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水肥自供一体育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02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浸入式水肥自供一体育苗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



背景技术: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茶树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大量优质种苗的需求攀升,茶树育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茶树育苗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制约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茶树温室育苗方式存在占地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国内的立体育苗主要采用静态悬式育苗,其主要结构是在温室大棚内安装多层固定立体框架,虽提高了大棚空间利用率,但人为翻动频繁,严重影响了茶树苗“定根”,这不仅增加了管理茶树苗的劳动强度,且降低了茶树苗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可满足茶苗在不同时期所需的光照时间、水、肥且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从而达到提高育苗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降低茶苗的生产成本之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温室地形特点和茶树育苗的农艺要求,克服传统温室育苗设备的缺点,提供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实现自动化育苗,提高温室大棚面积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10)由从动链轮(11)、链条(12)、主动链轮(13)、减速箱(14)、动力机架(15)组成,减速箱(14)固接于动力机架(15)上,主动链轮(13)连接在减速箱(14)动力输出端,从动链轮(11)和主动链轮(13)间连接有链条(12);动力装置(10)后连接有中心轴(40),中心轴(40)设于轴承组件(20)中,机架(80)的两侧顶部对称设有轴承组件(20),所述的轴承组件(20)由轴承和轴承座(21)构成;中心轴(40)上焊接有2组旋转装置(30),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旋转装置(30)上各设有一个挂接板(50),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所述的承托框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水肥调配槽(70)设于机架(80)间,承托框(60)下面;所述的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其由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工作时,各个承托框(60)逐个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所述的水、肥的供给直接作用于育苗盘的底部,营养和水分直达植株根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等分数为8。

本实用新型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其特征在于光照位置的变换和水、肥的供给都能通过动力装置(10)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形成了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实现了茶苗不同位置的自动变换和水、肥的自动化控制供给,保证了茶苗受光照时间、肥料使用的一致性,相较现有的平面式育苗,不仅增大了温室育苗的面积利用率和大棚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提高了质量,并实现了自动控制,增加了经济效益,为优质茶苗的生产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的温室自动化育苗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的轴测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旋转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承托框的轴测示意图;

附图中:10-为动力装置;11-为从动链轮;12-为链条;13-为主动链轮;14-为减速箱;15-为动力机架;20-为轴承组件;21-为轴承座;22-为轴承;30-为旋转装置;31-为加强圆板;32-为加强圆管;33-为转动连接圆管;34-为等分圆管;35-为等分焊接圆盘;40-为中心轴;50-为挂接板;60-为承托框;61-为短连接角铁;62-为长连接角铁;63-为不锈钢丝绳;64-为中间连接角铁;70-为水肥调配槽;80-为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动力装置10由从动链轮11、链条12、主动链轮13、减速箱14、动力机架15组成,减速箱14固接于动力机架15上,主动链轮13连接在减速箱14动力输出端,从动链轮11和主动链轮13间连接有链条12;动力装置10后连接有中心轴40,中心轴40设于轴承组件20中,机架80的两侧顶部对称设有轴承组件20,所述的轴承组件20由轴承和轴承座21构成;中心轴40上焊接有2组旋转装置30,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旋转装置30上各设有一个挂接板50,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所述的承托框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水肥调配槽70设于机架80间,承托框60下面;所述的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其由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工作时,各个承托框60逐个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所述的水、肥的供给直接作用于育苗盘的底部,营养和水分直达植株根部。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等分数为8。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动力装置10由从动链轮11、链条12、主动链轮13、减速箱14、动力机架15组成,减速箱14固接于动力机架15上,主动链轮13连接在减速箱14动力输出端,从动链轮11和主动链轮13间连接有链条12;动力装置10后连接有中心轴40,中心轴40设于轴承组件20中,机架80的两侧顶部对称设有轴承组件20,所述的轴承组件20由轴承和轴承座21构成;中心轴40上焊接有2组旋转装置30,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旋转装置30上各设有一个挂接板50,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所述的承托框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水肥调配槽70设于机架80间,承托框60下面;所述的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其由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工作时,各个承托框60逐个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所述的水、肥的供给直接作用于育苗盘的底部,营养和水分直达植株根部。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等分数为8。所述的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其特征在于光照位置的变换和水、肥的供给都能通过动力装置10实现自动化控制。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一种浸入式水肥自供育苗机,茶树苗完成水培后,移入装有基质的茶树育苗穴盘,将穴盘放入各个育苗承托框60中。进入工作状态后,动力装置10按一定的速比带动主动链轮13转动,其通过链条12带动从动链轮11转动;从动链轮11带动中心轴40转动,中心轴40带动焊接在其上的旋转装置30作规律性的圆周转动,挂接在旋转装置30上的挂接板50带动承托框60随之转动,从而完成各承托框60上茶树苗位置的规律性变换;在转动过程中,承托框60会逐个在底部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实现育苗穴盘中的茶树幼苗接受光照时间的一致性和水肥的自动化供给。所述的动力装置10由从动链轮11、链条12、主动链轮13、减速箱14、动力机架15组成,减速箱14固接于动力机架15上,主动链轮13连接在减速箱14动力输出端,从动链轮11和主动链轮13间连接有链条12;所述的中心轴40与动力装置10的从动链轮11相联接,设于轴承组件20中;机架80的两侧顶部对称设有轴承组件20,所述的轴承组件20由轴承座21构成;中心轴40上焊接有两组旋转装置30,所述的旋转装置30由加强圆板31、加强圆管32、转动连接圆管33、等分圆管34、等分焊接圆盘35组成;旋转装置30上各设有一个挂接板50,承托框60设于两两对称的挂接板间,所述的承托框短连接角铁61、长连接角铁62、不锈钢丝绳63、中间连接角铁64组成;水肥调配槽70设于机架80间,承托框60下面。

