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树木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是近年传入我国的一种入侵性有害生物,是悬铃木科Platanaceae悬铃木属Platanus林木上的重要刺吸性害虫。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内迅速传遍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向北已经传入陕西、山东和北京,具有明显的继续向北和向南扩散蔓延的趋势。该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最初造成黄白色斑点和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由叶脉开始干枯至整叶萎黄、青黑及坏死,从而造成树木提前落叶、树木生长中断、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目前,地面喷洒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烟碱类杀虫剂是现有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主要技术措施。然而采用上述方法用于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虽然可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环境有益生物的危害,有报道指出,使用喷洒法进行防治时,会造成超过90%的药液喷洒到环境中,危害环境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
为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保护环境,国内外科研人员相继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通过各式各样的注药(打针)器械进行树干注药,注药法是将农药直接注入树体内,经树干输导组织传送到树体各部位。此法治虫药剂不漂移,不与周围环境接触,避免了农药对人畜及有益昆虫的伤害。然而,由于树干注射施药属果树和林木管理的一项新技术,市场上专用药物极难买到,人们通常用现有喷雾药剂稀释后注入树干使用,经常出现注药口药害、药剂光解或水解失效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问题,尚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有效时间长,与现有杀虫剂喷施相比,效果好,省时省力,避免了环境的污染;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该应用不受天气和树体高度的影响,农药全部进入植物体内,不伤天敌,可长期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0.1%~20%的噻虫啉原粉,0.1%~60%的乙酰甲胺磷原粉,表面活性剂1%~10%,余为溶剂。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的体积比为1:2;
其中所述溶剂为四氢糠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甲醇、异丙醇、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四氢糠醇或二甲基亚砜;
优选的,所述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1%~10%的噻虫啉原粉,1%~40%的乙酰甲胺磷原粉,表面活性剂1%~10%,余为溶剂;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的体积比为1:2;
所述溶剂为四氢糠醇或二甲基亚砜;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噻虫啉原药、乙酰甲胺磷原药溶于表面活性剂中,再加入溶剂,调节pH至5~7,搅拌,静置后得均相透明液体,即制得注干杀虫剂。
本发明还包括注干杀虫剂在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为:
(1)在树木地径15cm以下的钻孔1个,地径在15~30cm的钻孔2个,30cm以上的钻孔3个;
(2)钻孔高度在距离地面10~50cm,优选20~30cm;
(3)注射药量按照每1cm胸径注射0.5~1ml的药剂。
本发明中,噻虫啉一种是广谱、内吸性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刺吸口器害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作用于烟酸乙酰胆碱受体,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常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可用于抗性治理。
乙酰甲胺磷又名高灭磷,属低毒杀虫剂,乙酰甲胺磷为口服杀虫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有一定的熏蒸作用,是缓效型杀虫剂,适用于蔬菜、茶树、烟草、果树、棉花、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及卫生害虫。
发明人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噻虫啉和乙酰甲胺磷配合使用具有如下优点:1.各自的致毒作用协同促进,互为增效;2.农药持效期延长,杀虫效果好,用药量减少,防治成本降低;3.与周围环境相容性好,对害虫天敌和人畜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而且,发明人在经过实地试验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农药都能用于树干注射,如有机磷农药乐果,经注干后发现其在悬铃木树体内传导不良,害虫防治效果不佳。
同时,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噻虫啉和乙酰甲胺磷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后,除具有互为增效的作用外,稳定性得以显著提高,加入溶剂后水解度显著降低,溶剂稳定,可长期保存,有效避免了现有树干注射剂现用现配的弊端,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注干杀虫剂注入树木木质后,借助树体内水分的输送将药液传送到树体全身,实现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精准防治;
(2)本发明注干杀虫剂利用率高,药物不受风吹雨淋、光照分解等环境条件限制,不管是多雨、多风或干旱缺水均可使用,不会出现喷雾防治时大量药剂漂移散失的情况,尤其适合干旱缺水地区使用;
(3)本发明注干杀虫剂防治害虫,不受天气和树体高度的影响,农药全部进入植物体内,一次用药全年有效,不伤天敌,可长期使用,注药孔可当年愈合,对树体伤害小,而且劳动强度小,非常适合用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
(4)本发明注干杀虫剂药效持久,稳定,不易发生水解,有效避免了现有树干注射剂现用现配的弊端,减轻了使用者使用负担,适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树干注射施药属果树和林木管理的一项新技术,市场上专用药物极难买到,人们通常用现有喷雾药剂稀释后注入树干使用,经常出现注药口药害、药剂光解或水解失效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0.1%~20%的噻虫啉原粉,0.1%~60%的乙酰甲胺磷原粉,表面活性剂1%~10%,余为溶剂。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月桂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的体积比为1:2;使用上述表面活性剂使用既有利于药剂的在溶剂中的稳定存在,同时也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药剂的水解和光解。
