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24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桑蚕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



背景技术: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养蚕取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现今桑蚕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桑园面积不断扩大,养蚕数量不断增加。

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桑蚕产业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严峻问题。为了缓解劳动力紧张矛盾,推行一种高效高产的小蚕养殖方法,迫在眉睫。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充分说明了饲养好小蚕的重要性。

为了能让广大蚕农方便合理地安排桑蚕生产,人们发明了小蚕共育方法。小蚕共育就是在共育点集中繁育小蚕,将小蚕培养至三龄蚕后,卖给蚕农,蚕农不需要自行培育小蚕,因而能更合理地按阶梯形批次养蚕。小蚕共育的目的就是保证小蚕蚕头数量充足、生长发育整齐、体质强健,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通过小蚕共育,蚕农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养育出更多批次的桑蚕,创造更大的财富。

然而,现有的小蚕共育技术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不细致的操作方法,导致培育方法用工多、安全系数低、蚕种产量低、蚕茧质量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小蚕共育技术的操作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不细致,导致培育方法用工多、安全系数低、蚕种产量低、蚕茧质量差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包括收蚁操作和小蚕饲育操作,上述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摊种、黑暗保护、感光、给孵出桑、提网以及未孵化蚕卵处理;上述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采叶、调桑、试喂和给桑。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摊种步骤包括:将蚕卵倒在蚕盒中并均匀摆放为分隔的区域,将各区域蚕卵扫平并在区域外围播撒一圈回潮石灰粉;上述黑暗保护步骤包括:将蚕盒上下对齐叠放,并用湿润、隔光的布料笼盖,蚕室内保持阴暗;上述感光步骤包括:蚁蚕孵化后的第三天早上4~5点,将蚕盒上的布料揭开,并将蚕盒上下交错叠放,蚕室内保持光亮;上述给孵出桑步骤包括:感光当天早上7点,将小蚕网铺在蚕盒内,再在孵出蚁蚕的各区域铺上收蚁薄膜网,随即在收蚁薄膜网上均匀撒上孵出桑,中午12点第二次给桑;上述提网步骤包括:感光当天下午4点,将收蚁薄膜网卷起,转移到另一个盒底为浅色的空蚕盒内,再将收蚁薄膜网重新展开铺平,随即扩大蚕座,取出收蚁薄膜网;上述未孵化蚕卵处理步骤包括:将未孵化的蚕卵集中,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并补催青,第二天收蚁。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采叶步骤包括:在贮桑池内底部垫上竹席,采回桑叶,剔除虫口叶、腐烂叶,将剩下的鲜叶放入贮桑池中,并在贮桑池顶部盖上湿布,贮桑池中用活水贮桑;上述调桑步骤包括:从贮桑池中取出桑叶,淘洗干净并甩干,根据小蚕龄期情况切叶;上述试喂步骤包括:将桑叶切细拌匀,对10头以内的小蚕进行试喂,观察小蚕无中毒现象1~2小时后正式给桑;上述给桑步骤包括:按照先撒周边再撒中央的顺序,将切叶均匀撒入蚕盒,将堆叠的桑叶轻扫拨开,每天给桑4次,以下次给桑时蚕盒内有20%的余叶为量,每次给桑前将各蚕盒的叠放位置交换调整1次。

本发明优选地,各蚕期给桑量为:收蚁及各龄期饷食时撒蚕头面积0.5倍量桑叶,各龄期少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各龄期中食期撒蚕头面积1.5倍量桑叶,各龄期盛食期撒蚕头面积2倍量桑叶,各龄期减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小蚕饲育操作还包括除沙步骤:在蚕盒中撒入石灰粉,等小蚕爬动30分钟后铺上小蚕网,在小蚕网上均匀撒上方块叶,等小蚕爬上小蚕网后,连网将小蚕移入另一个清洁蚕盒内,即可对小蚕转移前的蚕盒进行除沙;1龄期不除沙,2龄期除沙1次,3龄期除沙1次。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小蚕饲育操作还包括眠起处理步骤:眠蚕数量达到总蚕量70%时,停止给桑;出现起蚕时撒入三七糠或石灰粉;小蚕全部眠醒后,撒入防僵粉,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并给桑;饷食选用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控制温度比食桑期低2℉,干湿差控制在0.5~1℃,从停止给桑到出现起蚕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3%~85%。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收蚁操作和上述小蚕饲育操作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方法为: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收蚁操作和上述小蚕饲育操作中的用叶标准为: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收蚁操作开始前,还包括前期消毒步骤:取市售的“消毒王”1~5体积份,兑水50~100体积份,充分搅拌后,取澄清液对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并用硫磺或福尔马林在蚕室中熏蒸,密闭4天后通风换气直至无异味。

