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634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鼠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害捕杀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是一种容易传播病菌、繁殖能力强、对人类危害极大的有害动物;因此,捕鼠灭鼠一直是人类长期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捕鼠灭鼠方式主要分为药饵药杀方法和器械捕鼠方法;其中,药饵药杀方式虽然实施方便、操作简单,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人类或其他动物中毒;而器械捕鼠方法则是采用捕鼠器械对老鼠进行捕捉,现有的捕鼠器械主要是利用高粘度的粘鼠板对老鼠进行黏粘、利用驱鼠胶对老鼠进行驱散、利用电子捕鼠器对老鼠进行电击或者利用鼠夹或鼠笼等来捕获老鼠;上述捕鼠器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对老鼠的捕捉机率,但由于被捕捉的老鼠所产生的粪便和尿液、老鼠身上所携带螺旋病毒和化学物骚味以及老鼠所产生的声音均会影响捕鼠器对其他老鼠的进一步捕捉,原因在于:一旦其他老鼠靠近捕鼠器并闻到味道或者接收到被捕捉到的老鼠的声音信号后会立刻原理捕鼠器;因而上述的这些捕鼠器械大都只具有一次性使用功能,利用率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鼠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捕鼠器,它包括:

一隔音仓,所述隔音仓为顶面开口、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所述隔音仓的左侧壁下方和/或右侧壁下部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鼠口,且所述隔音仓 内、与第一进鼠口相对应的位置装设有一用于关闭第一进鼠口的第一单向卡门;

一存鼠仓,所述存鼠仓由隔音仓的顶面开口插套于隔音仓内并位于第一进鼠口的上方,所述存鼠仓的底面与隔音仓的底面之间以及存鼠仓的前侧壁与隔音仓的前侧壁之间形成有进鼠通道,所述存鼠仓的前侧壁的下部开设有一与进鼠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进鼠口,所述存鼠仓内、与第二进鼠口相对应的位置装设有一用于关闭第二进鼠口的第二单向卡门;

以及

至少一个开设有出鼠口和第三进鼠口的捕鼠仓,所述捕鼠仓装设于隔音仓的左侧和/或右侧,且所述出鼠口与第一进鼠口相对接,所述第三进鼠口内插套有一闸门,所述捕鼠仓的底面内侧装设有一用于驱动闸门由第三进鼠口的上方下落至第三进鼠口内并关闭第三进鼠口的踏板机关。

优选地,所述踏板机关包括踏板、装设于捕鼠仓的底面内侧的平衡辊轴、装设于踏板的上表面的摆套、中部与捕鼠仓的出鼠口所在的侧壁相轴连的摆杆、沿左右方向装设于捕鼠仓内的拉套、套装于拉套内且头端与闸门相抵的拉杆;

所述平衡辊轴位于踏板的下方并与踏板相轴连,所述摆杆的顶端与拉杆的尾端相连、底端插套于摆套内。

优选地,所述闸门的内壁面上、沿前后方向装设有一滑杆,所述拉杆的头端抵接于滑杆下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闸门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进鼠口的底面相抵的锯齿穿刺板,所述闸门的外壁面上还装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第三进鼠口的顶面相抵的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踏板的底面上且位于出鼠口的一侧装设有一复位配重。

优选地,所述捕鼠仓包括第一骨架框以及分别装设于第一骨架框的各个框口内的第一网板,所述闸门包括门框以及装设于门框内的第三网板。

优选地,所述隔音仓的转角外壁上装设有若干个L型卡板,所述捕鼠仓的外壁上且位于出鼠口所处的一侧开设有环槽,所述L型卡板对位卡合于环槽内。

优选地,所述隔音仓的顶面开口的四周装设有若干个锁槽,所述存鼠仓的顶面上装设有用于与锁槽对位锁合的锁件。

优选地,所述存鼠仓包括第二骨架框、装设于第二骨架框的底框口内的隔离板以及分别装设于第二骨架框的前框口、后框口、左框口、右框口和顶框口内的第二网板,所述第二骨架框内还装设有一第一隔离网板,所述第一隔离网板将存鼠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室和下层室,所述第二进鼠口开设于第二骨架框的前框口内的第二网板上并位于下层室的区域范围内,所述第一隔离网板上开设有一用于将上层室和下层室相连通且位于与第二骨架框的后框口相临近的位置的第四进鼠口,所述第二单向卡门位于下层室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骨架框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贯穿于右框口分布的嵌位槽,所述第二骨架框的右框口内的第二网板通过嵌位槽插套于第二骨架框的右框口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隔音仓的密闭效果可有效屏蔽老鼠发出的求救声音并防止老鼠产生的气味任意扩散,可连续地对多只老鼠进行捕捉,具有捕鼠效率高、重复使用性强等特点;同时被捕获的老鼠只能按照捕鼠仓、隔音仓及存鼠仓的顺序进行走动并被最终收集于存鼠仓内,使用者将存鼠仓从隔音仓内取出后即可对被捕获的老鼠进行后续处理;其结构简单、拆装及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捕鼠成功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捕鼠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捕鼠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捕鼠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仓与存鼠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音仓与存鼠仓在装配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存鼠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捕鼠器,它包括:

