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饮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336阅读:2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器械,特别是一种自动饮水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家禽养殖业中,虽然已经大批量的实行集中笼养,但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肉质、蛋质,仍会有一部分家禽采用散养式,散养式的家禽,饲料槽、水槽等均暴露在室外的空间中,水中容易沾染灰尘、杂质、病菌、寄生虫等,每隔几天就需要对水槽进行清洁消毒,饲养麻烦。而集中笼养的鸡舍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水槽中的水可能被羽毛、鸡粪等污染,虽然清洗的频率较散养水槽的清洗频率低,但是每隔几个月仍要对整个水槽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同时,一个水槽中的储水量较大,但实际家禽饮用量却很小,大量的水被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出水量适宜,满足家禽饮用需要的同时,大大降低水浪费,并能够将未饮用的水进行循环净化,降低清洁消毒频率,提高养殖效率的自动饮水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包括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内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蓄水腔下方设有饮水槽,所述内腔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液管,所述液管穿出内腔伸入饮水槽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蓄水腔内底部封闭,饮用水只能从内腔经由液管流出至饮水槽中,液管顶端穿过内腔底部伸入至内腔内部,大量的水储存在蓄水腔中,沉淀、杂质等在蓄水腔中自然沉积,会落至蓄水腔底部,而从内腔中流出的水,经过蓄水腔和内腔的双重沉积。同时当饮水槽中的水流出至一定的高度,将液管底端封闭,形成一个液封的效果,能够避免水继续流出,从而减小一次饮水槽中的水量,从而降低水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蓄水腔内部,内腔下方设有循环腔,所述液管外部套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穿过循环腔,所述循环管顶部封闭,底部与饮水槽底部相接触;所述循环腔内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一端与循环管连通,另一端连有软管,所述软管穿出循环腔与蓄水腔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饮水槽中的水,能够通过循环泵经由循环管吸至蓄水腔中,而循环管的底端与饮水槽底面接触,保证水能够被顺利的上吸,但不会间隙过大将体积较大的杂质吸入,堵塞循环泵或污染蓄水腔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饮水槽内设有直管,所述直管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直管上表面均布有若干喷头,所述直管与液管连通,所述喷头内设有水泵,所述喷头顶部出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直管两端封闭,饮用水出水只有经喷头出水,喷头不断的出水,家禽通过喷头饮用水,而未被饮用的水流至饮水槽中,被循环泵重新吸入蓄水腔中,这一过程水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短,大大减小水被污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饮水器清洁消毒的频率;通常饮水槽中的水量很低,需要清洁的时候仅需将饮水槽进行清洁即可,清洁造成的水浪费也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直管与饮水槽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所述直管的两端距离饮水槽的侧壁具有一定的距离。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水蓄积在饮水槽中,与直管大面积的接触,导致污染,也方便对饮水槽的清洁。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内腔顶部开口面积大于底部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内腔高度小于蓄水腔高度的一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扩大饮用水的出水区,避免大量的水堆积在蓄水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蓄水腔侧壁上设有泄水阀,所述泄水阀设于循环腔上方,靠近循环腔顶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泄水阀能够彻底的将蓄水腔中的水放尽,对整个饮水器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循环管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网,和/或所述循环管底端侧壁上均布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覆盖有过滤网。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循环过程中,对水进行一个过滤净化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时常更换过滤网,即可保证水的干净,进一步降低清洁水槽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饮水器,所述蓄水腔顶部设有盖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出水量适宜,满足家禽饮用需要的同时,大大降低水浪费,并能够将未饮用的水进行循环净化,降低清洁消毒频率,提高养殖效率。

2、结构新颖,能够保证家禽饮用水的同时,大大降低饮用水在空气的暴露时间,避免水被污染,从而降低对饮水器的清洁消毒频率;出水时能够在蓄水腔内部进行两次沉积过滤,保证饮用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自动饮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蓄水腔,2为内腔,3为循环泵,4为液管,5为循环管,6为直管,7为喷头,8为饮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饮水器,包括蓄水腔1,蓄水腔1底部封闭,蓄水腔1内设有内腔2,内腔2上端开口,底部封闭,蓄水腔1下方设有饮水槽8,内腔2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液管4,液管4穿出内腔2伸入饮水槽8中,液管4的前端位于内腔2内部,高于内腔2底面。蓄水腔1内部,内腔2下方设有循环腔,循环腔与蓄水腔1和内腔2均不连通,液管4外部套有循环管5,循环管5与液管4不连通,循环管5穿过循环腔,循环管5顶部封闭,循环管 5底部与饮水槽8底部相接触,但不相连;循环腔内设有若干个循环泵3,循环泵3的一端与循环管5连通,另一端连有软管,软管穿出循环腔与蓄水腔1连通,软管的出口置于蓄水腔1底部。饮水槽8内设有直管6,直管6沿水平方向设置,直管6上表面均布有若干喷头7,直管6与液管4连通,喷头7内设有水泵,喷头7顶部出水。直管6与饮水槽8底部具有一定的距离,该距离≥5cm,直管6的两端与饮水槽8的侧壁不接触。内腔2顶部开口面积大于底部面积。内腔2高度小于蓄水腔1高度的一半。蓄水腔1侧壁上设有泄水阀,泄水阀设于循环腔上方,距离循环腔顶部1~2cm。循环管5底部开口处设有过滤网,和/或循环管5底端侧壁上均布有若干通孔,通孔表面覆盖有过滤网。蓄水腔1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与蓄水腔1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