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贝壳的植被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7440发布日期:2018-08-31 19:3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贝壳的植被垫,更具体地,涉及通过循环利用被分类为是产业废弃物的贝壳(蛤蜊贝壳、牡蛎贝壳等),而附加除潮功能,以在保温、保湿、营养供给及保管过程中,防止种子早期发芽的现象,从而,通过改善垫子结构,使贝壳循环利用处理量出现跨越式增长的一种利用贝壳的植被垫。



背景技术:

在贝类水产品加工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贝壳通常被分类为是产业废弃物,目前,待处理的贝类量高达48万吨,而且每年新生的贝类废弃物也达13万吨,当前,因其恶臭问题和渗滤液问题而面临困难。为此,很多领域正在适用利用贝壳的建筑用内外包装材料,如隔音材料、断热材料、蓄热材料等,但是,事实上其消费量极为少量,近期,为了将含于贝壳的钙及各种有机物用作为天然肥料,贝壳的使用范围还扩散至植被垫领域。

适用了贝壳的植被垫的传统技术中,专利注册号第10-1142191号中已经记载有:由无纺布层、种子层、棉花网层、第1生物降解网层构成的植被垫,通过在无纺布层的上面涂覆包括畜粪、黄土、贝壳粉末、锯末、淀粉、水的营养供给组合物,以形成堆肥层,使得植物植入以后能够获取稳定的水分及养分,从而能够稳定繁育植物。

但是,上述传统技术虽然是将包括有贝壳的堆肥层适用到了植被垫上,但是,仔细观察构成其堆肥层的混合比例的话,可知,其混合了20重量%畜粪、30重量%黄土、20重量%贝壳粉末、10重量%锯末、10重量%淀粉、10重量%水,其贝壳的使用量极为少量,因此,实际为,无法完全起到产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作为天然肥料的功能。

不仅如此,为了缩短生物降解所需时间和提高其吸收率,贝壳以粉末状的形态被循环使用,而为了避免将其适用于植被垫上时被流失掉,要将贝壳粉末与水一起混合,并涂层形成堆肥层,如此一来,会使得其制造工艺及设备复杂,尤其是,当包括于堆肥层的水分增加及雨季垫子的内部湿度升高时,种子会在短时间内发芽,如此一来,就存在难以确保库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课题

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所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贝壳的植被垫,其目的在于,通过循环利用被分类为是产业废弃物的贝壳,而附加了能够在保温、保湿、营养供给及保管过程中避免种子早期发芽现象的除潮功能,从而改善了垫子的结构,使得贝壳的循环使用处理量跨越式增长。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特征在于,由保湿层1、种子层2、种子保护层3、保温层4及保护网5叠层构成,所述种子保护层3和保温层4之间配置有形成有多个隔间22的口袋网层20,以储藏贝壳粉末10,所述口袋网层20被配置为,借助网组织的经、纬纱线形成隔间22侧壁区划,借助经、纬纱粗度形成高度方向的隔间22区划,借助保温层4和种子保护层3收尾其隔间22的上下部,所述被叠层的各个层通过缝制线30被复合处理,以一体型地形成。

这时,所述口袋网层20被配置为,由黄麻网、稻草垫形成,或者由包含聚乳酸(PLA)树脂及PBS系树脂、无机物形成的生物降解性原纱网组织形成,以待施工完毕后,经10~14个月之后,被自然分解。

另外,所述保湿层1为,通过打绵包含聚乳酸(PLA)树脂及PBS系树脂、无机物而形成的生物降解性原纱而形成,种子层2为,通过将种子涂覆于保湿层1的上部而形成,保温层4收尾种子层2的上部,且保温层4为,通过打绵包括椰壳纤维、棕、树皮、黄麻、稻草、落叶的天然素材当中的至少1种而形成,保护网5设于保温层4的上部,以一体式地支撑保湿层1及种子层2、保温层4。

另外,所述种子保护层3由形成有通气孔的浆料或生物降解性胶片形成。

发明效果

通过以上所述的构成及作用,本发明为,通过将贝壳粉末隔离收容于口袋网层的隔间,从而,能够避免在搬运及施工作业过程中的贝壳粉末的流失及偏移现象,尤其是,通过循环利用被分类为是产业废弃物的贝壳粉末,使其综合具备保温、保湿、营养供给功能,同时,根据口袋网层的纬、经纱粗度及组织密度,使得隔间尺寸弹性地扩张,从而,具有使得贝壳循环使用的处理量跨越式增长的效果。

