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蓄水蓄肥的植物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483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可蓄水蓄肥的植物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蓄水蓄肥的植物栽培容器。



背景技术:

由于植物栽培容器具有可移动性、环境调控简便以及观赏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用在花卉、蔬菜等植物栽培、生产与科研当中。随着人们对室内绿色植物需求也越来越高,盆栽植物的养护技术难度很大,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和养分水分的控制,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一旦供应不足,植物很容易枯萎,一旦缺少养分,植物就会发育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蓄水蓄肥的植物栽培容器,能够一次性储蓄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蓄水蓄肥的植物栽培容器,包括蓄水盆,设置在蓄水盆内的盆体;盆体的底部设有盆座,盆座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盆体的底壁的中部设有进水孔;盆体内设有直立向上延伸的支撑杆,支撑杆呈空心状,支撑杆的下端部与盆体的底壁形成蓄肥仓,蓄肥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水孔,蓄肥仓与进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蓄肥仓的底部设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支撑杆的顶部设有与支撑杆的中空部连通的进料斗。

进一步地,进料斗的外沿部设有呈发散状向均匀分布的弯折部,弯折部上 设有若干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通过在盆体底部设置蓄水盆,可一次性储蓄大量的水分,可减少浇水次数,节约劳动力。

2、通过在盆体内设置空心的支撑杆,以便于养殖藤蔓植物,并且通过在支撑杆的底部设置蓄肥仓,可一次性投入较多的肥料,水分通过盆体底部的进水口进入蓄肥仓,再通过蓄肥仓进入盆体内的土壤中,一方面可对肥料进行溶解稀释,为盆体内的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另一方面肥料自盆底进入花盆中,不会对植物叶面造成伤害。

3、支撑杆的顶部设有进料斗,可方便肥料投入,防止肥料撒出。

4、进料斗的外沿部设有弯折部,弯折部上设有挂钩,可对藤蔓植物进行造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进料斗的俯视图。

其中:1、盆体;11、进水孔;2、蓄水盆;3、盆座;31、第一透水孔;4、支撑杆;41、蓄肥仓;5、过滤网;6、进料斗;7、弯折部;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 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的可蓄水蓄肥的植物栽培容器,包括蓄水盆2,设置在蓄水盆2内的盆体1,盆体1的底部设有盆座3,盆座3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31,盆体1的底壁的中部设有进水孔11。蓄水盆2可一次性储蓄大量的水分,可减少浇水次数,节约劳动力。

盆体1内设有直立向上延伸的支撑杆4,支撑杆4呈空心状,支撑杆4的下端部与盆体1的底壁形成蓄肥仓41,蓄肥仓4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水孔,蓄肥仓41与进水口连通。通在支撑杆4的底部设置蓄肥仓41,可一次性投入较多的肥料,水分通过盆体1底部的进水口进入蓄肥仓41,再通过蓄肥仓41进入盆体1内的土壤中,一方面可对肥料进行溶解稀释,为盆体1内的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另一方面肥料自盆底进入花盆中,不会对植物叶面造成伤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蓄肥仓41的底部设有过滤网5,以防止肥料落入蓄水盆2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杆4的顶部设有与支撑杆4的中空部连通的进料斗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进料斗6的外沿部设有呈发散状向均匀分布的弯折部7,弯折部7上设有若干挂钩8,可用于蔓植物进行造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