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种子发芽及育苗于一体的自动控制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6770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实验室用种子发芽及育苗于一体的自动控制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培装置,属于植物水培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农业中种子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视,而种子发芽试验是种子室内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水培使种子发芽及培育幼苗,但在种子发芽后需要进行移苗再进行下一步的水培,移栽幼苗时,因幼苗较小,尤其是小粒种子作物的幼苗,移苗时易对幼苗造成伤害,使部分幼苗不能正常生长,由于更换发芽及幼苗时期的生长环境,对最终所得的数据有效性及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对于种子及幼苗在同一温度、同种成份、同种比例的水培溶液环境中,种子及幼苗的密度对于幼苗的生长情况的影响很难通过一次培育得到,也会影响最终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实验室用水培装置因移苗操作而导致的易对幼苗造成伤害,以及培养环境改变,从而使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降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种子发芽及育苗于一体的自动控制水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验室用种子发芽及育苗于一体的自动控制水培装置,它包括透明培养槽、种子托盘、扶苗架及液位自动控制装置,透明培养槽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出液口及溢流口,所述液位自动控制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溢流管、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设置在进液管上的进液泵、设置在出液管上的出液泵及由上至下依次固接在透明培养槽内侧壁的第一液位控制器和第二液位控制器,进液口与第一储液箱通过进液管连通,出液口与第二储液箱通过出液管连通,溢流口与第二储液箱通过溢流管连通,进液泵通过第二液位控制器控制动作,出液泵通过第一液位控制器控制动作,溢流口位于进液口与第一液位控制器之间,种子托盘及扶苗架均呈U形结构,种子托盘的开口端搭接在透明培养槽上,扶苗架的开口端搭接在种子托盘上,种子托盘的底部为筛网结构,扶苗架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竖向通孔,扶苗架的底部下表面与种子托盘的底部上表面接触。

第二液位控制器的液位线与种子托盘的底部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溢流口低于扶苗架的底部上表面设置。

透明培养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刻度线,每个刻度线均竖直设置。

种子托盘的下方还固接有根须固定架,根须固定架呈U形结构,根须固定架的底部为筛网结构。

根须固定架的底部筛网密度小于种子托盘的底部筛网密度。

扶苗架底部的若干竖向通孔包括若干第一通孔及若干第二通孔,若干第一通孔均布在扶苗架底部的一半部,若干第二通孔均布在扶苗架底部的另一半部,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种子发芽及幼苗培育在同一培养槽中进行,省去了移苗操作,防止因移苗造成的幼苗损伤,同时避免了幼苗移苗后与移苗前因培养环境改变而对实验数据造成的影响;

液位自动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培养槽内液位的自动控制,使培养槽内的液位始终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平衡,防止因培养液补充不及时造成种子或幼苗营养缺失,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六中扶苗架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种子托盘底部筛网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实验室用种子发芽及育苗于一体的自动控制水培装置,它包括透明培养槽1、种子托盘2、扶苗架3及液位自动控制装置4,透明培养槽1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1-1、出液口1-2及溢流口1-3,所述液位自动控制装置4包括进液管4-1、出液管4-2、溢流管4-3、第一储液箱4-4、第二储液箱4-5、设置在进液管4-1上的进液泵4-6、设置在出液管4-2上的出液泵4-7及由上至下依次固接在透明培养槽1内侧壁的第一液位控制器4-8和第二液位控制器4-9,进液口1-1与第一储液箱4-4通过进液管4-1连通,出液口1-2与第二储液箱4-5通过出液管4-2连通,溢流口1-3与第二储液箱4-5通过溢流管4-3连通,进液泵4-6通过第二液位控制器4-9控制动作,出液泵4-7通过第一液位控制器4-8控制动作,溢流口1-3位于进液口1-1与第一液位控制器4-8之间,种子托盘2及扶苗架3均呈U形结构,种子托盘2的开口端搭接在透明培养槽1上,扶苗架3的开口端搭接在种子托盘2上,种子托盘2的底部为筛网结构,扶苗架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竖向通孔,扶苗架3的底部下表面与种子托盘2的底部上表面接触。

培养槽为圆形槽或矩形槽,扶苗架3的底部下表面与种子托盘2的底部上表面接触,经过浸种处理的种子放入扶苗架3的若干竖向通孔中,种子落在种子托盘2底部的筛网上,在种子萌发阶段,扶苗架3可以防止种子因培养液的作用随意漂浮在筛网上,在幼苗阶段,扶苗架3可以防止幼苗倒伏,扶苗架3为可拆卸结构,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从种子托盘2上将其卸下,从而使幼苗的茎、叶处自由生长。

种子托盘2底部的筛网密度,可以根据所培养种子的大小来决定。

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4-8和所述第二液位控制器4-9均为电子式液位开关,当透明培养槽1中的培养液液位到达第一液位控制器4-8的液位线时,第一液位控制器4-8控制出水泵动作,透明培养槽1中的部分培养液通过出水管进入第二储液箱4-5;当透明培养槽1中的培养液液位到达第二液位控制器4-9的液位线时,第二液位控制器4-9控制进水泵动作,第一储液箱4-4中的培养液通过进水管进入透明培养槽1中。

第二储液箱4-5用于存储透明培养槽1中流出的培养液,第一储液箱4-4用于存储为透明培养槽1中补给的培养液,流出和补给的培养液分开存放,保证透明培养槽1内培养液浓度稳定。

培养槽为透明养槽,可实时观测培养槽内种子或幼苗根、茎、叶的生长情况,便于实时记录数据。

扶苗架3的底部的竖直通孔,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大直径、小直径或即有大直径通孔又有小直径通孔,以满足不同大小种子或不同培养密度种子的培养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水培装置也同样可以用于大规模的水培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第二液位控制器4-9的液位线与种子托盘2的底部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溢流口1-3低于扶苗架3的底部上表面设置。如此设计,溢流口1-3防止透明培养槽1中的培养液过多导致种子浮出扶苗架3,第二液位控制器4-9的液位线位置保证培养槽内的培养液不低于种子托盘2底部,保证种子始终能够接触到培养液。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透明培养槽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刻度线1-4,每个刻度线1-4均竖直设置。如此设计,便于观测或测量幼苗根部的生长情况。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种子托盘2的下方还固接有根须固定架5,根须固定架5呈U形结构,根须固定架5的底部为筛网结构。如此设计,随着幼苗根须的生长,会从根须固定架5中穿过,可以对幼苗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防止幼苗在撤下扶苗架3后倒伏。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根须固定架5的底部筛网密度小于种子托盘2的底部筛网密度。如此设计,种子托盘2的底部筛网密度大,防止种子掉落。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扶苗架3底部的若干竖向通孔包括若干第一通孔3-1及若干第二通孔3-2,若干第一通孔3-1均布在扶苗架3底部的一半部,若干第二通孔3-2均布在扶苗架3底部的另一半部,第二通孔3-2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3-1的直径。如此设计,第一通孔3-1及第二通孔3-2内的种子密度不同,通过一次培育即可观察到种子及幼苗在同一温度、同种成份、同种比例的水培溶液环境中,种子及幼苗的密度对于幼苗的生长情况,有效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