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长秧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967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长秧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加长秧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秧箱表面都是弧形结构,长度有限,当田地长度较长时,插秧机查到田地中央时,秧箱内的秧苗就插完了需要补充秧苗,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稳定的加长秧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长秧箱,包括秧箱本体,还包括插接在秧箱本体的顶端的加长板,所述的加长板包括提手和设置在提手下部的多个加长齿,至少一个加长齿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块,至少一个加长齿的中部设有上限位块,所述的秧箱本体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的顶板上设有与加长齿对应的且与上限位块配合的插孔,所述的秧箱本体的背部设有与加长齿配合的轨道,所述的秧箱本体的背部还设有一块用于与下限位块卡合的挡板。

在上述的加长秧箱中,所述的下限位块的顶壁与加长齿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在上述的加长秧箱中,所述的下限位块的底面与加长齿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上述的加长秧箱中,所述的上限位块的底面与加长齿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在上述的加长秧箱中,一个加长板上的加长齿的数量为8条,其中4条加长齿上设置下限位块,另外4条加长齿上设置上限位块。

在上述的加长秧箱中,所述的加长齿的末端为楔形。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方案采用加长板可以有效的延长秧箱本体的高度,特别的是上限位块限制了加长板下行,下限位块防止加长板被轻易抽出。

(2)本方案下限位块的上下表面的角度设置的目的是使加长齿轻易插入且不易抽出。

(3)本方案上限位块的底面的角度设置的目的在于限制了加长板下行,加长齿的楔形末端提高了插入顺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秧箱本体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加长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加长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加长秧箱,包括秧箱本体1,还包括插接在秧箱本体1的顶端的加长板2,所述的加长板2包括提手3和设置在提手3下部的8个加长齿4,4个加长齿4的下部设有下限位块6,4个加长齿4的中部设有上限位块5,具体来说,第1、3、6、8个加长齿4设置下限位块6,其余的加长齿4的中部设置上限位块5;所述的秧箱本体1的顶部设有顶板7;所述的顶板7上设有与加长齿4对应的且与上限位块5配合的插孔8,所述的秧箱本体1的背部设有与加长齿4配合的轨道10,所述的秧箱本体1的背部还设有一块用于与下限位块6卡合的挡板11。

具体来说,所述的下限位块6的顶壁与加长齿4表面之间的夹角α等于90°;所述的下限位块6的底面与加长齿4表面之间的夹角β为钝角。在上述的加长秧箱中,所述的上限位块5的底面与加长齿4表面之间的夹角γ等于90°,所述的加长齿4的末端9为楔形。

在实际应用中,将加长板2的加长齿4从插孔8中插入即可,直至下限位块6卡合在挡板11的下表面为止,这样在不挤压各加长齿4的情况下,加长板2既不容易过度插入也不容易轻易抽出,固定效果好,能够有效延长秧箱本体1的高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