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重楼种植施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41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滇重楼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滇重楼种植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滇重楼,别名独角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茎高20-2500px,无毛,常带紫红色,基部有1~3片膜质叶鞘抱茎。叶5~11枚,绿色,轮生,长7~425px,宽2.2~150px,为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常具一对明显的基出脉,叶柄长0-50px。花顶生于叶轮中央,两性,花梗伸长,花被两轮,外轮被片4~6,绿色,卵形或披针形,内轮花被片与外轮花被片同数,线形或丝状,黄绿色,上部常扩大为宽2-5mm的狭匙形。雄蕊2~4轮,8~12枚,花药长5~10mm,药隔较明显,长1~2mm。子房近球形,绿色,具棱或翅,1室。花柱基紫色,增厚,常角盘状。花柱紫色,花时直立,果期外卷。果近球形,绿色,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有鲜红的外种皮。花期4~7月,果10~11月开裂。

滇重楼有“宜荫畏晒,喜湿忌燥”的习性,喜湿润、荫蔽的环境,在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滇重楼生长过程中,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遮蔽度。适宜生长在海拔为1600~3100m的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13℃,无霜期270天以上。年降雨量850~1200mm,降雨量集中在6~9月间,空气湿度在75%以上,土壤夜潮,能满足滇重楼生长发育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在种植滇重楼时,建造的荫棚遮荫度在60%-70%之间,散射光能有效促进滇重楼的生长。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家里面自行种植栽培滇重楼,以供家庭需求。现有家庭栽培滇重楼采用的是常规盆栽的方法,但是经常因为没有时间浇灌导致滇重楼生长不佳甚至导致滇重楼死亡。另外,一般家庭不会制作肥料,过量放置肥料而把滇重楼坏死,不利于培植滇重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施肥并避免过量和确保水质干净的滇重楼种植施肥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滇重楼种植施肥系统,包括培植本体,其中培植本体内设有放置腔,放置腔的底面处设有滴流孔,放置腔内放置有肥料盛装器,肥料盛装器的出口与滴流孔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培植本体内还设有储液盘,储液盘一侧延伸至培植本体外。

具体进一步,所述培植本体的底面处设有第一级过滤器,第一级过滤器的出水口与储液盘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级过滤器下方还设有第二级过滤器,第一级过滤器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第一级过滤器和第二级过滤器相连通,第二级过滤器的出水口处连接有输料管,输料管与储液盘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培植本体的内壁处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放置有承托网。

具体进一步,所述放置腔的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面板。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级过滤器的进水口处连接有水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由于肥料盛装器与滴流孔组合使用,起到滴加方式进行肥施,避免过量施肥;另外,肥料盛装器方便购买回来,不需要个人进行稀释肥料,起到方便使用;2、通过第一级过滤器和第二级过滤器进行过滤,能确保水质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培植本体1;放置腔101;滴流孔102;定位块103;承托网2;面板3;肥料盛装器4;储液盘5;第一级过滤器6;进水管601;第二级过滤器7;输料管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滇重楼种植施肥系统,包括培植本体,其中培植本体内设有放置腔101,放置腔101的底面处设有滴流孔102,放置腔101内放置有肥料盛装器4,肥料盛装器4的出口与滴流孔102相连接。本结构由于肥料盛装器4与滴流孔102组合使用,起到滴加方式进行肥施,避免过量施肥;另外,肥料盛装器4方便购买回来,不需要个人进行稀释肥料,起到方便使用。

具体进一步,所述培植本体1内还设有储液盘5,储液盘5一侧延伸至培植本体1外,方便日常进行观察储液盘5内的水质状态。培植本体1的底面处设有第一级过滤器6,第一级过滤器6的出水口与储液盘5相连接。第一级过滤器6下方还设有第二级过滤器7,第一级过滤器6的进水口处连接有进水管601,第一级过滤器6和第二级过滤器7相连通,第二级过滤器7的出水口处连接有输料管701,输料管701与储液盘5相连接,能通过第一级过滤器和第二级过滤器进行过滤,能确保水质干净。所述培植本体1的内壁处设有定位块103,定位块103上放置有承托网2,承托网2用于承托泥土,同时也能让滇重楼的根部延伸到水源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放置腔101的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面板3,有效遮挡开口处,提升整体美观。第一级过滤器6的进水口处连接有水泵,能提供充足的水压,并对储液盘5进行补充水源。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