本发明优选地,上述小蚕饲育操作还包括蚕期消毒步骤:每天为蚕室通风换气4~6次,每次15~20分钟;进入蚕室前在鞋底踩上一层石灰;收蚁当天傍晚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食桑期间每天早上用防僵粉、傍晚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春季、晚秋早晚用防僵粉或石灰粉各进行1次蚕体、蚕座消毒;夏季、早秋、正秋1龄期只在早上用防僵粉或石灰粉进行1次蚕体、蚕座消毒,2龄期早晚各进行1次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或隔天使用氯制剂,对蚕室的地面和蚕具消毒1次;1龄期第二天傍晚,取1~2重量份的硫磺和10~20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通风换气;2龄期第二天傍晚,取3~4重量份的硫磺和20~30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通风换气。

共育前消毒必须在领蚕前7天完成,领蚕前3天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蚕室内无异味为止,确保蚕种安全。共育前的消毒方法为:一清扫、二浸泡、三清洗、四消熏、五曝晒,即:对蚕室内清扫后用消毒药水或石灰水浸泡蚕具,消毒时对蚕室、蚕具、贮桑池和蚕房四周喷洒均匀、周到,使蚕室、蚕具保持湿润状态半小时以上,每平方米用药量为0.3~0.5千克,在蚕室、蚕具上的药水未干前或干后重新用清水喷湿清洗,再用硫磺、柏树枝或福尔马林在密闭的蚕室内熏蒸1~2昼夜,之后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蚕室温度在75℉(24℃)。

在摊种时,如果蚕卵有剩余则按标准卵量摊种,另外称取0.5克蚕卵放置在黑纸或红纸上包种做观察区。将摊好蚕种的蚕盒重叠,原则上不超过10盒。收蚁时温度控制在25℃左右,给桑后将温度逐步升到饲养目的温度27℃。感光时,为使感光效果更好,应增设一个移动节能灯,位置离地2尺左右,若蚕盒堆叠较高,应降低蚕盒的高度,既利于感光又利于操作。第一次给桑应在早上8点前结束,有蚁蚕的地方都要有桑叶。取出收蚁薄膜网后,在下午6点前消毒15分钟,再给第三次桑叶。对未孵化的蚕卵作集中处理时,石灰不能混入蚕卵中。

坚持不采田边、路边等易受污染叶和虫口叶,采小蚕专用桑,如新一之濑或大小蚕兼用桑实钴11-6、白油桑,并按要求采各适龄适熟偏嫩叶,每次采叶确保同一桑品种。采回的桑叶,用贮桑池活水贮桑,以延长桑叶的保鲜时间。

由于小蚕对病原抵抗力弱,饲喂的桑叶需全程消毒。注意桑叶消毒后4小时内喂蚕,确保桑叶新鲜不变质。对1~3龄蚕用切叶,方块叶大小为蚕体长度的1.5倍,其中3龄盛食期可用粗切叶或木梳叶。

为防止农药中毒,在每次给桑前必须先用少量蚕进行试喂,观察1小时以上无中毒现象发生方可正式给桑。

给桑时,做到“一撒二匀三补”,即先撒桑叶,再将桑叶整理均匀,没有桑叶覆盖的地方补充撒桑,给桑时手距蚕座约一尺高,均匀地将切叶撒入蚕座,先周边后中央,再用鹅毛清扫桑叶较厚处,最后将周边零散桑叶团拢,整理蚕座。

以收蚁定座和二龄起除定座为主,每天中午、下午给桑前各进行一次匀蚕,每次给桑时,桑叶略往蚕座四周边缘靠,使蚕头分布均匀,小蚕食桑均匀,既可促进小蚕发育整齐,增强蚕体强健度,又可有效控制蚕体拥挤造成相互抓伤,减少小蚕感染蚕病的几率。

