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4309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是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的重要板块,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进程的持续进行,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亦日趋显现,时刻面临着资源、环保和技术的困境。由饲料浪费、病害、环境、水产品品质等问题带来的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低产出已严重遏制了产业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其封闭、高效、全程可控等特点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养殖,对环境污染小,可以避免养殖污染物排放、抗生素滥用、疾病难以控制以及逃逸造成的生态灾难等诸多问题。该模式是以养殖用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节电、节水、节地,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将成为我国水产养殖模式必然的发展趋势。

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均匀规律的饲料投喂、充足的溶氧以及其他日常养殖投入品合理投放是维持集约化环境下水产养殖生物健康生长的保障。当前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设备繁多,功能单一,仍存在成本高、功耗大、效率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仅以一套射流装置实现增氧、推水集污、投饵和养殖投入品添加等养殖维生功能,无需另外设置投饵装置、增氧装置和养殖投入品添加等装置,节省成本与能耗。系统简单高效,操作与维护方便,节约劳动力,降低养殖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包括养殖池、水处理系统和输送系统,所述养殖池和水处理系统通过排水管相连,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设在水处理系统内的投物仓、设在养殖池内的射流输入装置以及可将投物仓内的养殖投入品随水流经进水管泵入射流输入装置的水泵。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处理系统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沉淀桶、一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曝气脱气池和出水蓄水池,所述投物仓和水泵均设在出水蓄水池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沉淀桶包括具有锥底的第一圆桶和设在第一圆桶内的沉淀管,所述第一圆桶在锥底的底部设有沉淀排污管,第一圆桶的近顶部设有沉淀出水管,沉淀出水管在一级生物滤池和出水蓄水池均有出水口,沉淀出水管上设有球阀,所述沉淀管通过顶部的固定支架安装在第一圆桶上,沉淀管的底部具有正对锥底的喇叭口,沉淀管的顶部与排水管相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一级生物滤池内设悬浮填料,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二级生物滤池内悬挂弹性填料,二级生物滤池中交错设有导流板,曝气脱气池内具有布水管和倾斜设置的波纹板,曝气脱气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投物仓包括具有锥底的第二圆桶,第二圆桶近顶部四周设有若干切向进水口,第二圆桶底部设有变径弯头,变径弯头通过水泵吸水管与水泵相连。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射流输入装置包括由进水管向前后两侧伸出的支进水管以及设在各支进水管上的若干射流器,射流器通过支进水管串联形成射流阵列,前侧的支进水管上的射流器与后侧的支进水管上的射流器反向设置,还包括吸气进气管和纯氧输送管,所述吸气进气管一端与支进水管相连,另一端竖直伸出水面,纯氧输送管通过吸气进气管上的可调气头进入射流输入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养殖池为长方形圆角水池,养殖池中部垂直设置使养殖池形成环形跑道结构的隔水板,养殖池底部的一端设有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进水管前侧的支进水管和后侧的支进水管分列隔水板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养殖池为方形圆角水池,养殖池底部中央设有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水产养殖系统中采用射流输入装置,实现增氧、推水、投饵和养殖投入品添加等多种养殖维生功能于一体。养殖池中的水经排水管,进入水处理系统,通过水泵进入射流输入装置再进入养殖池,实现增氧和推水。其间饲料、养殖投入品(碳源、微生态制剂、钙制剂等)通过投入仓进入射流系统,经由分布于养殖池的射流器均匀分布全池。

优势:

1.实现射流输入装置在具有增氧、推水的同时,兼具投饵和养殖投入品添加功能,无需另外设置投饵装置和养殖投入品添加等装置,节约成本。

2.操作方便,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沉淀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投物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射流输入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

