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扦插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204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水植物扦插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水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水植物扦插杆。



背景技术:

水体污染使江河湖库的富营养化日益加重,水体由“草型”稳态转变为“藻型”稳态。为了修复水体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通常采用多种工程措施联合应用,旨在恢复水体未污染前状态。自然界中多数浅水水域未被破坏前,存在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在浅水生态系统的建构、平衡、维持和恢复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沉水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者,可为水体消费者提供食物基础,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可通过营养竞争或化感作用抑藻。同时沉水植物还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化效应。

沉水植物的恢复对浅水生态环境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沉水植物的恢复可分为带水种植和放水种植,在带水种植的情况下,沉水植物采用扦插法时存活率最高。然而在带水环境下,扦插施工的难度很大,往往需要施工人员下水操作,不仅工作强度大、周期长,还会由于水的透明度等原因,导致种植位置不准确,还存在人工种植时伤及已经成活植株的问题。这些问题会降低植株的成活率,也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施工。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的扦插装置来精确种植,以提高沉水植物的存活率,这对水体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水植物扦插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带水环境下扦插精度差、植株存活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沉水植物扦插杆,包括杆体,在所述杆体的一端为扦插端,所述的扦插端设置有两根等距的扦插片;上述扦插片的一端为固定部,该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的杆体上;扦插片的另一端沿所述杆体的轴向延伸并构成夹持部;两扦插片与扦插端的端部之间的区域构成一个凹槽状的扦插槽,用于夹持沉水植物的根部。

进一步,所述的扦插槽的槽底设置有软质物,用于保护沉水植物的根部。

更进一步,所述的软质物为棉布、无纺布、麻布或橡胶垫。

进一步,所述的杆体由若干节子杆连接而成,相邻的子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扦插端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扦插片间距的调距装置,两个所述扦插片的固定部分别固定在调距装置上。

更进一步,所述的调距装置呈块状,其远离所述杆体的一侧为与杆体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上开有一个T型滑槽,该T型滑槽中嵌有一个滑动块,该滑动块上设置有垂直于该T型滑槽的紧固螺栓,用于顶紧该T型滑槽以固定滑动块的位置;一个扦插片固定在所述的滑动块上,另一个扦插片固定在该平面与所述T型滑槽在同一直线的位置上。

更进一步,所述的调距装置为两爪卡盘,该两爪卡盘与所述的杆体垂直且设置有卡爪的一面位于远离所述杆体的一侧,两扦插片各固定在一个卡爪上。

进一步,所述的杆体为竹质、木质、铁质或铝质。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的顶端呈弧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夹持部的端部为弧形,与底泥接触面积小,插入底泥更省力,且不会损伤已种植的沉水植物。

2.、扦插槽的槽底设置有软质物,可保护扦插的沉水植物株体不受损,提高沉水植物存活率。

3、凹槽根部包裹的软质物可使植株受力部位面积更大,操作更省力,且使植株更容易固着于底泥,不会再次漂浮,避免再次扦插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4、施工人员在水面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扦插作业即可,不用下水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5、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扦插作业可以将植株扦插在预定位置,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的精度 。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调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杆体;2—扦插片;21—扦插槽;3—调距装置; 31—T型滑槽;32—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一种沉水植物扦插杆,如图1所示,包括杆体1,在所述杆体1的一端为扦插端,所述的扦插端设置有两根等距的扦插片2;上述扦插片2的一端为固定部,该固定部连接在所述的杆体1上;所述扦插片2的另一端沿所述杆体1的轴向延伸并构成夹持部;上述两扦插片2与扦插端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一个凹槽状的扦插槽21,用于夹持沉水植物的根部。

使用时,将沉水植物的根部卡在扦插槽21中,然后手持杆体1将扦插槽21插入泥底中,使沉水植物的根部胶黏在泥底中,然后拔出夹持部即完成操作。

作为优化,所述的扦插槽21的槽底设置有软质物,用于保护沉水植物的根部。所述的软质物为棉布、无纺布、麻布或橡胶垫。包裹软质物,保护植物在扦插时不受损,且可增大植株扦插受力面积,使植株易固着于底泥的同时更省力,不会再次漂浮于水面,避免再次扦插。

作为优化,所述的杆体1由若干节子杆连接而成,相邻的子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水深拆卸或组装,具体地,每节子杆的长度可以设计为1m。

作为优化,所述的扦插端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扦插片2间距的调距装置3,两个所述扦插片2的固定部分别固定在调距装置3上。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两扦插片2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的沉水植物的植株。调距装置3可以有多种设计,以下以两种为例略作说明: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调距装置3可以设计为整体呈块状,其远离所述杆体1的一侧为与杆体1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上开有一个T型滑槽31,该T型滑槽31中嵌有一个滑动块32,该滑动块32上设置有垂直于该T型滑槽31的紧固螺栓,用于顶紧该T型滑槽31以固定滑动块32的位置;一个扦插片2固定在所述的滑动块32上,另一个扦插片2固定在该平面与所述T型滑槽31在同一直线的位置上。

为了制造方便,所述的调距装置3还可以用两爪卡盘这一成品,该两爪卡盘与所述的杆体1垂直且设置有卡爪的一面位于远离所述杆体1的一侧,两扦插片2各固定在一个卡爪上。

作为优化,所述的杆体1为竹质、木质、铁质或铝质。杆体的直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为5-10cm。

作为优化,所述夹持部的顶端呈弧形。这样受力面积小,插入底泥时更省力,且不会损伤已种植的沉水植物。

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本实例采用以竹子为杆体1的材料,以铁丝作为扦插片2的材料,以软布包裹扦插端的端部,然后将铁丝弯成扦插片2并放置在杆体1端部的两侧,再用扎带固定。以此扦插杆为工具进行沉水植物的扦插操作。此扦插杆不对沉水植物株体产生损伤,操作更省时省力,且扦插入底泥的沉水植物基本不再漂浮至水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