对眠起的处理应贯彻“迟止桑、迟饷食”技术,促使蚕体发育整齐。迟止桑:即当一批蚕中有70%的眠蚕时,停止给桑,夏秋季适当偏早,见起蚕时再撒“三七糠”后石灰粉止桑,这样可保持蚕座干燥,有利于群里眠蚕生理需求。迟饷食:即在同一批或同一盒中,小蚕全部眠醒嘴巴变黑褐色,同时不见有眠蚕时,用防僵粉对起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后给桑,饷食用叶要求新鲜、适熟偏嫩。

对眠起的处理还应做好眠中保护,小蚕眠中较食桑期温度降低1~2℉(0.5~1℃),停止给桑到见起蚕期间,相对湿度控制在80%,见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3%~85%,眠中要保持蚕室安静,防止震动和强风直吹,空气要新鲜,光线偏暗,切记强光、偏光照射。

2眠期根据小蚕发育和天气情况确定发蚕时间,及时通知蚕农领蚕。3龄饷食后,温度逐步调到自然温度,给一次桑约3小时左右即可发蚕。

本发明至少能够达到一项以下有益效果:

1.有利于节省用工: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小蚕共育法后,将3龄前的小蚕集中专业化孵化饲育,比分散的孵化饲养单张卵量节省用工2.2个。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卵量定蚁蚕两桑引收蚁法收蚁,每50张蚕种收蚁只需2人配合1小时完成,而传统的小蚕网或布料收蚁法需4人配合2小时完成,节省用工3倍以上,在收蚁时间上,本发明所述的卵量定蚁蚕两桑引收蚁法一天能全部收蚁完毕,而传统的应用布料收蚁法需要3天才能收蚁完毕,节约2天时间。

2.有利于提高桑蚕饲育的安全系数:

小蚕共育应用标准化的共育技术,保证小蚕饲育环境的规范化,饲育用桑叶的标准化,同时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极大地降低了小蚕发生损伤的几率。相对于传统的布料收蚁法,本发明所述的卵量定蚁蚕两桑引收蚁法不需用生石灰消毒,避免了因生石灰使用量掌握不足对蚁蚕造成脱水的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了饲育的安全系数。

3.有利于提高蚕种产量: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在饲育过程中不需传统方法采用的震动、毛扫和堆积分量,避免了在震动、毛扫和堆积分量过程中,机械运动和发热损伤小蚕,保证了蚕种的产量。小蚕共育饲育时,按标准化饲育和全程消毒,使小蚕的整齐度相比传统法提高10%以上,小蚕带毒少,蚕体健壮,不易发生病毒感染,小蚕数量相比传统法增产28%以上,张蚕种单产由传统法的不足35千克增加到45千克。

4.有利于增加蚕农养蚕饲养量和养蚕收入:

传统养蚕法中,2个壮劳动力一季只能饲养2张蚕种的养蚕量,单产只能达到35kg,产出蚕茧的质量较差、品质较低,平均售价约35元/千克,普通蚕农一季养蚕收入约2450元。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后,因小蚕在3龄前集中饲育,蚕农可以利用该段时间进行桑园及养蚕设施完备工作,2个壮劳动力一季能饲养4张蚕种的养蚕量,单产可达到45千克,产出蚕茧的质量能够达到优质蚕茧标准,平均售价达到42元/千克,普通蚕农一季养蚕收入达到7560元,一季收入增加5110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卵量定蚁蚕量桑引收蚁法的小蚕共育方法,包括收蚁操作和小蚕饲育操作,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摊种、黑暗保护、感光、给孵出桑、提网以及未孵化蚕卵处理;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采叶、调桑、试喂和给桑。

实施例1

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

摊种:取长1.1米、宽0.8米的蚕盒,垫上黑纸,黑纸有颜色的一面向下,将蚕卵倒在蚕盒中并均匀摆放为4个小区,用鹅毛将各小区的蚕卵扫平并形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在各小区的蚕卵外围播撒一圈宽2厘米、厚1毫米的回潮的石灰粉,石灰粉的边缘距离长方形蚕卵边6厘米;

