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补给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0960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补给站。



背景技术:

航空植保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病虫草害的空中监测和防治,特别是能及时有效地防治大面积爆发性有害生物灾害。同时,它不受地理因素的制约,无论山区或平原、水田还是旱田、以及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农药的喷洒一般不受太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滩涂、沼泽等地面机械难以进入的、或是蝗虫和其它害虫的滋生地域,都可顺利高效的完成作业任务:与地面机械田间作业相比,飞机作业还有降低作业成本、不会留下辙印和损坏农作物的特点,是将来农业机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现在的无人机停放和加液工作需要分开进行,同时现成混乱不利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补给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补给站,包括支撑杆、底座、支架和停放板,所述底座连接支撑杆,底座下端设有万向轮,底座上设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连接有自吸泵,所述自吸泵连接有设在支撑杆内的输液管道,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多个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均与输液管道连通,所述支架通过水平转轴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停放板通过竖直转轴与支架连接,所述停放板上设有含有无线通信模块的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停放板上设有太阳能蓄电池板,所述太阳能蓄电池板连接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停放板、竖直转轴、支架和水平转轴构成了停放机构,所述停放机构为多组,且设在每个出液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处设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竖直转轴处设有驱动竖直转轴工作的竖直工作电机,所述水平转轴处设有驱动水平转轴工作的水平工作电机。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依次为已经获得降落允许的无人机提供可停机的降落平台,各平台合理地利用了支撑杆附近有限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降落平台,合理利用空间,使用局限性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2、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加液工作,加液过程简单方便;3、整个装置可以灵活移动,实用性强,提供了一个多台无人机的补给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撑杆,3-支架,4-停放板,5-万向轮,6-储液罐,7-自吸泵,8-出液管,9-水平转轴,10-竖直转轴,11-微处理器,12-太阳能蓄电池板,13-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无人机补给站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出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补给站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无人机补给站,包括支撑杆2、底座1、支架3和停放板4,所述底座1连接支撑杆2,底座下端1设有万向轮5,可方便整个补给站的移动。底座1上设有储液罐6,所述储液罐6连接有自吸泵7,所述自吸泵7连接有设在支撑杆2内的输液管道,所述支撑杆2上设有多个出液管8,所述出液管8均与输液管道连通,出液管8可连接输液软管,所述支架3通过水平转轴9与支撑杆2连接,所述停放板4通过竖直转轴10与支架3连接,所述停放板4上设有含有无线通信模块的微处理器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停放板4上设有太阳能蓄电池板12,所述太阳能蓄电池板12连接微处理器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停放板4、竖直转轴10、支架3和水平转轴9构成了停放机构,所述停放机构为多组,且设在每个出液管8的下方,停放机构可在支撑杆2上呈现螺旋盘升式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8处设有开关阀13,可控制植保液的流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转轴10处设有驱动竖直转轴10工作的竖直工作电机,所述水平转轴9处设有驱动水平转轴9工作的水平工作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无停机需求时,每个停放板4在支撑杆2的同一侧垂直于地面,当微处理器11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无人机端发送的停机请求后,通过旋转竖直转轴10,停放板4由垂直于地面放置旋转90°变为水平放置,供无人机停靠;然后通过旋转水平转轴9,使支架3及其所连接的无线停放板4水平旋转180°到支撑杆2的另一则,以便下一个预备停放的无人机能够顺利方便地降落在另一个停放板4上,当位于上方的停放板4完成停机工作后,旋转水平转轴9复位。如果需要对无人机进行植保液补充,对相应停机的出液管8处接入输液软管,植保液体通过自吸泵7从储液罐6中流入输液管道内,打开开关阀13对无人机进行加液操作,液体快加满时,关闭开关阀11。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无人机补给站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1、可以依次为已经获得降落允许的无人机提供可停机的降落平台,各平台合理地利用了支撑杆2附近有限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降落平台,合理利用空间,使用局限性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2、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加液工作,加液过程简单方便;3、整个装置可以灵活移动,实用性强,提供了一个多台无人机的补给站。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