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0665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农业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大棚中一般种植蔬菜、水果或花草,常常利用人工种植,不仅种植效率低,同时长时间在大棚中,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种植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和所述大棚本体内部的三脚架,所述三脚架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固定焊接,所述大棚本体中设有种植装置,所述种植装置上设有若干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的锄具,所述锄具上设有小桶,所述种植装置的两端设有转轮,所述转轮设于长型轨道中,所述种植装置与正反转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各所述锄具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各所述转轴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与所述支撑柱均为钢铁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长型轨道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可以机械挖土、播种种子以及填坑,设置的大棚本体通过三角架和若干的支撑柱支撑,保证了大棚的稳定性,装置装置上设置若干的转轴,在控制器控制下,可以正反转动,实现挖土、填土的工序,利用长型轨道和转轮,将种植装置滑出,在小桶中放置需要种植的种子,利用转动,种子进入小坑中,完成种植,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种植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锄具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大棚本体;2-三脚架;3-支撑柱;4-种植装置;5-转轴;6-锄具;7-小桶;8-转轮;9-长型轨道;10-正反转电机;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种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和所述大棚本体1内部的三脚架2,所述三脚架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3固定焊接,所述大棚本体1中设有种植装置4,所述种植装置4上设有若干的转轴5,所述转轴5上设有若干的锄具6,所述锄具6上设有小桶7,所述种植装置4的两端设有转轮8,所述转轮8设于长型轨道9中,所述种植装置4与正反转电机10电性连接,所述正反转电机10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各所述锄具6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各所述转轴5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三脚架2与所述支撑柱3均为钢铁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长型轨道9与所述支撑柱3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和大棚本体1内部的三脚架2,三脚架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柱3固定焊接,三脚架2与支撑柱3均为钢铁材料制成的,大棚本体1中设置有种植装置4,种植装置4上设置有若干的转轴5,转轴5上设置有若干的锄具6,锄具6上设置有小桶7,种植装置4的两端设置有转轮8,转轮8设置在长型轨道9中,种植装置4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控制器11与正反转正反转电机10电性连接,各锄具6之间的距离位置相等,各转轴5之间的距离相等,具体使用时,按照施工要求,搭建好种植大棚,种植大棚的三角支架有利于大棚的稳固性,在三脚架2的两端设置的支撑柱3支撑起整个三角架,打开与种植装置4连接的正反转电机10,种植装置4接收电能,开始工作,种植装置4上设置的若干转轴5同一频率开始旋转,转轴5上等距分布的锄具6在旋转过程中,接触到大棚内的土地,一定时间后,控制器11控制正反转电机10停止旋转,种植装置4两端设置的滑轮滑出大棚,在每个锄具6上设置有小桶7,在小桶7中放置一定数量的种子,滑轮沿着轨道,按照原路返回,控制器11控制正反转电机10启动,转轴5再次转动,转动时,小桶7中的种子因为重力作用,掉入到预先挖好的小坑中,控制器11控制转轴5反向转动,锄具6反向转动,使泥土填充到原来的小坑中,完成自动化种植的工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