一由若干块板材(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材料的选择,如不锈钢板等等)拼装并焊接而成的隔音仓a,隔音仓a为顶面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在隔音仓a的左侧壁下方和/或右侧壁下部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鼠口b(其具体数量可根据捕鼠器的尺寸或者需要捕捉老鼠的数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在隔音仓a的左侧壁下方和右侧壁下方均设置有两个第一进鼠口b),且在隔音仓a内、与第一进鼠口b相对应的位置装设有一用于关闭第一进鼠口b的第一单向卡门1;

一由隔音仓a的顶面开口插套于隔音仓a内并位于第一进鼠口b的上方的存鼠仓c,在存鼠仓c的底面与隔音仓a的底面之间以及存鼠仓c的前侧壁与隔音仓a的前侧壁之间均形成有进鼠通道d,同时在存鼠仓c的前侧壁的下部开设有一与进鼠通道d相连通的第二进鼠口e,相应地在,存鼠仓c内、与第二进鼠口e相对应的位置装设有一用于关闭第二进鼠口e的第二单向卡门2;

以及

至少一个开设有出鼠口f和第三进鼠口g的捕鼠仓h,捕鼠仓h装设于隔音仓a的左侧和/或右侧(捕鼠仓h的数量以及其所具有的出鼠口f及第三进鼠口g的数量可根据第一进鼠口b的配置数量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捕鼠仓h为两个并分别装设于隔音仓a的左侧和右侧,而每个捕鼠仓h均设置有两个出鼠口f和两个第三进鼠口g,出鼠口f和第三进鼠口g两两配对),且出鼠口f与第一进鼠口b相对接,在第三进鼠口g内插套有一闸门3(可通过在第三进鼠口g的前后侧壁上开设滑槽以便于闸门3的安装及动作),在捕鼠仓h的底面内侧装设有一用于驱动闸门3由第三进鼠口g的上方下落至第三进鼠口g内并关闭第三进鼠口g的踏板机关k。

以此,可将整个捕鼠器放置于诸如酒店、宾馆、餐馆、市场、商场、工厂、厨房、农场、船舶、仓库、家庭住所等众多场所内;使用时可在踏板机关k上放置诱饵,在诱饵的引诱下,老鼠可经由第三进鼠口g进入捕鼠仓h内并触发踏板机关k动作,以由于踏板机关k与闸门3的联动关系,可使闸门3快速下落并将第三进鼠口g封闭;此后,老鼠只能经由出鼠口f进入第一进鼠口b,并从第一单向卡门1的外侧打开第一单向卡门1后进入到隔音仓a内,由于第一单向卡门1只能从隔音仓a的外侧打开,故老鼠一旦进入捕鼠仓a内即无法再回到捕鼠仓h内,由于隔音仓a的封闭效果不但可有效避免老鼠发出求救或警告声音,也可避免老鼠所产生的屎尿气味或者所携带的化学骚味向捕鼠器的四周散发,从而使其他老鼠不易察觉危险的存在,可继续经由其他第三进鼠口g进入的捕鼠仓h中并重复已经被捕获的老鼠的经历。同时,进入到隔离仓a内的老鼠只能经由进鼠通道d进入第二进鼠口e,并从第二单向卡门2的外侧打开第二单向卡门1后进入存鼠仓c,由于第二单向卡门2只能从存鼠仓c的外侧打开,所以,一旦老鼠进入存鼠仓c内,即无法再回到隔音仓a内,如此可实现对被捕获的老鼠的收集;当使用者发现老鼠被捕获后,可将存鼠仓c从隔音仓a内取出,在对老鼠进行后续处理。

为保证闸门3被触发的敏感性,使闸门3能够快速的下落并关闭第三进鼠口g,本实施例的踏板机关k包括踏板4、装设于捕鼠仓h的底面内侧的平衡辊轴5、装设于踏板4的上表面的摆套6、中部与捕鼠仓h的出鼠口f所在的侧壁相轴连的摆杆7、沿左右方向装设于捕鼠仓h内的拉套8、套装于拉套8内且头端与闸门3相抵的拉杆9;其中,平衡辊轴5位于踏板4的下方并与踏板4相轴连,而摆杆7的顶端则与拉杆9的尾端相连、底端插套于摆套6内。如此,当老鼠踩踏踏板4后,利用平衡辊轴5所产生的杠杆原理,可使踏板4的端侧(即设置有摆套6的一端)翘起,再通过摆套6拉动摆杆7,由于摆杆7的中部存在转动节点,摆杆7的顶端会相对于其底端呈反向运动,从而依靠摆杆7拉动拉杆9作同方向移动,进而使拉杆9的头端与闸门3脱离,闸门3即可其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快速下落并封闭第三进鼠口g。

