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727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育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水稻插秧效率和水稻的产量,越来越多的稻田采用插秧机进行机械化插秧。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因而会采用育秧盘作为机插育秧的专用工具,一般分为两种:硬质育秧盘和软质育秧盘。其中硬质育秧盘盘体结实,使用方便,但是却存在重量较大、成本偏高的问题。对于对成本比较看重的稻农来说,更多还是选择虽然使用不便、但是成本较低的软质育秧盘。但由于软盘质地较软,放在育秧播种流水线会变形,因而无法在育秧播种流水线上使用,需要采用手播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播种效率就大大降低,不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

现有播种流水线播种流程中,多数是采用将软盘略为加厚变硬的简易硬盘,其厚度薄、硬度小、重量轻,只能使用专制专用重量轻的有机肥作育秧基质,且摆盘和叠盘多为人力手工操作。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大多数简易硬盘上并未设置有用于搬运育秧盘用的搬运辅助部件。目前国内引进或研发的一些水稻育秧高速播种先进生产线运行速度比普通播种设备提高3—5倍,且采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普通泥土作育秧基质,其重量比有机专用基质增加3—5倍,从而导致现有的硬质育秧盘不能满足上述搬运的要求,一种适应高速设施并采用普通泥土基质的新型硬质育秧盘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在育秧盘主体上不仅设置有育秧槽,而且还设置有用于搬运育秧盘主体的搬运部,以适应水稻高速播种生产线摆盘和叠盘机械化操作,本实用新型中的育秧盘主体以及搬运部均由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适应于机械摆盘、叠盘,增加盘内基质载重、增加载重秧盘堆叠数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包括育秧盘主体,所述育秧盘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育秧槽,所述育秧盘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搬运育秧盘主体的搬运部,所述育秧盘主体和搬运部均由硬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搬运部为起重槽,所述起重槽设置于育秧盘主体的四周侧壁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育秧盘主体四周侧壁靠近正面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起重台阶,所述起重槽的侧壁连接在育秧盘主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起重槽的上壁连接在起重台阶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台阶上设置有用于加强起重台阶刚度的A加强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育秧槽的数量为1个,并且所述育秧槽的底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育秧槽为上大下小的梯型槽,所述育秧槽侧壁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90°<α≤150°。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育秧槽的底部壁厚为d,1mm≤d≤5m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硬质材料为聚丙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育秧盘主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加强育秧盘主体整体刚度的B加强筋。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育秧槽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育秧盘主体上不仅设置有育秧槽,而且还设置有用于搬运育秧盘主体的搬运部,以适应新型水稻高速播种生产线高速运行中进行摆盘、叠盘的机械化自动操作;为适应采用普通泥土作育秧基质后载重大增加,本实用新型中的育秧盘主体以及搬运部均由硬质材料制成,同时全面增加了秧盘厚度和重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适于机械搬运,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搬运部为设置在育秧盘主体四周侧壁上的起重槽,播种生产线上的摆盘机和叠盘机上的推举机械臂作用于起重槽,便可达到摆放或叠盘育秧盘之目的,并且起重槽通过同时与育秧盘主体以及起重台阶连接的方式,增大连接位置的面积,从而提高连接强度,使得安装槽的连接更加稳稳固,进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育秧槽为一个整体槽,其内部无隔板,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育秧槽底面为一个平面,从而使得经过本实用新型培育出的标准秧苗标准秧苗取出时,整块秧苗将呈现出一块平整的以秧苗白根相互紧密联结的地毯形状,秧苗整体分布在一块平整的育秧盘底上,高速插秧机能更深浅一致地机插到大田,提高机插质量和效率,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整体均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由于聚丙烯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价格低的优点,故采用上述设计,可在达到增强刚度的同时节约制造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壁厚相较于现有技术更厚,以此实现提高本实用承载能力的效果,并且可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推广,特别适用于新型水稻高速育秧播种生产线进行规模化机插秧工厂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起重槽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秧盘主体;2-育秧槽;3-搬运部;4-起重台阶;5-A加强筋;6-B加强筋;7-通孔;8-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均以附图1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为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包括育秧盘主体1,所述育秧盘主体1的正面设置有育秧槽2,所述育秧盘主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搬运育秧盘主体1的搬运部3,所述育秧盘主体1和搬运部3均由硬质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育秧盘主体1呈方形,上述育秧槽2设置在方形育秧盘主体1正面的中间位置,育秧槽2的形状也呈方形。

