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卵灭蚊幼装置。
背景技术:
夏天蚊虫较多,并且传播各种各样的疾病。为了控制蚊虫密度,一般都要对各种类型的蚊幼孳生水体进行处理。但是,有些水体特别是暂时性容器的处理不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理,有些水体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处理方式。所以,蚊虫的密度在局部的地点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的诱卵灭蚊幼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诱卵灭蚊幼装置,包括诱蚊外箱体,诱蚊外箱体上部设置有箱盖,箱盖上及诱蚊外箱体周侧壁上部设置有外诱蚊入口,诱蚊外箱体内设置有灭蚊装置,所述灭蚊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中部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上、下两个区间,下部区间为诱蚊室,上部区间为灭蚊室,隔板上设置有灭蚊入口,箱体下部设置有下入蚊口,箱体上部设置有上入蚊口。
进一步的,上入蚊口包括由上而下贯穿灭蚊室的上套筒,上套筒下部设置有上锥部,上锥部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上锥部下部为水平面,上锥部下部伸入诱蚊室内切位于分隔板下侧,水平面上设置有倒锥形上入口,上套筒为圆柱形或锥形。
进一步的,下入蚊口包括若干向箱体内拱的锥形弧面,锥形弧面顶部设置有若干锥形下入口。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下入口均不与上入口同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向上拱起的折弯部,灭蚊入口设置在折弯部顶部。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下入口均不与锥形入口同轴心。
进一步的,箱体上部设置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箱体下部设置有支撑腿。
进一步的,诱蚊外箱体侧壁上设置有水位调节孔,水位调节孔位于外诱蚊入口下方且位于灭蚊装置上方。
进一步的,上入蚊口设置在箱体上表面的四周。
进一步的,箱体及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蚊幼不能通过的微小过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根据蚊虫的生物学特征,安装在孕产蚊的栖息地,制作适合不同蚊种的孳生水体,引诱更多的孕产蚊来产卵,并能自动对产生的蚊幼进行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要求低,诱卵灭蚊幼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灭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诱蚊外箱体;2-箱盖;3-外诱蚊入口;4-灭蚊装置;5-配重块;6-支撑腿;7-箱体;8-分隔板;9-灭蚊室;10-诱蚊室;11-上套筒;12-上锥部;13-上入口;14-灭蚊入口;15-锥形弧面;16-上入口;17-水体;18-水位调节孔;19-微小过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诱卵灭蚊幼装置,包括诱蚊外箱体,诱蚊外箱体上部设置有箱盖,箱盖上及诱蚊外箱体周侧壁上部设置有外诱蚊入口,诱蚊外箱体内设置有灭蚊装置,所述灭蚊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中部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上、下两个区间,下部区间为诱蚊室,上部区间为灭蚊室,隔板上设置有灭蚊入口,箱体下部设置有下入蚊口,箱体上部设置有上入蚊口。
在本实施例中,上入蚊口包括由上而下贯穿灭蚊室的上套筒,上套筒下部设置有上锥部,上锥部横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上锥部下部为水平面,上锥部下部伸入诱蚊室内切位于分隔板下侧,水平面上设置有倒锥形上入口,上套筒为圆柱形或锥形。
在本实施例中,下入蚊口包括若干向箱体内拱的锥形弧面,锥形弧面顶部设置有若干锥形下入口。
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下入口均不与上入口同轴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向上拱起的折弯部,灭蚊入口设置在折弯部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下入口均不与锥形入口同轴心。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上部设置有配重块。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下部设置有支撑腿。
在本实施例中,诱蚊外箱体侧壁上设置有水位调节孔,水位调节孔位于外诱蚊入口下方且位于灭蚊装置上方,水位调节孔用于调节控制水位,以免下雨后水位达到诱蚊外箱体的顶部,水位调节孔平时可以堵住或保持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充水,箱体及分隔板上设置有若干蚊幼不能通过的微小过水孔。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一般蚊幼会在箱体四周游动多些,所以上入蚊口设置在箱体上表面的四周。
具体实施过程:
把本装置放在绿化带或房前屋后等孕产蚊栖息地,将诱蚊外箱体内的水加到设定的水位,加入一些有机物,制作不同蚊种的孳生水体,必要时加入一些化学引诱剂引孕产蚊来产卵,蚊卵孵化后,蚊幼整个幼虫期在水体中游动,并进入灭蚊装置的箱体内部,难以由箱体内逃出,最终蚊幼会因不能及时浮到水面呼吸而困死在箱体内。
当然,也可把灭蚊装置取出并加配浮体装置,放在水体内单独使用。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