实施例4:在湖北省恩施州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单位的水肥自供育苗机制造于2014年4月,根据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原理进行加工制造,与所述实用新型不同的是旋转装置30的等分数为6等分,水肥自动化供给采用的是滴灌式。茶树苗完成水培后,移入装有基质的茶树育苗穴盘,将穴盘放入各个育苗承托框60中,此时最大承载茶苗为3888株。进入工作状态后,动力装置10按一定的速比带动主动链轮13转动,其通过链条12带动从动链轮11转动;从动链轮11带动中心轴40转动,中心轴40带动焊接在其上的旋转装置30作规律性的圆周转动,挂接在旋转装置30上的挂接板50带动承托框60随之转动,从而完成各承托框60上茶树苗位置的规律性变换;在转动过程中,承托框60会逐个在底部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实现育苗穴盘中的茶树幼苗接受光照时间的一致性和水肥的自动化供给。相较传统的平面式育苗装置,温室利用面积增加156.72%,劳动用工减少70%,茶苗存活率提高9%,但是水肥的损失量增加19%。

实施例5:在湖北省恩施州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水肥自供育苗机制造于2015年7月,根据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原理进行加工制造,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旋转装置30的等分数为8等分。茶树苗完成水培后,移入装有基质的茶树育苗穴盘,将穴盘放入各个育苗承托框60中,此时最大承载茶苗为5184株。进入工作状态后,动力装置10按一定的速比带动主动链轮13转动,其通过链条12带动从动链轮11转动;从动链轮11带动中心轴40转动,中心轴40带动焊接在其上的旋转装置30作规律性的圆周转动,挂接在旋转装置30上的挂接板50带动承托框60随之转动,从而完成各承托框60上茶树苗位置的规律性变换;在转动过程中,承托框60会逐个在底部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实现育苗穴盘中的茶树幼苗接受光照时间的一致性和水肥的自动化供给。相较传统的平面式育苗装置,温室利用面积增加208.96%,劳动用工减少70%,茶苗存活率提高12%,水肥的损失量增加13%。

实施例6:在湖北省恩施农科院温室大棚,该单位的水肥自供育苗机制造于2016年9月,根据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原理进行加工制造。茶树苗完成水培后,移入装有基质的茶树育苗穴盘,将穴盘放入各个育苗承托框60中,此时最大承载茶苗为5184株。进入工作状态后,动力装置10按一定的速比带动主动链轮13转动,其通过链条12带动从动链轮11转动;从动链轮11带动中心轴40转动,中心轴40带动焊接在其上的旋转装置30作规律性的圆周转动,挂接在旋转装置30上的挂接板50带动承托框60随之转动,从而完成各承托框60上茶树苗位置的规律性变换;在转动过程中,承托框60会逐个在底部循环浸入水肥调配槽70,实现育苗穴盘中的茶树幼苗接受光照时间的一致性和水肥的自动化供给。相较传统的平面式育苗装置,温室利用面积增加208.96%,劳动用工减少70%,茶苗存活率提高13%,水肥的损失量相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