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726阅读:1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滴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迷宫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地区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与传统的喷灌相比,滴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同时,若滴灌过程中结合施肥,可将肥效提高一倍以上,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使作物高产、稳产。

目前,滴灌带包括贴片式滴灌带和迷宫式滴灌带,其中,迷宫式滴灌带应用较为广泛,其工作原理在于:通过毛细管道(直径约0.8mm),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中,使作物根系最发达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度。其中,毛细管道弯曲盘绕呈迷宫状,经过毛细管道多次弯曲,灌溉水的压力降低,最终,使得灌溉水呈水滴状滴入植物根系土壤供给水分。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迷宫式滴灌带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地区的水质过硬,造成水垢沉积在滴灌带内,造成流道阻塞;或由于迷宫式滴灌带在使用过程中出水口朝向地面,在停水时,出水口因负压吸附泥土,造成出水口阻塞。管道或出水口发生堵塞,在输水时,将引起管内压力较大时,从而造成滴灌带的爆裂。爆管的发生将导致整条滴灌带无法使用,同时也会延误浇灌进程。

因此,一种抗阻塞性能良好的迷宫式滴灌带有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迷宫式滴灌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迷宫式滴灌带易发生阻塞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迷宫式滴灌带,包括主通道与设置在所述主通道一侧的管翼,所述管翼上设有迷宫流道,所述迷宫流道包括减压流道与沉淀流道,所述减压流道包括多个交替连接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所述沉淀流道包括交替连接的上平直流道与下平直流道,所述下平直流道的管径大于所述上平直流道的管径;

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主通道连通,所述迷宫流道上的另一端设有一蓄水流道;

所述迷宫流道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靠近所述蓄水流道一侧的所述迷宫流道上。

优选地,所述迷宫流道包括减压流道与沉淀流道具体为,所述迷宫流道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流道与减压流道。

优选地,所述迷宫流道包括减压流道与沉淀流道具体为,所述迷宫流道包括多个减压流道与沉淀流道,所述减压流道与沉淀流道交替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压流道包括30-45个交替连接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

优选地,所述蓄水流道为一柱状的管道,所述蓄水流道的管径大于所述减压流道的管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滴灌带,其迷宫流道包括沉淀流道,沉淀流道包括上平直流道与下平直流道,上平直下凹的流道形成一种水流通径骤然变化的结构,当灌溉水流经沉淀流道时,水流在下平直流道形成漩涡,水中的杂质在流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减少了杂质沉积在流道里的可能性。即使一些杂质因重力作用沉积在流道内,由于上平直流道流速较大,而下平直流道的水流较为平缓,因此,杂质将沉积在下平直流道。下平直流道具有较大的管径,因此,可容纳杂质沉淀,而自身并不发生堵塞。经过沉淀流道的灌溉水相当于经过一次杂质过滤,当过滤后的灌溉水流经管径窄小的减压通道时,大大减少了减压流道发生阻塞的几率,从而避免了爆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沉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的符号表示为:1-主通道,2-管翼,3-迷宫流道,31-减压流道,311-上凸流道,312-下凹流道,32-沉淀流道,321-上平直流道,322-下平直流道,33-蓄水流道,4-进水口,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迷宫式滴灌带包括主通道1,主通道1的一侧设有管翼2,主通道1与管翼2一体成型。在主通道1的一侧设置一个管翼2,为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在主通道1的两侧设置对称的管翼2,为双翼迷宫式滴灌带。应当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其均属于本领域的保护范围,在下文中,将以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为例。

管翼2上设有多个迷宫流道3,迷宫流道3沿管翼2轴线方向间隔的分布。为了确保迷宫式滴灌带滴灌的均匀度,相邻迷宫流道3的间距一致且适度。本实施例中,相邻迷宫流道的间距为10-2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胶管植株的实际间距相应的改变相邻迷宫流道的间距,例如15mm。

