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72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育苗装置大多是采用人工随机播种的方法, 具体为采用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传统的育苗技术只有靠经验,技术失误多,特别是单凭经验育苗很难掌握和推广,由于设备简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育苗质量差,转移不方便,而且成活率低下,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由于设备简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育苗质量差、大小不齐,转移不方便,而且成活率低下,且成本高而提出的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及其培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等距设有风孔,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设有水槽,所述壳体内装有圆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内装有育苗土层,所述水槽的上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均匀设有漏水孔,所述水槽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三通水管连接于圆筒的内腔上部,且所述三通水管的连接处设有三通阀钮,所述底板的上侧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碎石层和细沙层,所述细沙层位于育苗土层的下侧,所述底板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均通过手提杆贯穿碎石层、细沙层和圆筒,所述手提杆远离固定块端延伸至圆筒的顶端外,且所述手提杆的上端中部设有手握槽,所述圆筒的外侧设有与风孔配合的排水孔,所述壳体的一侧通过铰接片铰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相对面分别连接有第二U型架和第一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的内壁下端远离第一杆体的一侧设有拨条,所述第一U型架的内壁上端远离第二杆体的一侧设有与拨条配合的凸条。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设有与手提杆配合的凹槽。

另外,所述育苗土层还混入有泥炭土层和椰糠层,所述育苗土层、泥炭土层和椰糠层的体积总占比例为8:2: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架内部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分别连接有第二U型架和第一U型架,在育苗成长一定大的时候就将利用拨条和凸条的配合固定,保证树苗不会倾斜,同时利用手提杆与底板内的固定块连接将底板以上的物体整体转移,避免了现有培育装置的不可转移问题,且转移中容易出现死亡,水槽内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水分过多,通过利用水槽内部的水泵抽出水槽内的水,避免水分过多影响育苗,反之缺乏水源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水泵向内添加水源,替代人类操作,避免麻烦同时保持湿润。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的特点,大大的避免了现有育苗装置的转移不便的特点,且可以对其内部保持水源的控制,还可以有效的对其进行扶持,避免育苗过程中出现倾斜的问题,导致成长不够好,影响育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的固定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固定块1、底板2、碎石层3、细沙层4、圆筒5、壳体6、风孔7、排水孔8、凹槽9、手提杆10、固定架11、三通阀钮12、水泵13、水槽14、漏水孔15、育苗土层16、第一杆体17、第二杆体18、第一U型架19、第二U型架20、拨条21、凸条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林业育种用培育装置,包括壳体6,壳体6的外侧等距设有风孔7,壳体6的内腔底端设有水槽14,壳体6内装有圆筒5,圆筒5内装有育苗土层16,水槽14的上方设有底板2,底板2的下端均匀设有漏水孔15,水槽14的底端一侧安装有水泵13,水泵13通过三通水管连接于圆筒5的内腔上部,且三通水管的连接处设有三通阀钮12,底板2的上侧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碎石层3和细沙层4,细沙层4位于育苗土层16的下侧,育苗土层16还混入有泥炭土层和椰糠层,育苗土层、泥炭土层和椰糠层的体积总占比例为8:2:1,为了使育苗的成长更快,且比例成份达到最优。

底板2的内腔左右两侧均设有固定块1,固定块1的上端均通过手提杆10贯穿碎石层3、细沙层4和圆筒5,手提杆10远离固定块1一端延伸至圆筒5的顶端外,且手提杆10的上端中部设有手握槽,圆筒5的外侧设有与风孔7配合的排水孔8,壳体6的一侧通过铰接片铰接有固定架11,固定架11的下端设有与手提杆10配合的凹槽9,方便在固定的时候不与手提杆10的杆头冲突,导致固定不够稳健。

固定架1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的相对面分别连接有第二U型架20和第一U型架19,第二U型架20的内壁下端远离第一杆体17的一侧设有拨条21,第一U型架19的内壁上端远离第二杆体18的一侧设有与拨条21配合的凸条22。

通过固定架11内部的第一杆体17和第二杆体18分别连接有第二U型架20和第一U型架19,在育苗成长一定大的时候就将利用拨条21和凸条22的配合固定,保证树苗不会倾斜,同时利用手提杆10与底板15内的固定块1连接将底板15以上的物体整体转移,避免了现有培育装置的不可转移问题,且转移中容易出现死亡,水槽14内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水分过多,通过利用水槽14内部的水泵13抽出水槽14内的水,避免水分过多影响育苗,反之缺乏水源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水泵13向内添加水源,替代人类操作,避免麻烦同时保持湿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