黑暗保护:将摊好蚕卵的蚕盒上下对齐叠放,并将湿润的黑布笼盖在叠放的蚕盒上,将门窗处的光线完全遮蔽;

感光:蚁蚕孵化后的第三天早上4点打开电灯,将笼盖在蚕盒上的黑布揭开,并将蚕盒上下交错叠放;

给孵出桑:在感光当天早上7点,将消过毒的小蚕网铺在蚕盒内,再在孵出蚁蚕的各小区铺上收蚁薄膜网,随即在收蚁薄膜网上均匀撒上孵出桑,中午12点时第二次给桑;

提网:在感光当天下午4点,将收蚁薄膜网按顺时针方向卷起,转移到另一个垫有白纸的空蚕盒内,再按逆时针方向将收蚁薄膜网重新展开铺平,随即扩大蚕座,取出收蚁薄膜网;

未孵化蚕卵处理:将未孵化的蚕卵集中,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并补催青,第二天收蚁。

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叶:在贮桑池内底部垫上竹席,采回桑叶,剔除虫口叶、腐烂叶,将剩下的鲜叶放入贮桑池中,并在贮桑池顶部盖上湿布,贮桑池中用活水贮桑;

调桑:从贮桑池中取出桑叶,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甩干,根据小蚕龄期情况切叶;

试喂:在给桑前1小时,将桑叶切细拌匀,对10头小蚕进行试喂,观察小蚕无中毒现象后方可正式给桑;

给桑:换鞋踏石灰入室,洗手给桑,按照先撒周边再撒中央的顺序,将切叶均匀撒入蚕盒,用鹅毛将堆叠的桑叶清扫拨开,每天给桑4次,以下次给桑时蚕盒内有20%的余叶为量,每次给桑前将各蚕盒的叠放位置交换调整1次,蚕盒内的给桑量为:收蚁及各龄期饷食时撒蚕头面积0.5倍量桑叶,各龄期少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各龄期中食期撒蚕头面积1.5倍量桑叶,各龄期盛食期撒蚕头面积2倍量桑叶,各龄期减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

除沙步骤包括:在蚕盒中撒入石灰粉,等小蚕爬动30分钟后铺上小蚕网,在小蚕网上均匀撒上方块叶,等小蚕爬上小蚕网后,连网将小蚕移入另一个清洁蚕盒内,即可对小蚕转移前的蚕盒进行除沙;1龄期不除沙,2龄期除沙1次,3龄期除沙1次。

眠起处理步骤包括:当一批小蚕中有70%的眠蚕时,停止给桑,有起蚕时撒入三七糠或石灰粉;当小蚕全部眠醒嘴部变成黑褐色后,撒入防僵粉对蚕体、蚕盒消毒,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并给桑;饷食选用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控制温度比食桑期时低2℉,干湿差控制在0.5℃,从停止给桑到有起蚕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3%。

收蚁和小蚕饲育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方法为:

小蚕各龄期的用叶标准为:

前期消毒步骤包括:取市售的“消毒王”1体积份,兑水50体积份,充分搅拌后,取澄清液对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并用硫磺或福尔马林在蚕室中密闭熏蒸,4天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无异味。

蚕期消毒步骤包括:每天开蚕室门窗通风换气4次,每次15分钟;每次给桑调盒一次;收蚁当天傍晚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食桑期间每天早上用防僵粉、傍晚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春季、晚秋早晚用防僵粉或石灰粉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夏季、早秋、正秋1龄期只在早上用防僵粉或石灰粉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2龄期早晚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或隔天使用氯制剂,对蚕室的地面和蚕具消毒一次;1龄期第二天傍晚,取1重量份的硫磺和10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2龄期第二天傍晚,取3重量份的硫磺和20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

实施例2

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

摊种:取长1.1米、宽0.8米的蚕盒,垫上黑纸,黑纸有颜色的一面向下,将蚕卵倒在蚕盒中并均匀摆放为4个小区,用鹅毛将各小区的蚕卵扫平并形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在各小区的蚕卵外围播撒一圈宽2厘米、厚1毫米的回潮的石灰粉,石灰粉的边缘距离长方形蚕卵边6厘米;

