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液肥随水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1517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水田液肥随水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田液肥随水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化肥消费大国。传统的肥料为固体肥料,施肥方式为人工撒施,劳动强度大,施肥不均匀,肥料利用率较低,易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大批标准农田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农田水利设施日臻完善,为液体肥料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液体肥料相比于固体肥料具有速溶性好、杂质含量低、肥效快、吸收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非常符合水肥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施肥特征。液体肥料能够通过适当的装置随灌溉水直接施用(简称随水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和施肥同步完成,既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又大大降低了施肥的劳动量,可实现精准施肥,避免肥料的淋洗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的随水施肥装置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存在结构复杂、必须提供额外的能源或动力装置、操作不便、安全性低等缺陷,不利于液体肥料的推广使用。如发明申请CN 104969707 A公开了一种液体肥料的施肥装置,包括上部开口的储肥容器、出肥管道和搅拌装置,出肥管道上从入肥口向出肥口方向依次设有控制流速球阀开关、均衡流速的压力补偿系统;再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5284148 U公开了一种水稻随水施肥装置,包括储肥装置、动力装置、能源供应装置和肥液输送管道,动力装置置于储肥装置内部,并与能源供应装置相连接,能源供应装置位于储肥装置外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液体肥料施肥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田液肥随水施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随水施肥装置,包括储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灌溉水连接的外接头,该外接头设置有用于输入肥料的进液口,该进液口与设置在外接头内部的进液管连通;所述进液口与设置在储肥器底部的出液管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出液管设置有流量控制器;所述外接头的内部设置有混合器,该混合器通过螺栓固定在进液管远离灌溉水管的一侧。液体肥料通过水泵或者其他方式加入到储肥器中;由于储肥器的位置高于转接头,且灌溉水管中的水存在一定的流速,因此储肥器底部的出液管与外接头内部的进液管之间存在使液肥流动的压力差,在阀门和流量控制器打开的情况下,液肥依次流经阀门、流量控制器、连接管、进液管,与灌溉水发生汇合,在混合器的作用下混合均匀,从转接头处流出,流入田地。流量控制器能够控制液体按照设定的流量流出,简单地实现精准施肥。一般液肥流量应控制在肥水混合后的灌溉肥液浓度在0.05%以下(即稀释2000倍以上),以满足一次灌溉建立田面水层3cm~5cm要求,以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具体的,上述进液管靠近灌溉水管的一侧设置有斜切面。该斜切面的设置有利于液肥和水的混合效果。

具体的,上述混合器包括固定在转轴上的旋转扇叶以及固定在转轴两端的外栅和内栅。在流体的冲刷作用下,扇叶会绕这转轴发生转动,不需要额外的能源装置即可完成搅拌均匀的功能;内栅和外栅的设置,一是固定混合器与外接头管道,二是起安全防护作用,既防止灌溉水中可能损坏扇叶的石块、泥块、草根、树叶等杂质,也防止操作不当对人体可能的伤害。

具体的,上述外栅和内栅均为若干交叉的铁棒,防止灌溉水中可能损坏扇叶的石块、泥块、草根、树叶等杂质的对扇叶的损坏,以及防止操作不当对人体可能的伤害。

具体的,上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储肥器的支架。该支架可以使装置方便地架设在田间、地头,灵活、安全地施肥。

具体的,上述外接头靠近灌溉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台阶,该台阶的外径与灌溉水管的内径相等。施肥时将该台阶插入灌溉水管,卡合在一起。