而且,本发明为,将植被垫以卷状形态保管时,通过由贝壳粉末形成的口袋网层所具有的除潮功能,而能够避免雨季种子的早期发芽现象,从而,具有优秀的保管性,且考虑到旺季,能够确保大量库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贝壳的植被垫的整体构成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贝壳的植被垫的口袋网层的构成扩大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贝壳的植被垫的卷状形态的保管状态的构成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贝壳粉末

20:口袋网层

22:隔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

涉及根据本发明的利用贝壳的植被垫,该利用贝壳的植被垫通过循环利用被分类为是产业废弃物的贝壳,从而附加了在保温、保湿、营养供给及保管过程中防止种植早期发芽现象的除潮功能,改善了垫子结构,为了使得贝壳循环利用处理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其主要构成包括:由保湿层1、种子层2、种子保护层3、保温层4、保护网5构成的植被垫及形成有隔间22的口袋网层20。

根据本发明的植被垫被配置为,叠层有保湿层1、种子层2、种子保护层3、保温层4及保护网5。所述保湿层1为通过打绵生物降解性原纱来形成,所述生物降解性原纱形成为,包括:聚乳酸(PLA)树脂及PBS系树脂、无机物。保湿层1与地面接触,以吸取水分,被吸收的水分则供给至种子,以促进初期发芽同时,避免因干旱引起的坏死。

其中,聚乳酸(PLA)是指,以单体构成的乳酸(Lactic acid)的所有聚合物,PLA树脂根据同分异构体D-Lactide、L-Lactide含量及排列(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其热性质及物理特性等会发生变化。

而且,聚乳酸(PLA)树脂的熔融指数(MI)优选为,10~50g/10min(230℃,2.16kg载重),利用DSC检测的熔融点(Tm)优选为,145~230℃。另外,所述PBS系树脂的熔融指数优选为,1~20g/10min(190℃,2.16kg载重)。所述熔融指数越小,虽然越能够赋予纤维硬度和较低的延伸率,但是,也会使其黏度降低,因此会降低其加工性,而当熔融指数过高时,则又会降低纤维硬度,而且还存在难以实施纺丝的问题。

又,PBS树脂优选为,对PBS(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A(Polybutylene Succinate-co-adipate)或者PBSF(Polybutylene succinate fumaric)进行单独熔融或者混合熔融1以上。

而且,熔融所述聚乳酸(PLA)树脂和PBS系树脂混合物时,会添加无机物进行熔融,其中,可混合白云母、金云母、硫酸钡、二氧化钛、滑石(Talc)、碳酸钙(CaCO3)等的无机粒子1以上。当通过混合所述无机物来制造纤维时,具有可抑制填充(Filler)或者结晶化的效果。

熔融所述混合物时的混合比例为:聚乳酸(PLA)树脂、PBS树脂及无机物分别以50~92重量%、7~45重量%及1~5重量%进行混合。所述范围内制造的纤维的物理性质优秀,而且制造无纺布时具有梳理性优秀的特点。

上述事项中,生物降解性原纱使用原纱布或者棉花的形态,将其切开并投入到组合机,使其膨胀化的同时解开其块状形态,并利用抽气机送入料斗。被送入到料斗的生物降解性原纱,定量供给至打棉机,以展开的状态实施打棉,从而形成保湿层1。

保湿层1的自然分解会延迟到用于成活种子根部所需的2~4年,以防止施工面的水土流失及早期粪溉现象的同时,通过从地面吸收水分来供给水分,从而能够促进种子的初期发芽率及繁育,与此同时,伴随着根部的生长,其生物降解性原纱被松开,从而能够使得植物的根部易于通过保湿层,且无损伤地植入于地中,当根部成活活性化之后,其生物分解性原纱会被自然分解,从而,为植物提供养分。

另外,所述种子层2为,通过在保湿层1的上部涂覆种子而形成,该等工程通过自动化工程,通过传送带形成保湿层1之后,继而,涂覆种子,以形成种子层2的方式形成。

这时,所述种子层2借助所述种子保护层3而收尾其上部,其中,种子保护层3由形成有通气孔的浆料或生物降解性胶片形成,以使其能够具有防止种子流动(搬运或施工过程中种子脱离及朝向一侧汇集的现象)的功能、将在后面叙述的用于防止储藏于口袋网层的贝壳粉末流失的功能、种子层内部除潮功能。

