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26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蚊虫灭杀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蚊子是多种病原的载体,容易传播包括疟疾、登革热等在内的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灭蚊方法具有潜在的污染,长时间过多地密切接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人们对高质量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人体无害的物理方式诱灭蚊虫方法逐渐得到重视。

现有的物理方式诱灭蚊器具多为通过风扇产生的气流将蚊虫从上向下吸入诱灭蚊器具,但由于蚊虫起飞是向上飞行的,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蚊虫逃逸。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蚊虫逃逸并提高诱捕率的蚊虫诱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物理诱灭蚊虫的灭蚊装置来规避现有常用的化学灭蚊虫方法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并且有效防止蚊虫逃逸的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状结构壳体、防逃逸收集单元和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壳体内部的蚊虫引诱光源和风力单元;

所述筒状结构壳体具有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的下部侧壁和/或底部上的若干个进风透光口;

所述蚊虫引诱光源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的下部并且靠近所述进风透光口,所述蚊虫引诱光源通过所述进风透光口向外发出引诱光;

所述风力单元靠近所述筒状结构壳体的顶部设置并且通过所述进风透光口从所述筒状结构壳体的外部吸入空气,并在筒状结构壳体内部产生自下而上的气流;

所述防逃逸收集单元可拆卸地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的顶部并且通过设置在防逃逸收集单元的底部的进蚊口与所述筒状结构壳体的内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状结构壳体还具有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的下部侧壁和/或底部上的若干个透光口,所述蚊虫引诱光源同时通过所述透光口向外发出引诱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通过蚊虫引诱光源发出的引诱光将蚊虫引诱至所述筒状结构壳体的进风透光口处并通过风力单元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气流将进风透光口处的蚊虫快速吸入至所述防逃逸收集单元中并通过风干杀死困在防逃逸收集单元中的蚊虫,实现蚊虫的诱捕。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逃逸收集单元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防逃逸收集单元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的宽度为0.5~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逃逸收集单元的顶部还设置有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蚊虫引诱 光源包括灯座和设置在所述灯座上的引诱光源灯泡,所述引诱光源灯泡为CDC灯和/或波长为紫外光区的灯。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中还设置有二氧化碳或气味引诱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单元,所述蚊虫引诱光源和风力单元与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源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接口和电源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筒状结构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和/或出蚊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力单元为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利用物理方法诱捕蚊虫,克服了常用的化学灭蚊方法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适合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蚊虫的趋光特性将蚊虫引诱至进风透光口,蚊虫被风力单元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气流捕获并且沿气流方向自下而上地快速进入诱捕装置中并被困于防逃逸收集单元,有效完成诱捕杀灭蚊虫的工作并降低了蚊虫逃逸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孔式电子蚊虫诱杀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筒状结构壳体、2-灯座、3-引诱光源灯泡、4-风力单元、5-进风透光口、 6-防逃逸收集单元、7-出风孔、8-进蚊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先对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新型孔式电子蚊虫诱杀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装置包括筒状结构壳体1、防逃逸收集单元6和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内部的蚊虫引诱光源和风力单元4。其中,筒状结构壳体1是安装各功能组件的主要部件;蚊虫引诱光源是吸引蚊虫的主要功能组件;防逃逸收集单元6用于收集和困住蚊虫直至蚊虫死亡;风力单元4是产生捕捉蚊虫的气流的主要功能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筒状结构壳体1具有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下部侧壁和/或底部上的若干个进风透光口5,其中,进风透光口5同时具有进风、透光和进蚊虫的作用。实际上,本实用新型利用蚊虫向上飞行的特点并防止蚊虫逃逸,将空气和蚊虫的进入口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下部和/或底部,从而在引发自下而上的气流的同时,使得吸引过来的蚊虫能够自下而 上地进入装置,实现诱捕并防止其逃逸。其中,进风透光口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并且,进风透光口5既可以是一个大的进风透光口,也可以是多个小的进风透光口,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具体限定。

更优选地,上述筒状结构壳体还可以具有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下部侧壁和/或底部上的若干个透光口(未示出),其中,透光口仅具有透光的作用而不具备进风和进蚊虫的作用。由此,蚊虫引诱光源同时通过透光口向外发出引诱光,增强引诱效果。透光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透光口,具体可以根据灭蚊需求进行设置。

