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溴硝醇的增效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672发布日期:2018-07-10 20:14阅读:16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溴硝醇(bronopol)2-溴-2-硝基-1,3-丙二醇,c3h6brno4,防治多种植物病原细菌。

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均属于常用的杀菌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的病害上。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溴硝醇与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溴硝醇与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农药残留低、效果好的含有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80︰1~1︰80,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溴硝醇,活性成分b选自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中之一种,其中活性成分b还可以为环唑醇、氟硅唑、粉唑醇、亚胺唑、种菌唑、灭菌唑、氟菌唑、咪唑菌酮、多菌灵、氰霜唑中之一种,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较优重量比为35︰1~1︰40;其中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提出的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禾谷类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云纹病、网斑病、根腐病、叶斑病、黑星病、黑臂病、锈病、灰霉病、赤霉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枯萎病、纹枯病、褐腐病、叶枯病、疫病、黑胫病、黑痘病、斑枯病、褐斑病、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黑穗病、轮纹病、白腐病、恶苗病、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或菌核病。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优选为5%~80%。

所述的含溴硝醇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用途。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崩解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或微囊悬浮-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8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9%、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8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10%、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05~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1%~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溶剂1%~30%、乳化剂1%~12%、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1%~10%、分散剂2%~10%、溶剂1%~10%、乳化剂1%~7%、ph调节剂0.01%~5%、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2%、分散剂1%~12%、湿润剂1%~8%、有机溶剂1%~15%、乳化剂1%~6%、消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溴硝醇与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2)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禾谷类作物、绿肥牧草作物上云纹病、网斑病、根腐病、叶斑病、黑星病、黑臂病、锈病、灰霉病、赤霉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枯萎病、纹枯病、褐腐病、叶枯病、疫病、黑胫病、黑痘病、斑枯病、褐斑病、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黑穗病、轮纹病、白腐病、恶苗病、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或菌核病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5可湿性粉剂

将溴硝醇、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5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1中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换为戊唑醇、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均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16~30水分散粒剂

将溴硝醇、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6~30各组分及含量

将表2中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环唑换为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均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31~44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溴硝醇、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31~44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3中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环唑换为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均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45~54悬乳剂

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溴硝醇,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溴硝醇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表4实施例45~54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4中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换为戊唑醇、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均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55~62水乳剂

将溴硝醇、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5。

表5实施例55~62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5中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换为戊唑醇、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均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63~66微囊悬浮剂

将溴硝醇、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6。

表6实施例63~65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66~68微囊悬浮-悬浮剂

将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的水相溶液中,制成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溴硝醇,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悬浮剂,然后将悬浮剂加入到微胶囊悬浮剂的水相溶液中,去离子水补足余量,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7。

表7实施例67~68各组分及含量

表6-7中活性成分b包括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唑醇、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a为溴硝醇;b选自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水稻稻瘟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硝醇与己唑醇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8溴硝醇与己唑醇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8可知,溴硝醇与己唑醇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稻瘟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溴硝醇与己唑醇的配比在1︰10~1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3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己唑醇的优选配比为10:1、9:1、8:1、7:1、6︰1、5︰1、4︰1、3︰1、2︰1、1︰1、1︰2、2:5、1︰3、1︰4、1︰5、1︰6、1︰7、1︰8、1︰9、1︰10尤其是当溴硝醇与己唑醇重量比为4: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香蕉叶斑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硝醇与氟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9溴硝醇与氟环唑复配对香蕉叶斑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9可知,溴硝醇与氟环唑配比在1︰80~80︰1时对香蕉叶斑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溴硝醇与氟环唑的配比在1︰15~3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氟环唑的优选配比为30:1、25:1、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2:5、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尤其是当溴硝醇与氟环唑重量比为8: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小麦白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硝醇与丙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0溴硝醇与丙环唑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溴硝醇与丙环唑配比在1︰80~80︰1时对小麦白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溴硝醇与丙环唑的配比在1︰7~2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丙环唑的优选配比为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2:5、1︰3、1︰4、1︰5、1︰6、1︰7,尤其是当溴硝醇与丙环唑重量比为12: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黄瓜炭疽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硝醇与苯醚甲环唑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1溴硝醇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对黄瓜炭疽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1可知,溴硝醇与苯醚甲环唑配比在1︰80~80︰1时对黄瓜炭疽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溴硝醇与苯醚甲环唑的配比在1︰10~3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苯醚甲环唑的优选配比为30:1、25:1、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2:5、1︰3、1︰4、1︰5、1︰6、1︰7、1︰8、1︰9、1︰10,尤其是当溴硝醇与苯醚甲环唑重量比为4: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病害:水稻恶苗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硝醇与三环唑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2溴硝醇与三环唑复配对水稻恶苗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2可知,溴硝醇与三环唑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恶苗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溴硝醇与三环唑的配比在1︰15~3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三环唑的优选配比为30:1、25:1、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2:5、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尤其是当溴硝醇与三环唑重量比为3: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七:

供试病害:苹果斑点落叶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溴硝醇与戊唑醇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3溴硝醇与戊唑醇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3可知,溴硝醇与戊唑醇配比在1︰80~80︰1时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溴硝醇与戊唑醇的配比在1︰10~30︰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戊唑醇的优选配比为30:1、25:1、20: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2:5、1︰3、1︰4、1︰5、1︰6、1︰7、1︰8、1︰9、1︰10,尤其是当溴硝醇与戊唑醇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自配)、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市购)、10%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市购)、12.5%氟环唑悬浮剂(市购)、25%丙环唑乳油(市购)、1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市购)、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市购)。

应用实施例八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水稻稻瘟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7天、14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第二次施药后调查作物的生长率。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由表14可以看出,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药前调查小麦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7天、14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由表15可以看出,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根腐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药前调查黄瓜炭疽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7天、14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6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由表16可以看出,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炭疽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一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番茄香蕉叶斑病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7天、14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7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由表17可以看出,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二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恶苗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水稻恶苗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7天、14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8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防治水稻恶苗病药效试验

由表18可以看出,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螟虫,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三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药前调查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7天、14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9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药效试验

由表19可以看出,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溴硝醇与部分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苹果叶斑病、黑星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防效期长。同时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溴硝醇与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三环唑、戊菌唑、腈菌唑、丙硫菌唑、甲基硫菌灵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疫病、炭疽病、叶枯病、白粉病、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纹枯病、稻瘟病、锈病或恶苗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6%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