另外,所述保温层4收尾所述种子层2,其通过打绵包括椰壳纤维,棕、树皮、黄麻、稻草、落叶的天然素材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保温层4为,切开植物性天然素材并投入到组合机,并将其膨胀化的同时解开其块状形态,并利用抽气机送入料斗,被送入到料斗的天然素材被定量供给至打棉机,以展开的状态实施打棉,从而形成保温层4。

这时,椰壳、棕、树皮、黄麻都是依赖于进口的品目,因此价格浮动较大,且难以确保库存,所以,可利用易于从周围确保的稻草、落叶作为主要原料予以替代。

从而,从施工完毕后,到发芽为止,保温层4以覆盖种子的状态,不仅起到保温及防止水分过多蒸发的功能,而且,当种子萌芽时容易扩张其组织,从而防止幼苗受损,另外,当种子发芽后1~2年之间被自然分解掉,从而起到天然营养成分的功能。

另外,所述保护网5设于所述保温层4的上部,用于一体化地支撑保湿层1及种子层2、保温层4。保护网5同样使用与用于形成保湿层的生物降解性原纱等同的原纱,并将该原纱以网状形态纺织,而形成保护网5,当以重叠植被垫的方式施工时,通过从上部固定保护网5的方式,将整个植被垫固定于地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口袋网层20设于种子保护层3和保温层4之间,并形成有多个隔间22,以供储藏贝壳粉末10。口袋网层20由黄麻网、稻草形成,或者由包括聚乳酸(PLA)树脂及PBS系树脂、无机物而形成的生物降解原纱网组织形成,施工完毕后10~14个月之后,会被自然分解。即,口袋网层20的形成网的网孔的空间构成了隔间22,作为一实施例,口袋网层20为,借助网组织的纬、经纱线形成隔间22侧壁区划,并借助其纬、经纱粗度形成高度方向的隔间22区划,并借助保温层4和种子保护层3收尾其隔间22上下部。

另外,使用稻草垫形成所述口袋网层20时,将稻草作为纬纱,以经纱方向进行缝制处理,以在稻草和稻草之间的缝隙上形成隔间22。

就制造工艺而言,当保湿层1借助传送带移送的过程当中,种子层2和种子保护层3会连续形成,继而,在种子保护层3的上部形成口袋网层20,这时,口袋网层20的隔间22底部借助种子保护层3呈收尾状态,然后,被供给至口袋网层20上部的贝壳粉末10被储藏于隔间22,这时,贝壳粉末10的投入量等同于口袋网层20的厚度。继而,口袋网层20的上部则以叠层有保温层4及保护网5的状态,通过缝制线30被复合处理,从而构成一体型植被垫。

这时,形成所述缝制线30的缝制原纱,优选为,使用所述生物降解性原纱,缝制线30与保护网5一起,整体性地捆绑和支撑植被垫的各个层,尤其是,由口袋网层20的经纱和缝制线30,将隔间22朝向经纱方向进行细分化,从而,防止贝壳粉末的流失及提高隔间22的耐久性。

如上所述,贝壳粉末10收容并储藏于形成于所述口袋网层20的多个隔间22的内部,通过在植被垫的内部空间形成天然粉末层21,当现场施工完毕之后,与所述保温层4一起,提高冬季保温效果,又,与保湿层1一起,延长水分的蒸发的同时,遇到雨季时,通过吸收并保留水分,而有助于缓解干旱,之后,被自然分解并用作为植物营养供给肥料。

而且,所述隔间22为,根据口袋网层20的经、纬纱粗度及组织密度,其尺寸能够弹性扩张,从而,具有使得被分类为是产业废弃物的贝壳的循环利用处理量出现跨越式增长的优点。

尤其是,储藏于所述隔间22的贝壳粉末10,以干燥的状态,在粒子之间形成无数个气孔,从而,借助贝壳本身自带的气孔,当植被垫制造完成之后以卷状形态予以保管时,能够起到吸收水分的除潮功能,从而,能够使得垫子内部具有时刻保持干燥状态的耐湿性,从而,不仅能够防止雨季种子的早期发芽现象,而且因其优秀的保管性,而具有应对旺季的确保大量库存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