具体的,上述台阶的长度为5~15cm,以保证外接头和灌溉水管能够有效连接。

具体的,上述储肥器的顶部设置有容器盖,既防止外部污染物的进入,也减少液体肥料的蒸发,减少因此带来的液肥浓度变化。

具体的,上述容器盖设置有用于保持容器内压力稳定的通气孔,防止液肥流出后引起的容器内压力的减小。

具体的,上述储肥器的底部为倒圆锥形。倒圆锥形的底部有利于液体的流出,减少最后残存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以储肥器内液肥本身的压力和灌溉水流动产生的压力差为动力,不需要额外的能源装置,实现肥随水走、水肥一体化,节能高效,减轻施肥劳动量;本实用新型通过流量控制器控制液肥的流量,方便与灌溉水的配合,再结合混合器,能够施肥均匀、精准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栅和外栅,一则固定混合器与外接头管道,二则防止灌溉水中可能损坏扇叶的石块、泥块、草根、树叶等杂质以及由于操作不当对人体可能的伤害,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器以流体冲刷扇叶产生搅拌来实现,虽然牺牲掉一定的流体速度,但是无需提供额外的电能输入,实用性和安全性都得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可操作性高,十分适合普通农户使用,有利于推广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施肥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圆圈区域的放大图。

标记说明:1,储肥器;2,支架;3,出液管;31,流量控制器;32,阀门;4,连接管;5,外接头;51,进液口;52,卡口;53,进液管;54,混合器;55,螺栓;541,外栅;542,扇叶;543,内栅;544,转轴;6,灌溉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所描述的步骤也不是用以限制其执行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发明做显而易见的改进,亦落入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一种随水施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储肥器1、支架2以及与灌溉水管6连接的外接头5,上述外接头5靠近灌溉水管6的一端设置有台阶52,该台阶52的外径与灌溉水管6的内径相等,长度为5~15cm,实现外接头5与灌溉水管6的卡合连接,该外接头适用于铺设有灌溉水管的水田施肥;该外接头5设置有用于输入肥料的进液口51,该进液口51与设置在外接头5内部的进液管53连通;进液管53靠近灌溉水管6的一侧设置有斜切面。

上述储肥器1的底部为倒圆锥形,顶部设置有容器盖,容器盖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容器内压力稳定的通气孔。

上述进液口51与设置在储肥器1底部的出液管3通过连接管4连通,所述出液管3设置有流量控制器32,该流量控制器32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液体流出的阀门31。

上述外接头的内部设置有混合器54,如图2所示,该混合器54通过螺栓55固定在进液管53远离灌溉水管6的一侧,螺栓55可以拆卸,进而可以拆卸混合器54进行清洗或更换;上述混合器54包括旋转固定在转轴544上的扇叶542以及固定在转轴544两端的外栅541和内栅543,上述外栅541和内栅543均为若干交叉的铁棒。

液体肥料通过水泵或者其他方式加入到储肥器中;由于储肥器的位置高于转接头,且灌溉水管中的水存在一定的流速,因此储肥器底部的出液管与外接头内部的进液管之间存在使液肥流动的压力差,在阀门和流量控制器打开的情况下,液肥依次流经阀门、流量控制器、连接管、进液管,与灌溉水发生汇合,在混合器的作用下混合均匀,从转接头处流出,流入田地。流量控制器能够控制液体按照设定的流量流出,简单地实现精准施肥。一般液肥流量应控制在肥水混合后的灌溉肥液浓度在0.05%以下(即稀释2000倍以上),以满足一次灌溉建立田面水层3cm~5cm要求,以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实施例二

一种随水施肥装置,包括储肥器1、支架2以及固定在灌溉沟渠中且与灌溉水连接的外接头5,上述外接头5靠近灌溉水管6的一端设置有台阶52,该外接头5适用于未铺设灌溉水管仍采用沟渠灌溉的水田施肥,施肥时通过外部固定部件将外接头5直接固定于沟渠中或者通过外部重物压外接头5使其固定于沟渠中;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液体肥料通过水泵或者其他方式加入到储肥器中;由于储肥器的位置高于转接头,且灌溉水管中的水存在一定的流速,因此储肥器底部的出液管与外接头内部的进液管之间存在使液肥流动的压力差,在阀门和流量控制器打开的情况下,液肥依次流经阀门、流量控制器、连接管、进液管,与灌溉水发生汇合,在混合器的作用下混合均匀,从转接头处流出,流入田地。流量控制器能够控制液体按照设定的流量流出,简单地实现精准施肥。一般液肥流量应控制在肥水混合后的灌溉肥液浓度在0.05%以下(即稀释2000倍以上),以满足一次灌溉建立田面水层3cm~5cm要求,以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