黑暗保护:将摊好蚕卵的蚕盒上下对齐叠放,并将湿润的黑布笼盖在叠放的蚕盒上,将门窗处的光线完全遮蔽;

感光:蚁蚕孵化后的第三天早上4点打开电灯,将笼盖在蚕盒上的黑布揭开,并将蚕盒上下交错叠放;

给孵出桑:在感光当天早上7点,将消过毒的小蚕网铺在蚕盒内,再在孵出蚁蚕的各小区铺上收蚁薄膜网,随即在收蚁薄膜网上均匀撒上孵出桑,中午12点时第二次给桑;

提网:在感光当天下午4点,将收蚁薄膜网按顺时针方向卷起,转移到另一个垫有白纸的空蚕盒内,再按逆时针方向将收蚁薄膜网重新展开铺平,随即扩大蚕座,取出收蚁薄膜网;

未孵化蚕卵处理:将未孵化的蚕卵集中,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并补催青,第二天收蚁。

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叶:在贮桑池内底部垫上竹席,采回桑叶,剔除虫口叶、腐烂叶,将剩下的鲜叶放入贮桑池中,并在贮桑池顶部盖上湿布,贮桑池中用活水贮桑;

调桑:从贮桑池中取出桑叶,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甩干,根据小蚕龄期情况切叶;

试喂:在给桑前1小时,将桑叶切细拌匀,对9头小蚕进行试喂,观察小蚕无中毒现象后方可正式给桑;

给桑:换鞋踏石灰入室,洗手给桑,按照先撒周边再撒中央的顺序,将切叶均匀撒入蚕盒,用鹅毛将堆叠的桑叶清扫拨开,每天给桑4次,以下次给桑时蚕盒内有20%的余叶为量,每次给桑前将各蚕盒的叠放位置交换调整1次,蚕盒内的给桑量为:收蚁及各龄期饷食时撒蚕头面积0.5倍量桑叶,各龄期少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各龄期中食期撒蚕头面积1.5倍量桑叶,各龄期盛食期撒蚕头面积2倍量桑叶,各龄期减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

除沙步骤包括:在蚕盒中撒入石灰粉,等小蚕爬动30分钟后铺上小蚕网,在小蚕网上均匀撒上方块叶,等小蚕爬上小蚕网后,连网将小蚕移入另一个清洁蚕盒内,即可对小蚕转移前的蚕盒进行除沙;1龄期不除沙,2龄期除沙1次,3龄期除沙1次。

眠起处理步骤包括:当一批小蚕中有70%的眠蚕时,停止给桑,有起蚕时撒入三七糠或石灰粉;当小蚕全部眠醒嘴部变成黑褐色后,撒入防僵粉对蚕体、蚕盒消毒,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并给桑;饷食选用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控制温度比食桑期时低2℉,干湿差控制在0.7℃,从停止给桑到有起蚕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3%。

收蚁和小蚕饲育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方法为:

小蚕各龄期的用叶标准为:

前期消毒步骤包括:取市售的“消毒王”2体积份,兑水60体积份,充分搅拌后,取澄清液对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并用硫磺或福尔马林在蚕室中密闭熏蒸,4天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无异味。

蚕期消毒步骤包括:每天开蚕室门窗通风换气4次,每次16分钟;每次给桑调盒一次;收蚁当天傍晚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食桑期间每天早上用防僵粉、傍晚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春季、晚秋早晚用防僵粉或石灰粉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夏季、早秋、正秋1龄期只在早上用防僵粉或石灰粉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2龄期早晚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或隔天使用氯制剂,对蚕室的地面和蚕具消毒一次;1龄期第二天傍晚,取1重量份的硫磺和12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2龄期第二天傍晚,取3重量份的硫磺和22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

实施例3

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

摊种:取长1.1米、宽0.8米的蚕盒,垫上黑纸,黑纸有颜色的一面向下,将蚕卵倒在蚕盒中并均匀摆放为4个小区,用鹅毛将各小区的蚕卵扫平并形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在各小区的蚕卵外围播撒一圈宽2厘米、厚1毫米的回潮的石灰粉,石灰粉的边缘距离长方形蚕卵边6厘米;

