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瓜集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169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籽瓜集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大葱播种的籽瓜集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籽瓜类作物的回收工作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主要体现在:集条、捡拾、破碎和籽汁分离等步骤。集条作业对后续的捡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集条装置都是采取螺旋叶片进行集条,螺旋叶片集条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在集条过程会出现籽瓜破损现象,主要是螺旋叶片转动时将籽瓜误破损,一般集条后并不能及时捡拾,所以集条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破损现象的发生。

因此,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故障率低,集条不破瓜的籽瓜集条装置被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故障率低,集条不破瓜的籽瓜集条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机架(5)上至少设有集条机构和行走轮(7)所述集条机构包含集条辊(6),集条辊(6)为截面呈多边形的柱状体,所述集条辊(6)与行走方向的夹角为α,α=15~85°,所述行走轮(7)与机架(5)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驱动行走轮(7)上下升降。

上述升降机构至少包含螺杆(20)和套管(19),所述套管(19)固定在机架(5)上,螺杆(20)设置在套管(19)内,且螺杆(20)和套管(19)之间螺纹连接,转动螺杆(20),套管(19)在螺杆(20)上移动。

实际使用时:通过升降机构,调整机架(5)的高度,可以快速调整离地间隙,适应不同地块的需要。

具体链接如下,螺杆(20)的一端设有锥形齿轮B(18),还设有锥形齿轮A(17),锥形齿轮A(17)和锥形齿轮B(18)啮合,锥形齿轮A(17)上设有手摇柄(8),转动手摇柄(8)驱动锥形齿轮A(17)转动,并驱动锥形齿轮B(18)转动,实现机架(5)升降。

作为改进,集条辊(6)的一端设有分禾器(3),所述分禾器(3)呈“>”状,且一边与机架(5)固定,另一边为自由端。

上述分禾器(3)与机架(5)的一端铰接,且能绕铰接点转动,分禾器(3)与机架(5)之间设有伸缩连接杆(4)。

实际使用时:集条辊(6)的的两端部设有转轴,为了防止卷绕瓜秧,在其前方设有分禾器(3),可以有效防止端部卷绕瓜秧,并且分禾器(3)和机架(5)之间设有可以伸缩的伸缩连接杆(4),可以调节分禾器(3)前部的离地距离,防止分禾器(3)插入地里,造成损坏。

上述集条辊(6)为边长为10~20cm的三棱柱、四棱柱或五棱柱。

上述边长10~20cm是指截面多边形的边长。

作为改进,设有打秧机构,打秧机构设在集条辊(6)的行径方向的前方,所述打秧机构包含打秧轴(2)和设置在打秧轴(2)上的打秧齿(1),所述打秧齿(1)沿打秧轴(2)径向向外延伸。

上述打秧齿(1)为软质和/或硬质材料制成。

作为改进,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或牵引车动力的至少一种,所述牵引车动力包含动力输入轴(11)和齿轮箱(10)。

作为改进,设有两组集条机构,且分别设在机架(5)的两侧。

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机架(5)设在作业车的后方,也可以将机架(5)固定在作业车前部,具体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集条辊(6)转动,集条辊(6)贴近地面,集条辊(6)在驱动装置驱动下,旋转将地里的籽瓜向一侧驱赶,实现籽瓜集条,整个过程不会有利刃将籽瓜破损,并且不会造成瓜秧卷绕在集条辊(6)上,避免工作负荷过重。

此外,集条辊(6)的前进方向设有打秧机构,可以有效防止瓜秧子对整机造成的工作负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故障率低,集条不破瓜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伸缩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打秧齿,2是打秧轴,3是分禾器,4是伸缩连接杆,5是机架,6是集条辊,7是行走轮,8是手摇柄,10是齿轮箱,11是动力输入轴,12是悬挂架,13是集条辊轴,14是铰接,15是调节套,16是丝杆,17是锥形齿轮A,18是锥形齿轮B,19是套管,20是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籽瓜集条装置,包括机架5,其特征在于:机架5上至少设有集条机构和行走轮7所述集条机构包含集条辊6,集条辊6为截面呈多边形的柱状体,所述集条辊6与行走方向的夹角为α,α=15~85°,所述行走轮7与机架5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驱动行走轮7上下升降。

上述升降机构至少包含锥形齿轮B18、螺杆20和套管19,所述套管19固定在机架5上,螺杆20设置在锥形齿轮B18上,且设置在套管19内,螺杆20和套管19之间螺纹连接,转动螺杆20,套管19在螺杆20上移动。

实际使用时:通过升降机构,调整机架5的高度,可以快速调整离地间隙,适应不同地块的需要。

作为改进,集条辊6的一端设有分禾器3,所述分禾器3呈“>”状,且一边与机架5固定,另一边为自由端。

上述分禾器3与机架5的一端铰接,且能绕铰接点转动,分禾器3与机架5之间设有伸缩连接杆4。

实际使用时:集条辊6的的两端部设有转轴,为了防止卷绕瓜秧,在其前方设有分禾器3,可以有效防止端部卷绕瓜秧,并且分禾器3和机架5之间设有可以伸缩的伸缩连接杆4,可以调节分禾器3前部的离地距离,防止分禾器3插入地里,造成损坏。

上述集条辊6为边长为10~20cm的三棱柱、四棱柱或五棱柱。

上述边长10~20cm是指截面多边形的边长。

作为改进,设有打秧机构,打秧机构设在集条辊6的行径方向的前方,所述打秧机构包含打秧轴2和设置在打秧轴2上的打秧齿1,所述打秧齿1沿打秧轴2径向向外延伸。

上述打秧齿1为软质和/或硬质材料制成。

作为改进,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机、柴油机、汽油机或牵引车动力的至少一种,所述牵引车动力包含动力输入轴11和齿轮箱10。

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机架5设在作业车的后方,也可以将机架5固定在作业车前部,具体工作时,驱动装置驱动集条辊6转动,集条辊6贴近地面,集条辊6在驱动装置驱动下,旋转将地里的籽瓜向一侧驱赶,实现籽瓜集条,整个过程不会有利刃将籽瓜破损,并且不会造成瓜秧卷绕在集条辊6上,避免工作负荷过重。

实施例2: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两组集条机构,且分别设在机架5的两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