其中所述溶剂为四氢糠醇、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甲醇、异丙醇、乙二醇二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优选的,为四氢糠醇或二甲基亚砜;使用上述溶剂可有效溶解药剂,药剂稳定;
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1%~10%的噻虫啉原粉,1%~40%的乙酰甲胺磷原粉,表面活性剂1%~10%,余为溶剂;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所述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的体积比为1:2;
所述溶剂为四氢糠醇或二甲基亚砜;
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噻虫啉原药、乙酰甲胺磷原药溶于表面活性剂中,再加入溶剂,调节pH至5~7,搅拌,静置后得均相透明液体,即制得注干杀虫剂。
本申请的再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上述注干杀虫剂在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为:
(1)在树木地径15cm以下的钻孔1个,地径在15~30cm的钻孔2个,30cm以上的钻孔3个;
(2)钻孔高度在距离地面10~50cm,优选20~30cm;
(3)注射药量按照每1cm胸径注射0.5~1ml的药剂。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13%噻虫啉乙酰甲胺磷注干液剂的配制:3克噻虫啉,10克乙酰甲胺磷,加入3ml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6ml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用二甲亚砜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制得。
实施例2. 37%噻虫啉乙酰甲胺磷注干液剂的配制:2克噻虫啉,35克乙酰甲胺磷,加入3ml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6ml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用四氢糠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制得。
实施例3. 24%噻虫啉乙酰甲胺磷注干液剂的配制:4克噻虫啉,20克乙酰甲胺磷,加入5ml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10ml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用二甲亚砜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制得。
实施例4. 30%噻虫啉乙酰甲胺磷注干液剂的配制:10克噻虫啉,20克乙酰甲胺磷,加入5ml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10ml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用四氢糠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制得。
实施例5. 50%噻虫啉乙酰甲胺磷注干液剂的配制:10克噻虫啉,40克乙酰甲胺磷,加入5ml辛基酚聚氧乙基醚和10ml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用四氢糠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即制得。
对比例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加入乙酰甲胺磷;
对比例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不加入噻虫啉。
注干杀虫剂稳定性效果实验
将实施例1-5及对比例1-2制备得到的注干杀虫剂放置90天,在1d、10d、40d、90d取药剂使用GC-MS计算各药剂中杀虫剂药量,计算器降解率,结果见表1:
表1注干杀虫剂降解率
由实施例及对比例不难看出,单一使用噻虫啉和乙酰甲胺磷,制备得到的药剂有效成分水解迅速,而按实施例1-5配比使用后,噻虫啉和乙酰甲胺磷的降解率均显著降低,表明二者配合使用后,能够显著降低二者的水解和光解程度,长期保持较高药性。
实地验证实验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注干液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注干液剂注干施药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药效试验,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试验材料
1.1供试药剂
实施例1-5及对比例1-2
1.2试验器械
便携式充电手电钻(博世GBM 13RE),自流式树干注药器(浙江森霸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
1.3试验地概况
山东省临邑县兴隆镇张刘徐村悬铃木片林。胸径8~10cm、树高5~7m,冠幅2.6m。
2、试验方法
2016年7月20日,用便携式充电手电钻(钻头直径6mm)在树干基部距离地面25cm斜向下45°打一深3~4cm的圆孔,剪开装有8ml药剂的注药器前端,然后插入已打好的树孔即可。各药剂分别处理5株,清水处理作为对照。药前和药后7d、15d、30d在每株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标记一个枝条,统计顶梢50cm范围内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量。
3、结果与分析
表2不同浓度注干液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
不同浓度注干液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见表2,实施例3-5的注干液剂速效性较好,药后一天的防治效果就达到90%以上;而且各实施例的药剂在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药效可保持40d以上。而对比例1-2速效性与实施例差距悬殊,且最终防治效果也较差。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注干杀虫剂采用噻虫啉和乙酰甲胺磷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后,除具有互为增效的作用外,稳定性得以显著提高,加入溶剂后水解度显著降低,溶剂稳定,可长期保存,有效避免了现有树干注射剂现用现配的弊端,适于工业化生产药效持久,稳定,不易发生水解,减轻了使用者使用负担,适于工业化生产;
同时本发明用于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干液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持效期较长,能有效遏制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局域快速传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