黑暗保护:将摊好蚕卵的蚕盒上下对齐叠放,并将湿润的黑布笼盖在叠放的蚕盒上,将门窗处的光线完全遮蔽;

感光:蚁蚕孵化后的第三天早上4点打开电灯,将笼盖在蚕盒上的黑布揭开,并将蚕盒上下交错叠放;

给孵出桑:在感光当天早上7点,将消过毒的小蚕网铺在蚕盒内,再在孵出蚁蚕的各小区铺上收蚁薄膜网,随即在收蚁薄膜网上均匀撒上孵出桑,中午12点时第二次给桑;

提网:在感光当天下午4点,将收蚁薄膜网按顺时针方向卷起,转移到另一个垫有白纸的空蚕盒内,再按逆时针方向将收蚁薄膜网重新展开铺平,随即扩大蚕座,取出收蚁薄膜网;

未孵化蚕卵处理:将未孵化的蚕卵集中,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并补催青,第二天收蚁。

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叶:在贮桑池内底部垫上竹席,采回桑叶,剔除虫口叶、腐烂叶,将剩下的鲜叶放入贮桑池中,并在贮桑池顶部盖上湿布,贮桑池中用活水贮桑;

调桑:从贮桑池中取出桑叶,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甩干,根据小蚕龄期情况切叶;

试喂:在给桑前1小时,将桑叶切细拌匀,对8头小蚕进行试喂,观察小蚕无中毒现象后方可正式给桑;

给桑:换鞋踏石灰入室,洗手给桑,按照先撒周边再撒中央的顺序,将切叶均匀撒入蚕盒,用鹅毛将堆叠的桑叶清扫拨开,每天给桑4次,以下次给桑时蚕盒内有20%的余叶为量,每次给桑前将各蚕盒的叠放位置交换调整1次,蚕盒内的给桑量为:收蚁及各龄期饷食时撒蚕头面积0.5倍量桑叶,各龄期少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各龄期中食期撒蚕头面积1.5倍量桑叶,各龄期盛食期撒蚕头面积2倍量桑叶,各龄期减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

除沙步骤包括:在蚕盒中撒入石灰粉,等小蚕爬动30分钟后铺上小蚕网,在小蚕网上均匀撒上方块叶,等小蚕爬上小蚕网后,连网将小蚕移入另一个清洁蚕盒内,即可对小蚕转移前的蚕盒进行除沙;1龄期不除沙,2龄期除沙1次,3龄期除沙1次。

眠起处理步骤包括:当一批小蚕中有70%的眠蚕时,停止给桑,有起蚕时撒入三七糠或石灰粉;当小蚕全部眠醒嘴部变成黑褐色后,撒入防僵粉对蚕体、蚕盒消毒,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并给桑;饷食选用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控制温度比食桑期时低2℉,干湿差控制在0.8℃,从停止给桑到有起蚕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4%。

收蚁和小蚕饲育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方法为:

小蚕各龄期的用叶标准为:

前期消毒步骤包括:取市售的“消毒王”3体积份,兑水70体积份,充分搅拌后,取澄清液对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并用硫磺或福尔马林在蚕室中密闭熏蒸,4天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无异味。

蚕期消毒步骤包括:每天开蚕室门窗通风换气5次,每次17分钟;每次给桑调盒一次;收蚁当天傍晚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食桑期间每天早上用防僵粉、傍晚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春季、晚秋早晚用防僵粉或石灰粉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夏季、早秋、正秋1龄期只在早上用防僵粉或石灰粉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2龄期早晚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或隔天使用氯制剂,对蚕室的地面和蚕具消毒一次;1龄期第二天傍晚,取1重量份的硫磺和15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2龄期第二天傍晚,取3重量份的硫磺和25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

实施例4

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

摊种:取长1.1米、宽0.8米的蚕盒,垫上黑纸,黑纸有颜色的一面向下,将蚕卵倒在蚕盒中并均匀摆放为4个小区,用鹅毛将各小区的蚕卵扫平并形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在各小区的蚕卵外围播撒一圈宽2厘米、厚1毫米的回潮的石灰粉,石灰粉的边缘距离长方形蚕卵边6厘米;

