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犁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1370阅读:10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犁铧。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各种类型的组合犁铧的需求日益增大。

通常来说,组合犁铧是用来翻土的铁器,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便发明了铁犁,而欧洲人直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

在现有技术中,犁铧通常是V形,用来在土地上豁出一条条沟,土向两边排出,中间为沟,从而达到松土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的犁铧往往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开垦单一类型的垄沟,因而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犁铧,该组合犁铧可以开垦深浅不一的垄沟,且工作效率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犁铧,包括犁体,所述犁体的前后两端分别竖直设置前柱和后柱,所述前柱和所述后柱的底部分别设置前铧与后铧,所述前铧的尺寸小于所述后铧的尺寸;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前铧和所述后铧相连、用以调节所述前铧和所述后铧高度的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犁铧,在前柱和后柱分别设置前铧与后铧,且前铧的尺寸小于后铧的尺寸,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前铧和后铧的高度;使得组合犁铧能够开垦深度不同的垄沟,提高组合犁铧的使用广泛性;采用一犁双铧的设置方式,省工省力;由于前铧的尺寸小于后铧的尺寸,在开垦过程中,前铧趟土垄不高,将干土分开于前铧的两侧,而后铧的尺寸大于前铧的尺寸,因此后铧翻土时开垦较深,从而确保长出好苗,这样便可以开垦深浅不一的垄沟,且工作效率较高。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柱顶部的升降轮以及两根钢丝,两根所述钢丝的第一端均连接于升降轮,两根所述钢丝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前铧和所述后铧,以实现当所述升降轮转动后,所述前铧和所述后铧同步上升或下降。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升降轮相连、用以驱动所述升降轮转动的手柄。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前铧和所述后铧的活塞缸。

优选地,所述前铧与所述前柱之间还铰接有前铰接轴,所述后铧与所述后柱之间还铰接有后铰接轴。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犁体前端的牵引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犁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犁铧的结构 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犁铧,包括犁体1,犁体1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且在犁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竖直设置前柱2和后柱3;即,前柱2和后柱3之间相互平行,且与地面垂直。

前柱2的底部设置前铧21,后柱3的底部设置后铧31;前柱2与前铧21之间以及后柱3与后铧31之间并非固定连接,前铧21能够相对于前柱2的位置上下移动,且后铧31能够相对于后柱3的位置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前铧21与后铧31的离地高度。

前铧21的尺寸小于后铧31的尺寸,前铧21小而后铧31大;利用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前铧21与后铧31的离地高度。

采用上述设置方式,使得组合犁铧能够开垦深度不同的垄沟,提高组合犁铧的使用广泛性;采用一犁双铧的设置方式,省工省力;由于前铧21的尺寸小于后铧31的尺寸,在开垦过程中,前铧21趟土垄不高,将干土分开于前铧21的两侧,而后铧31的尺寸大于前铧21的尺寸,因此后铧31翻土时开垦较深,从而确保长出好苗,这样便可以开垦深浅不一的垄沟,且工作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优选将前铧21与后铧31的尺寸比设置在1:1.2~1:1.7之间,这样能够有效确保开垦后的垄沟较为适宜播种,翻得垄好,垄中不夹干土,爱出苗,土块少,深度够,大小垄都能开垦,提高保苗保墒等效果。

针对调节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设置方式;例如,在前铧21与后铧31处分别设置活塞缸;第一活塞缸的缸体与活塞杆分别连接前柱2与前铧21,第二活塞缸的缸体与活塞杆分别连接后柱3与后铧31,这样一来,利用第一活塞缸与第二活塞缸便能够实现前铧21与后铧31的离地高度的调节;当然,活塞缸可以设置为气缸或液压缸等,只要能够实现前铧21与后铧31离地高度的调节即可。

本实用新型综合成本、使用环境等因素考虑,优选将调节机构设置为钢丝升降机构;即,升降轮4设置于后柱3顶部,两根钢丝6的第一端与升降轮4连接,两根钢丝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前铧21与后铧 31。当升降轮4转动后,两根钢丝6均能够实现缠绕于升降轮4或放松于升降轮4的运动,从而实现前铧21和后铧31同步上升或下降。

显然利用两根钢丝6分别带动前铧21和后铧31的上升或下降,并且两根钢丝6相对于升降轮4同步运动,因而实现动前铧21和后铧31的同步上升或下降。

为了实现升降轮4的转动,还可以设置于升降轮4相连、用以驱动升降轮4转动的手柄;即,类似于舀水井的方式实现升降轮4的转动,从而实现前铧21和后铧31的同步上升或下降。

在前铧21与前柱2之间还铰接有前铰接轴22,后铧31与后柱3之间还铰接有后铰接轴32。这样便能够有效确保前铧21与前柱2的连接,后铧31与后柱3同样能够有效的连接为一体。

在犁体1前端还可以设置牵引部5,从而带动组合犁铧向前运动,完成相应的开垦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犁铧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