上述搬运部3可以设置在育秧盘主体1的任何地方,能起到与外界配合后方便搬运育秧盘主体1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在搬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者损坏,上述育秧盘主体1和搬运部3均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由于硬质材料在受力的时候,其自身的刚度能保证其整体不会变形,进而实现上述功能。

采用上述设计,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硬质育秧盘上没有设置有用于辅助搬运的搬运部而导致其搬运工作十分难于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搬运部3为设置在育秧盘主体1四周侧壁上的起重槽,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将外界搬运机械臂作用于上述起重槽上,便可实现搬运。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上述起重槽的槽壁环绕形成方形,以便于搬运机械臂与之配合定位,并且方形槽子具有限位功能,能保证在搬运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起重槽在上述育秧盘主体1的四周侧壁上具有分布,且在同一边分布时,相邻两个起重槽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具体的插秧机搬运机械臂而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育秧盘主体1的四周侧壁靠近主面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起重台阶4,上述起重槽的侧壁与育秧盘主体1的侧壁连接,起重槽的上壁与起重台阶4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增强了起重槽与育秧盘主体1接触的面积,从而使得起重槽与育秧盘主体1的连接更加稳固,防止在搬运的过程中起重槽从育秧盘主体1上脱落,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上述起重台阶4上设置有A加强筋5,A加强筋5上的一面与起重台阶4连接,A加强筋5上的另外一个面与育秧盘主体1的侧壁连接,从而增大了起重台阶4与育秧盘主体1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起重台阶4的连接刚度,使得其连接更加稳固,防止在搬运的过程中,起重台阶4从育秧盘主体1上脱落。为提升起重台阶强度,每个起重台阶4设计加强筋3-5根。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上述育秧槽2的个数为一个,即育秧槽2为一个整体槽子,其内部并没有设置有任何隔板将其分给为若干个小槽子,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育秧槽2的底面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当泥土填充满上述育秧槽2,最后育成标准秧苗取出的时候,整块秧苗将呈现出一块平整的以秧苗白根相互紧密联结的地毯形状。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经过本实用新型培育出来的整块秧苗一起分布在一块平整的育秧盘底板上,以便于高速插秧机将其能更深浅一致地机插到大田,提高机插质量和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育秧槽2的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完全贯穿育秧盘主体1的通孔7,用于在大田培育秧苗时,外界水资源、养料以及氧气从上述通孔7中进入育秧槽2内,并到达秧苗根系所在位置,供秧苗茁壮生长之需;需要排水时可将秧盘内积水及时排至育秧槽面以下。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上述育秧槽2呈上大下小的梯型状,并且其侧壁与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取90°<α≤150°。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取秧斜度,可方便在秧苗生长到满足栽种条件的时候,将秧苗连同泥土一起从本实用新型中取出,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中,上述育秧槽2的底部壁厚为d,其中1mm≤d≤5mm,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取d=2.5mm。采用上述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壁厚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育秧盘的壁厚更厚,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牢固。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用于制作育秧盘主体1和起重槽的材料为聚丙烯。由于聚丙烯具有密度小、重量轻、强度和刚度大、易于加工、不与水反应以及耐腐蚀的优点,采用其为制造材料,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重量轻、强度高、刚度大,从而使得在搬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并且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育秧盘更长。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育秧盘主体1的背面还设置有B加强筋6,设计为纵向,横向,斜向交织而成的网状布局,B加强筋6的宽度区值范围为3mm至8mm,高度为3mm左右,网格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10mm至15mm,用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刚度。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育秧盘主体1、起重槽、起重台阶4、A加强筋5和B加强筋6的边角处均设置有倒角8,以此方式来防止使用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被其边角处割伤,从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分为7.5寸和9寸两种规格。其中7.5寸时,其长、宽、厚的尺寸分别为600mm、250mm、30mm;9寸时,其长、宽、高分别为600mm、300mm、30mm,以便分别对应7.5寸和9寸规格插秧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水稻育秧专用硬盘设计的育秧槽2侧壁刚度以能单独承受6~8kg左右泥水土的重量和载重堆叠40层的压力为准,并且能承受播种线运行、反复搬运和堆叠过程中的各种冲撞挤压,能耐受秧苗培育过程中各种正常使用的肥料、农药的腐蚀,在田间自然日晒雨淋温湿度下保持或恢复正常形状,在正常使用保管条件下使用寿命达到8~10年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材料可采用新旧材料搭配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确保产品达到设计功能要求,7.5寸规格的本实用新型,其重量为750~800克;9寸规格的本实用新型,其重量为1000~1100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