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拉杆9对闸门3的干扰,保证闸门3下落的快速性,在闸门3的内壁面上、沿前后方向装设有一滑杆10,拉杆9的头端抵接于滑杆10下表面上。由于拉杆9与滑杆10采用弧面接触的方式,可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出现卡滞以保证抵接及脱离的效果。

为避免闸门3下落后将老鼠夹住(尤其是避免因夹住老鼠的尾巴而造成老鼠无法进入隔音仓a),在闸门3的底面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三进鼠口g的底面相抵的锯齿穿刺板11;同时为方便将闸门3打开并避免闸门3从第三进鼠口g内脱离,在闸门3的外壁面上还装设有若干个用于与第三进鼠口g的顶面相抵的限位板12;当然也可在闸门3上装设拉扣13,以便于用户提携闸门3。

为使踏板机关k在触发后能够快速并自动的复位,在踏板4的底面上且位于出鼠口f的一侧装设有一复位配重14,以此,当老鼠松开踏板4后,可利用复位配重14的作用打破现有的平衡状态,使踏板4及其他部件能够自动恢复到被触发前的状态;当然,为方便人工调节踏板机关k的力度大小或取 放踏板机关k,可在捕鼠仓h的底面上开设滑槽(图中未示出),使平衡辊轴5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位置调整(即平衡辊轴5不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

为优化整个捕鼠仓h的结构,同时使药饵或食物的气味能够最大化地起到引诱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捕鼠仓h包括截面呈直角梯形(当然并与不限于此形状,也可采用方形或者其他形状)的第一骨架框15以及分别装设于第一骨架框15的各个框口内的第一网板16(如铁网或不锈钢网等等),同理,闸门3也采用类似结构,即包括门框3-1以及装设于门框3-1内的第三网板3-2;另外,当出鼠口f和第三进鼠口g均为多个时,踏板机关k以及闸门3均是多个并与相配对的出鼠口f和第三进鼠口g相对应,此时,在第一骨架框15内可设置第二隔离网板16,以将不同的踏板机关k及相应的出鼠口f及第三进鼠口g进行分离,形成多个捕鼠通道。

为方便快速地对隔音仓a与捕鼠仓h进行装配或拆卸,在隔音仓a的转角外壁上装设有若干个L型卡板17,相应地,在捕鼠仓h的外壁上且位于出鼠口f所处的一侧开设有环槽18,L型卡板17对位卡合于环槽18内;以此,可利用L型卡板17与环槽18之间的对位关系对捕鼠仓h进行拆装,当然可在捕鼠仓h的顶面上设置提手,以便于使用者能够以提拉的方式对捕鼠仓h进行操作。

另外,为保证存鼠仓c能够稳定地放置于隔音仓a内,在隔音仓a的顶面开口的四周装设有若干个锁槽19,相应地,在存鼠仓c的顶面上装设有用于与锁槽19对位锁合的锁件20。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存鼠仓c包括第二骨架框21(如方体结构)、装设于第二骨架框21的底框口内的隔离板22以及分别装设于第二骨架框21的前框口、后框口、左框口、右框口和顶框口内的第二网板23,在第二骨架框21内还装设有一第一隔离网板24,以利用第一隔离网板24将存鼠仓c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层室和下层室两层,第二进鼠口e开设于第二骨架框21的前框口内的第二网板23上并位于下层室的区域范围内,同时在第一隔离 网板24上开设有一用于将上层室和下层室相连通且位于与第二骨架框21的后框口相临近的位置的第四进鼠口m,第二单向卡门2则位于下层室内。以此,一旦老鼠进入存鼠仓c内后,可利用第二网板23及第一隔离网板24的透气性,使掺杂有屎尿味或骚味的空气由存鼠仓c的顶部向外散发,从而可避免位于捕鼠器周围的其他老鼠因闻到此空气而产生警觉;利用隔离板22也可避免老鼠产生的屎尿掉落至隔音仓a内;当然,当将存鼠仓c由隔音仓a取出后,利用各类型的网板也便于对存鼠仓进行清洗打理。

为方便对被困于存鼠仓c内的老鼠进行后续处理,在第二骨架框21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一贯穿于右框口分布的嵌位槽(图中未标注),第二骨架框21的右框口内的第二网板23通过嵌位槽插套于第二骨架框21的右框口内;以此,当将存鼠仓c从隔音仓a内取出后,可将此第二网板23向上提起即可释放或者取出被困于存鼠仓c内的老鼠;当然,本实施例的能够被向上提起的第二网板23也可为位于第二骨架框21的左框口或后框口内的第二网板23,其只需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