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59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化莲藕藕种池。



背景技术:

莲藕在生产上实行无性繁殖,一般用量大(250—300公斤/亩),但生物学上又可以有性繁殖,因而极易产生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因此建立规范化良种繁育体系、优化莲藕良繁技术极为重要。但目前对莲藕藕种繁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藕种采取大型硬化池繁育,不利田间管理。目前莲藕藕种一般采取砸帮捶底的硬化池繁育,藕池的大小没有固定尺寸,但一般较大,长宽在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田间管理(施肥、打药等)需下池操作,这样势必对生长的藕节形成踩踏,造成损伤;

二是母藕用量大。一般凭经验保持在每亩250—300公斤的用量,而不考虑品种产能和管理模式技术的差异,提高了生产成本;

三是母藕烂藕问题严重,易诱发藕池病害。生产中栽植的藕种如果有伤损(哪怕是轻微的),在藕种出鞭生长以后,藕种会逐渐烂掉,由于藕种数量多且摆放无序,因此管理中无法清除,造成水质污染(田中弥漫烂藕的味道),诱发病害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田间操作的微型化莲藕藕种池。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由若干藕种池单体组合而成,相邻两个藕种池单体之间有操作平台,所述藕种池单体由池底以及四周池壁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藕种池单体的纵向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池底和四周池壁上铺有薄膜,池底薄膜的上方铺设素土层,所述池壁的薄膜上铺有垫层,所述垫层上设有水泥板。

优选的,所述素土层的厚度为20-35cm,适应藕种向下延伸

所述池壁为坡度为1:0.3的斜坡,方便操作。

所述薄膜的厚度为0.15mm,起到防漏水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垫层为园艺地布,起到保护薄膜的作用。

所述水泥板的厚度为5-8cm,防止母藕向地生长以及防止池壁坍塌。

上述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每个藕种池单体采用单行双藕种植方式,在藕种池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间各栽植一支母藕,每支母藕需有1-2个主芽和2-3个侧芽,两母藕相对生长,用种量为传统用种量的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微型化莲藕藕种池,打破传统观念,改变栽植方式,减少母藕用量至一般用量的1/5,同时便于对腐烂藕种的定点清除,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生产投入,方便生产管理,增强通光透光性,发掘品种生产潜能,提高藕种扩繁量在工程施工中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藕种池单体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中,1、藕种池单体,2、操作平台,3、池底,4、池壁,5、薄膜,6、垫层,7水泥板,8素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该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由若干藕种池单体1组合而成,相邻两个藕种池单体1之间有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的宽度为1m左右,所述藕种池单体1由池底3以及四周池壁4组成,藕种池单体1的深度为0.6m,如附图2所示,所述藕种池单体1的纵向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池底长约1.4m,藕种池单体1上部长约1.7m,池壁4为坡度为1:0.3的斜坡,池底3和四周池壁4上铺有薄膜5,薄膜5的厚度为0.15mm,起到防水作用,池底3薄膜5的上方铺设25cm厚的素土层8,所述池壁4的薄膜5上铺有垫层6,垫层6为园艺地布,所述垫层6上设有5cm厚的水泥板7。

上述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每个藕种池单体采用单行双藕种植方式,在藕种池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间各栽植一支母藕,每支母藕需有1-2个主芽和2-3个侧芽,两支母藕相对生长,用种量为传统用种量的1/5。

发明人在本实施例的微型化莲藕藕种池内开展了试验示范:

以鄂莲六号莲藕为材料,在6月5日栽植母藕的情况下,生长季末测量,单支藕种扩繁长度达到18米,于11月15日对单藕繁种量进行了测定,实测产量89公斤,扩繁大枝成藕70枝。

实施例2

该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由若干藕种池单体1组合而成,相邻两个藕种池单体1之间有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的宽度为1m左右,所述藕种池单体1由池底3以及四周池壁4组成,藕种池单体1的深度为0.6m,如附图2所示,所述藕种池单体1的纵向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池底长约1.4m,藕种池单体1上部长约1.7m,池壁4为坡度为1:0.3的斜坡,池底3和四周池壁4上铺有薄膜5,薄膜5的厚度为0.15mm,起到防水作用,池底3薄膜5的上方铺设20cm厚的素土层8,所述池壁4的薄膜5上铺有垫层6,垫层6为园艺地布,所述垫层6上设有6cm厚的水泥板7。

上述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每个藕种池单体采用单行双藕种植方式,在藕种池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间各栽植一支母藕,每支母藕需有1-2个主芽和2-3个侧芽,两母藕相对生长,用种量为传统用种量的1/5。

实施例3

该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由若干藕种池单体1组合而成,相邻两个藕种池单体1之间有操作平台2,操作平台的宽度为1m左右,所述藕种池单体1由池底3以及四周池壁4组成,藕种池单体1的深度为0.6m,如附图2所示,所述藕种池单体1的纵向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池底长约1.4m,藕种池单体1上部长约1.7m,池壁4为坡度为1:0.3的斜坡,池底3和四周池壁4上铺有薄膜5,薄膜5的厚度为0.15mm,起到防水作用,池底3薄膜5的上方铺设35cm厚的素土层8,所述池壁4的薄膜5上铺有垫层6,垫层6为园艺地布,所述垫层6上设有8cm厚的水泥板7。

上述微型化莲藕藕种池的每个藕种池单体采用单行双藕种植方式,在藕种池单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间各栽植一支母藕,每支母藕需有1-2个主芽和2-3个侧芽,两支母藕相对生长,用种量为传统用种量的1/5。

本发明的微型化莲藕藕种池,打破传统观念,改变栽植方式,减少母藕用量至一般用量的1/5,同时便于对腐烂藕种的定点清除,减少病害发生,降低生产投入,方便生产管理,增强通光透光性,发掘品种生产潜能,提高藕种扩繁量在工程施工中有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