黑暗保护:将摊好蚕卵的蚕盒上下对齐叠放,并将湿润的黑布笼盖在叠放的蚕盒上,将门窗处的光线完全遮蔽;

感光:蚁蚕孵化后的第三天早上5点打开电灯,将笼盖在蚕盒上的黑布揭开,并将蚕盒上下交错叠放;

给孵出桑:在感光当天早上7点,将消过毒的小蚕网铺在蚕盒内,再在孵出蚁蚕的各小区铺上收蚁薄膜网,随即在收蚁薄膜网上均匀撒上孵出桑,中午12点时第二次给桑;

提网:在感光当天下午4点,将收蚁薄膜网按顺时针方向卷起,转移到另一个垫有白纸的空蚕盒内,再按逆时针方向将收蚁薄膜网重新展开铺平,随即扩大蚕座,取出收蚁薄膜网;

未孵化蚕卵处理:将未孵化的蚕卵集中,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并补催青,第二天收蚁。

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叶:在贮桑池内底部垫上竹席,采回桑叶,剔除虫口叶、腐烂叶,将剩下的鲜叶放入贮桑池中,并在贮桑池顶部盖上湿布,贮桑池中用活水贮桑;

调桑:从贮桑池中取出桑叶,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甩干,根据小蚕龄期情况切叶;

试喂:在给桑前2小时,将桑叶切细拌匀,对7头小蚕进行试喂,观察小蚕无中毒现象后方可正式给桑;

给桑:换鞋踏石灰入室,洗手给桑,按照先撒周边再撒中央的顺序,将切叶均匀撒入蚕盒,用鹅毛将堆叠的桑叶清扫拨开,每天给桑4次,以下次给桑时蚕盒内有20%的余叶为量,每次给桑前将各蚕盒的叠放位置交换调整1次,蚕盒内的给桑量为:收蚁及各龄期饷食时撒蚕头面积0.5倍量桑叶,各龄期少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各龄期中食期撒蚕头面积1.5倍量桑叶,各龄期盛食期撒蚕头面积2倍量桑叶,各龄期减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

除沙步骤包括:在蚕盒中撒入石灰粉,等小蚕爬动30分钟后铺上小蚕网,在小蚕网上均匀撒上方块叶,等小蚕爬上小蚕网后,连网将小蚕移入另一个清洁蚕盒内,即可对小蚕转移前的蚕盒进行除沙;1龄期不除沙,2龄期除沙1次,3龄期除沙1次。

眠起处理步骤包括:当一批小蚕中有70%的眠蚕时,停止给桑,有起蚕时撒入三七糠或石灰粉;当小蚕全部眠醒嘴部变成黑褐色后,撒入防僵粉对蚕体、蚕盒消毒,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并给桑;饷食选用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控制温度比食桑期时低2℉,干湿差控制在0.9℃,从停止给桑到有起蚕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5%。

收蚁和小蚕饲育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方法为:

小蚕各龄期的用叶标准为:

前期消毒步骤包括:取市售的“消毒王”4体积份,兑水80体积份,充分搅拌后,取澄清液对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并用硫磺或福尔马林在蚕室中密闭熏蒸,4天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无异味。

蚕期消毒步骤包括:每天开蚕室门窗通风换气6次,每次20分钟;每次给桑调盒一次;收蚁当天傍晚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食桑期间每天早上用防僵粉、傍晚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春季、晚秋早晚用防僵粉或石灰粉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夏季、早秋、正秋1龄期只在早上用防僵粉或石灰粉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2龄期早晚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或隔天使用氯制剂,对蚕室的地面和蚕具消毒一次;1龄期第二天傍晚,取2重量份的硫磺和18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2龄期第二天傍晚,取4重量份的硫磺和29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

实施例5

收蚁操作的步骤包括:

摊种:取长1.1米、宽0.8米的蚕盒,垫上黑纸,黑纸有颜色的一面向下,将蚕卵倒在蚕盒中并均匀摆放为4个小区,用鹅毛将各小区的蚕卵扫平并形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在各小区的蚕卵外围播撒一圈宽2厘米、厚1毫米的回潮的石灰粉,石灰粉的边缘距离长方形蚕卵边6厘米;