蚊虫引诱光源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下部并且靠近进风透光口5设置,蚊虫引诱光源通过进风透光口5向外发出引诱光,用于吸引蚊虫。

优选地,蚊虫引诱光源包括灯座2和设置在灯座2上的引诱光源灯泡3。其中,引诱光源灯泡3可以为CDC灯和/或波长为紫外光区的灯。

风力单元4靠近筒状结构壳体1的顶部设置并且通过进风透光口5从筒状结构壳体1的外部吸入空气并在筒状结构壳体1内部产生自下而上的气流。风力单元4使空气从筒状结构壳体1的下端大量地进入筒状结构壳体的内部,在进风透光口5处产生进入筒状结构壳体1内部的气流并继而产生自下而上的气流。

优选地,风力单元4可以为风扇,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防逃逸收集单元6可拆卸地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顶部并且通过设置在防逃逸收集单元6的底部的进蚊口8与筒状结构壳体1的内部连通。将防逃逸收集单元6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顶部并与筒状结构壳体1的内部连通,一方面可以使得进入筒状结构壳体1内部的蚊虫进一步向上移动并进入防逃逸收集单元6中实现蚊虫捕获;另一方面利用蚊虫向上起飞的特点,困住蚊虫并 防止蚊虫吸入后的逃逸。其中,筒状结构壳体1的顶部也设置有出风口和/或出蚊口(未示出)。被吸入壳体内的蚊虫随着风力单元4产生的气流逐渐上升并穿过风力单元4进入顶部的防逃逸收集单元6中。

优选地,防逃逸收集单元6由透明材料制成,则蚊虫引诱光源也可以通过透明的防逃逸收集单元6向外发出引诱光,更有效地利用蚊虫的趋光性吸引蚊虫靠近。并且,防逃逸收集单元6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7,出风孔7的宽度仅为1~1.5mm,其在实现出风的同时,有效避免蚊虫飞出。优选地,出风孔7为条状结构或网状结构。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防逃逸收集单元6可拆卸地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顶部,从而实现方便安装、拆卸和更换的效果。当捕获蚊虫较多时,通过将防逃逸收集单元6与筒状结构壳体1分离,即可方便地清理困在防逃逸收集单元6中的蚊虫,并且用户还可以根据蚊虫灭杀情况进行清理。此外,防逃逸收集单元6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把手(未示出),便于安装和拆卸。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装置引诱蚊虫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蚊虫诱捕装置中还可以设置有二氧化碳或气味引诱单元(未示出),其与蚊虫引诱光源一起作用,加强引诱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单元(未示出),蚊虫引诱光源和风力单元4与电源控制单元电连接,由此实现装置的启停控制。其中,电源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电源接口和电源开关,电源接口和电源开关可以设置在筒状结构壳体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蚊虫诱捕装置通过蚊虫引诱光源发出的引诱光将蚊虫引诱至筒状结构壳体1的进风透光口5处并通过风力单元4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气流将进风透光口5处的蚊虫快速吸入至防逃逸收集单元6中并通 过风干杀死困在防逃逸收集单元6中的蚊虫,实现蚊虫的诱捕并防止蚊虫的逃逸。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的使用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启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后,引诱光源灯泡3发出的引诱光会从进风透光口5以及透光口发出,同时,透明的述防逃逸收集单元6也会透出引诱光源灯泡3发出的引诱光。利用蚊虫的趋光特性,将蚊虫引诱至进风透光口5处。同时风力单元4运转,从筒状结构壳体1下部和/或底部的进风透光口5处吸入空气,在筒状结构壳体1的内部产生自下而上的气流。被引诱光引诱至进风透光口5处的蚊虫被风力单元4产生的气流吸入筒状结构壳体1的内部并且随着自下而上的气流被吸入到防逃逸收集单元6中直至风干死亡。之后,用户通过将防逃逸收集单元6与筒状结构壳体1分离就可以方便地清理困于其中的蚊虫,并且用户可以根据蚊虫灭杀情况进行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下而上式蚊虫诱捕装置利用物理方法诱捕蚊虫,克服了常用的化学灭蚊方法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适合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蚊虫的趋光特性将蚊虫引诱至透光口和/或进风口,蚊虫被风力单元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气流捕获并且沿气流方向自下而上地快速进入诱捕装置中并被困于防逃逸收集单元,有效完成诱捕杀灭蚊虫的工作并降低了蚊虫逃逸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