盖体30对应第一诱捕通道40处设有缺口32,第一诱捕通道40在靠近缺口32处装有只让蟑螂进入第一诱捕通道40的第一单向门41,所述第一单向门41通过第一销轴42枢接在相邻容纳槽20相向侧面之间。每个容纳槽20靠近第一诱捕通道40的侧面上设有向容纳槽20内部延伸的第二诱捕通道50,第二诱捕通道50上装有只让蟑螂进入容纳槽20内的第二单向门51,每个容纳槽20靠近第一诱捕通道40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弯折部形成第二诱捕通道50,第二单向门51通过第二销轴52枢接在两个所述弯折部上。所述第一单向门41和第二单向门51上分别设有通气孔60,每个容纳槽20内放置有饼干或者是诱芯等,饼干的气味或者是诱芯信息素从第一单向门41和第二单向门51上的通气孔60扩散或者挥发出来,引诱蟑螂从外部进入第一单向门41,进入第一诱捕通道40的蟑螂在引诱物质的吸引下进一步进入第二诱捕通道50,穿过第二单向门51进入用于囚禁被捕获的蟑螂;由于所述第一单向门41和第二单向门51均仅能向内开启,进入诱捕器的蟑螂难以逃逸,且第一单向门41和第二单向门51的下端部均为锯齿状,企图逃逸的蟑螂会被刺痛,进一步防止蟑螂逃逸。

由于盖体30为透明盖体30,可观察诱捕器内蟑螂数量,方便及时清理。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