黑暗保护:将摊好蚕卵的蚕盒上下对齐叠放,并将湿润的黑布笼盖在叠放的蚕盒上,将门窗处的光线完全遮蔽;

感光:蚁蚕孵化后的第三天早上5点打开电灯,将笼盖在蚕盒上的黑布揭开,并将蚕盒上下交错叠放;

给孵出桑:在感光当天早上7点,将消过毒的小蚕网铺在蚕盒内,再在孵出蚁蚕的各小区铺上收蚁薄膜网,随即在收蚁薄膜网上均匀撒上孵出桑,中午12点时第二次给桑;

提网:在感光当天下午4点,将收蚁薄膜网按顺时针方向卷起,转移到另一个垫有白纸的空蚕盒内,再按逆时针方向将收蚁薄膜网重新展开铺平,随即扩大蚕座,取出收蚁薄膜网;

未孵化蚕卵处理:将未孵化的蚕卵集中,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并补催青,第二天收蚁。

小蚕饲育操作的步骤包括:

采叶:在贮桑池内底部垫上竹席,采回桑叶,剔除虫口叶、腐烂叶,将剩下的鲜叶放入贮桑池中,并在贮桑池顶部盖上湿布,贮桑池中用活水贮桑;

调桑:从贮桑池中取出桑叶,用清水淘洗干净并甩干,根据小蚕龄期情况切叶;

试喂:在给桑前2小时,将桑叶切细拌匀,对6头小蚕进行试喂,观察小蚕无中毒现象后方可正式给桑;

给桑:换鞋踏石灰入室,洗手给桑,按照先撒周边再撒中央的顺序,将切叶均匀撒入蚕盒,用鹅毛将堆叠的桑叶清扫拨开,每天给桑4次,以下次给桑时蚕盒内有20%的余叶为量,每次给桑前将各蚕盒的叠放位置交换调整1次,蚕盒内的给桑量为:收蚁及各龄期饷食时撒蚕头面积0.5倍量桑叶,各龄期少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各龄期中食期撒蚕头面积1.5倍量桑叶,各龄期盛食期撒蚕头面积2倍量桑叶,各龄期减食期撒蚕头面积1倍量桑叶。

除沙步骤包括:在蚕盒中撒入石灰粉,等小蚕爬动30分钟后铺上小蚕网,在小蚕网上均匀撒上方块叶,连网将小蚕移入另一个清洁蚕盒内,蚕沙运到贮沙坑发酵后再用;1龄期不除沙,2龄期除沙1次,3龄期除沙1次。

眠起处理步骤包括:当一批小蚕中有70%的眠蚕时,停止给桑,有起蚕时撒入三七糠或石灰粉;当小蚕全部眠醒嘴部变成黑褐色后,撒入防僵粉对蚕体、蚕盒消毒,30分钟后再加小蚕网并给桑;饷食选用新鲜、适熟偏嫩的桑叶;眠中控制温度比食桑期时低2℉,干湿差控制在1℃,从停止给桑到有起蚕时,相对湿度控制在80%,起蚕后相对湿度控制在85%。

收蚁和小蚕饲育中的温度、湿度控制方法为:

小蚕各龄期的用叶标准为:

前期消毒步骤包括:取市售的“消毒王”5体积份,兑水100体积份,充分搅拌后,取澄清液对蚕具及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喷洒,并用硫磺或福尔马林在蚕室中密闭熏蒸,4天后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无异味。

蚕期消毒步骤包括:每天开蚕室门窗通风换气6次,每次20分钟;每次给桑调盒一次;收蚁当天傍晚和各龄起蚕用防僵粉对蚕体、蚕座消毒;食桑期间每天早上用防僵粉、傍晚用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春季、晚秋早晚用防僵粉或石灰粉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夏季、早秋、正秋1龄期只在早上用防僵粉或石灰粉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2龄期早晚各进行一次蚕体、蚕座消毒;每天或隔天使用氯制剂,对蚕室的地面和蚕具消毒一次;1龄期第二天傍晚,取2重量份的硫磺和20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2龄期第二天傍晚,取4重量份的硫磺和30重量份的柏树枝,在蚕室内熏烟10分钟后,开门窗通风。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应视为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