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猪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91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猪舍。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养殖也飞速发展,猪的生活环境决定了猪的质量。传统的猪舍只提供了猪的生活场地,无法自动调节猪舍内的温湿度,使猪的发病率增加,导致猪的存活率降低;而且猪舍内若是发生火灾,也无法发出警报提醒,容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猪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猪舍,包括屋顶、墙体和地板;

所述屋顶包括隔热板、PLC控制器、热水器和通风器,所述PLC控制器安装在隔热板的下表面靠左侧,所述屋顶上表面的左端安装有热水器,且所述屋顶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通风器,且所述通风器设置在屋顶的中央并贯穿屋顶延伸到屋顶下端,所述屋顶的下表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烟雾报警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墙体包括通气窗、保温层、自来水管和加湿器,所述通气窗开设在墙体的中间靠上位置处,所述保温层设置在墙体的内部,所述墙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自来水管和加湿器,且所述自来水管上端安装有自动调节阀;

所述地板包括导流管,且所述导流管设置在地板的内层里。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的高度设置在2.3-2.7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烟雾报警器采用的是离子型烟雾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采用的是胶粉聚苯颗粒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导线,且加湿器、通风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热水器和自动调节阀分别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器采用的是太阳能和电能双向供能模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设置隔热板和保温层,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寒隔热的效果,设置湿度传感器和PLC控制器,配合加湿器和通风器,能使猪舍保持在适宜野猪生长的湿度,有利于野猪生长,设置烟雾报警器,能在猪舍内发生火灾时及时发生警报提醒饲养人员,减少经济损失;该装置通过PLC控制器智能控制,能完全实现对猪舍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保证野猪适宜的生长环境,降低野猪的病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顶,2-墙体,3-通气窗,4-地板,5-热水器,6-烟雾报警器,7-PLC控制器,8-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通风器,11-隔热板,12-保温层,13-加湿器,14-自动调节阀,15-自来水管,16-导线,17-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猪舍,包括屋顶1、墙体2和地板4;在屋顶1内部设置有隔热板11和PLC控制器7,且PLC控制器7安装在隔热板11的下表面靠左侧,在PLC控制器7内部设置有导线16,且加湿器13、通风器10、温度传感器8、湿度传感器9、热水器5和自动调节阀14分别通过导线16与PLC控制器7连接在一起,保温层12采用的是胶粉聚苯颗粒材质,在屋顶1的上表面自左向右依次安装有热水器5和通风器10,且通风器10设置在屋顶1的中央并贯穿屋顶1延伸到屋顶1下端,热水器5采用的是太阳能和电能双向供能,在屋顶1的下表面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烟雾报警器6、温度传感器8和湿度传感器9,烟雾报警器6采用的是离子型烟雾报警器;墙体2包括通气窗3和保温层12,墙体2高度设置在两米五左右,通气窗3开设在墙体2的中间靠上位置处,保温层12设置在墙体2的内部,在墙体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自来水管15和加湿器13,且自来水管15上端安装有自动调节阀14;在地板4内部设置有导流管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屋顶1内部设置有隔热板11,墙体2内部设置有保温层12,使猪舍具有一定防寒隔热效果;在严寒酷暑时,温度传感器8和湿度传感器9对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感应,当猪舍内的湿度低于设定值的下限时,湿度传感器9将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7,PLC控制器7传达指令给加湿器13,加湿器13启动对猪舍进行加湿;当猪舍内的湿度过高时,PLC控制器7则开启通风器10进行通风,降低猪舍内的湿度;当猪舍内的温度较低时,PLC控制器7对加热器5发起指令,对水进行加热,加热的水通入地板4内的导流管17,使地板4温度上升,保证猪舍内适宜的温度环境;当猪舍的温度较高时,则直接通入自来水到导流管17对地板4进行降温。加热器5采用太阳能、电能双向供热,在太阳能无法供能时,启动电能加热,这样能确保一年四季各种天气对热水器5的供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