实施例1: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以凡纳滨对虾养殖系统为例,如图1所示,包括养殖池1、水处理系统2和输送系统3,所述养殖池1为长方形圆角水池,长×宽×高= 4米×20米×1.5米,中部垂直设置隔水板11,使之形成环形跑道结构,养殖水经位于养殖池1一端的排水口12通过排水管21进入水处理系统2。水处理系统2沿水流方向包括沉淀桶22、一级生物滤池24、二级生物滤池26、曝气脱气池29和出水蓄水池211,其中,沉淀桶22(如图3所示)为一具第一支撑脚216和锥底的第一圆桶,底部具喇叭口的沉淀管214通过顶部的固定支架215与桶体213相连,沉淀管214底部的喇叭口正对第一圆桶的锥底,第一圆桶213底部具沉淀排污管217,沉淀出水管23位于第一圆桶213近顶部,沉淀出水管23在一级生物滤池24与出水蓄水池211均有出水口,由球阀控制。一级生物滤池24内设悬浮填料25,底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第一曝气装置搅动以增加生物膜水处理效率。二级生物滤池26内悬挂弹性填料28,池中交错设有导流板27,使水流与弹性填料28充分接触。曝气脱气池29内具倾斜设置的波纹板212,水流经由位于曝气脱气池29上方的布水管210均匀流下,与底部的第二曝气装置相互作用,充分去除多余二氧化碳、氮气等杂气。输送系统3的水泵31与投物仓33均设于出水蓄水池211中。投物仓33(如图4所示)为一具支撑脚312和锥底的第二圆桶,第二圆桶310四周近顶部设有切向进水口311,切向进水口311低于外部水位高度,使外部水能自动流入形成涡旋,第二圆桶310底部设有变径弯头313与水泵吸水管314相连,以确保水泵31不进入空气。水泵31通过进水管32与垂直养殖池1长向均匀分布于池中的射流输入装置34相连,射流输入装置34位于挡水板11两侧且方向相反,以形成顺时针环流。射流输入装置34(如图5所示)包括若干射流器36、支进水管37和吸气进气管38,射流器36通过支进水管37串联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38一端与支进水管37相连,另一端竖直伸出水面,纯氧输送管35通过吸气进气管38上的可调气头39进入射流输入装置34,实现养殖系统纯氧补充。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养殖为例,采用生物絮团养殖方式,养殖为期90天,放苗密度800尾/平方米,虾苗规格0.7cm,盐度25‰,水温28±3℃,水深1.2米,养殖前期(虾体长0.7~4cm)仅使用沉淀桶,即养殖水经沉淀桶沉淀去除大颗粒物质后直接进入出水蓄水池,再经射流输入装置进入养殖池,以确保养殖池中生物絮团快速形成与稳定;养殖中期(虾体长4~8cm)再开启水处理系统,即养殖水经完整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再经射流输入装置进入养殖池;养殖后期(虾体长8cm~收虾)根据溶氧情况,适时增加开启纯氧输送系统(纯氧输送管35)增氧。养殖全程控制溶解氧≥5mg/L。养殖期间饲料、碳源、益生菌、微量元素等养殖投入品均经由投物仓通过射流输入装置34进入养殖池。

实施例2: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以金目鲈养殖系统为例,如图2所示,包括养殖池1、水处理系统2和输送系统3,所述养殖池1为方形圆角水池,长×宽×高= 5米×5米×1.5米,养殖水经位于养殖池1中央的排水口12通过排水管21进入水处理系统2。水处理系统2沿水流方向包括沉淀桶22、一级生物滤池24、二级生物滤池26、曝气脱气池29和出水蓄水池211,其中,沉淀桶22(如图3所示)为一具支撑脚216和锥底的第一圆桶,底部具喇叭口的沉淀管214通过顶部的固定支架215与第一圆桶213相连,第一圆桶213底部具沉淀排污管217,沉淀出水管23位于第一圆桶213近顶部,出水管在一级生物滤池24设出水口。一级生物滤池24内设悬浮填料25,经底部第一曝气装置曝气搅动以增加生物膜水处理效率。二级生物滤池26内悬挂弹性填料28,池中交错设有导流板27,使水流与弹性填料28充分接触。曝气脱气池29内具倾斜设置的波纹板212,水流经由位于曝气脱气池29上方的布水管210均匀流下,与底部第二曝气装置相互作用,充分去除多余二氧化碳、氮气等杂气。输送系统3的水泵31与投物仓33均设于出水蓄水池211中。投物仓33(如图4所示)为一具支撑脚312和锥底的第二圆桶,第二圆桶310四周近顶部设有切向进水口311,切向进水口311低于外部水位高度,使外部水能自动流入形成涡旋,第二圆桶310底部设有变径弯头313与水泵吸水管314相连,以确保水泵31不进入空气。水泵31通过进水管32与池中的射流输入装置34相连,射流输入装置34以中央排水口12为中心相互对称且方向相反,以形成顺时针环流。射流输入装置34(如图5所示)包括若干射流器36、支进水管37和吸气进气管38,射流器36通过支进水管37串联形成射流阵列,吸气进气管38一端与支进水管37相连,另一端竖直伸出水面,纯氧输送管35通过吸气进气管38上的可调气头39进入射流输入装置34,实现养殖系统纯氧补充。

一种水产养殖维生系统的使用方法,以金目鲈养殖为例,养殖为期240天,放苗密度80尾/平方米,鱼苗规格2.5cm,纯淡水,水温28±3℃,水深1.3米,养殖前期(鱼体长2.5~5cm)仅通过射流输入系统增氧,控制溶解氧≥5mg/L;养殖后期(鱼体长12cm~收鱼)根据溶氧情况,适时增加开启纯氧输送系统(纯氧输送管35)增氧,控制溶解氧≥4mg/L。养殖期间饲料、益生菌、pH调节剂等养殖投入品均经由投物仓通过射流输入装置34进入养殖池。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