迷宫流道3包括减压流道31,图2为减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减压流道31包括多个交替连接的上凸流道311与下凹流道312。经过弯曲的减压通道,灌溉水压力降低,最终以水滴状滴入植物根区附近的土壤中。初始压力相同的灌溉水经过越多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压力降幅越大,因此,可通过控制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的数量,控制灌溉水的滴出速率。本实施例中,减压流道包括30-45个交替连接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的数量,例如,在正常工作压力(50-100kpa)提交下,灌溉水经过40个交替连接的上凸流道与下凹流道后,以水滴状滴出。

同时,交替的上凸、下凹流道使流经减压流道31的水流呈絮流特征,即水流的流向不集中于一个方向。当灌溉水从下凹流道312流向上凸流道311时,四散流向的水流对杂质形成一个较强的冲击力,使杂质顺利的流出管道,避免由于杂质沉积导致的流道阻塞。

但是,减压流道31为毛细管道,其管径较为窄小(约为0.8mm),因此,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仍有杂质沉积在减压流道31内,造成流道堵塞。因此,在迷宫流道3中增设沉淀流道32,沉淀流道32与减压流道31依次连接,本实施例中,减压流道31的尾端与减压流道31的首段相连通。沉淀流道32对经过灌溉水具有一定过滤杂质作用,经过沉淀的灌溉水再流入小管径的减压通道,减少了减压流道31发生阻塞的几率,提高了迷宫式滴灌带的可靠性,增加其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图3为沉淀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沉淀流道32包括上平直流道321与下平直流道322,下平直流道322的管径大于上平直流道321的管径大小,本实施例中,下平直流道的管径为2.4mm,上平直流道的管径为0.8mm。应当指出,本应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灌溉的实际需要对上平直流道与下平直流道的管径尺寸进行调整,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平直下凹的流道形成一种水流通径骤然变化的结构,当灌溉水流经沉淀流道32时,水流在下平直流道322形成漩涡,水中的杂质在流场的作用下加速运动,减少了杂质沉积在流道里的可能性。即使一些杂质因重力作用沉积在流道内,由于上平直流道321中的流速较大,而下平直流道322的水流较为平缓,因此,杂质将沉积在下平直流道322。下平直流道322具有较大的管径,因此,可容纳杂质沉淀,而自身并不发生堵塞。

迷宫流道3的一端设有进水口4,进水口4与主通道1连通,主通道1中的灌溉水通过进水口4流入迷宫流道3。为了防止进水口发生阻塞,本实施例中,设有多个进水口,当某个进水口发生堵塞时,仍存在其他进水口可以保证水流的畅通。应当指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进水口的个数,例如4个、6个等,其均落入本使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迷宫流道3上的另一端设有一蓄水流道33,迷宫流道3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出水口5,出水口5位于靠近蓄水流道33的一侧的迷宫流道3上。出水口5与外界相通,迷宫流道3内的灌溉水通过出水口5流出迷宫式滴灌带,滴入待灌溉植物根区附近的土壤中。为了防止出水口发生堵塞而影响迷宫式滴灌带的正常使用,设置多个出水口5,本实施例中,设置3个出水口。3个出水口彼此相互独立,其中一个出水口发生堵塞,并不影响其他出水口的正常工作。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控制出水口的开启个数,调节出水量。例如,当农作物需要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浇灌时,可开启两个出水口;当农作物要求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浇灌时,可将三个出水口同时开启。

迷宫式滴灌带在实际使用中,出水口朝向地面,当灌溉结束时,随着迷宫管道内灌溉水的减少,迷宫管道内将产生一负压,发生回吸现象,出水口将吸附地面颗粒,从而导致出水口发生堵塞。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迷宫流道3上还包括一蓄水流道33,蓄水流道33与靠近出水口5的迷宫流道3相连通。蓄水流道33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当停水卸压时,可对出水口形成的负压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出水口因吸附泥土而发生阻塞。

蓄水流道33的管道形式都多种,包括锯齿形、直线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实际需要对蓄水流道33的管道形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流道为一柱状的管道,蓄水流道的管径大于减压流道的管径。

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实施例一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迷宫式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迷宫流道3包括多个减压流道31与沉淀流道32,减压流道31与沉淀流道32交替连接。

由于本实施例迷宫式滴灌带的其它部位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因此,关于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位可以参考上一实施例,为了节约篇幅,使全文更加简洁,在此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