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81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殖动物也越来越规模化,养殖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对于养殖的动物的存活率尤为重要,许多动物对温度要求很高,尤其是一些幼体,保持适宜的温度是饲养幼体保持存活率的首要关键,幼体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温度的高低对幼体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现有的通常对整个养殖室内利用空调进行控温,但是当养殖室内空间大,难以对幼体的温度需求进行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包括饲养笼体,所述饲养笼体内设有多组隔离板,每个所述隔离板上方均设有调温装置以及滑行配合连接的饲养单间,所述饲养单间前端面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竖直等间分布的多根铁丝,所述铁丝与所述饲养单间前端面的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调温装置与所述饲养单间之间设有温度调控间,所述调温装置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前通气管以及后通气管,所述调温装置内设有调控腔,所述调控腔两侧对应设有第一滑行槽和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左右侧壁对应设有与所述前通气管相通的前通气孔,所述第二滑行槽左右侧壁对应设有与所述后通气管相通的后通气孔,所述第一滑行槽内滑行连接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槽内滑行连接有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前通气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滑行块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后通气管配合连接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滑行块相近所述调控腔一侧设有穿入所述调控腔体内的第一平移面,所述第一平移面部上方设有第一斜凸台部,所述第二滑行块相近所述调控腔一侧设有穿入所述调控腔体内的第二平移面,所述第二平移面下方设有第二斜凸台部,所述调控腔体内部中端处设有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调控块,所述螺旋杆底部转向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设置有护托组件,所述护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机底部的降震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机外部的降音套,所述调控块两侧设有突块,所述突块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平移面和第二平移面抵靠的转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降震板位于所述电动机的底部,所述降震板的顶面积大于所述电动机的底面积,所述降音套包覆在所述电动机的外壳体上,所述降音套的底部与所述所述降震板的顶部相连,所述降震板用以在启动所述电动机时减少所述电动机产生的震动力,所述降音套用以启动所述电动机时减少所述电动机产生的噪音污染,防止所述电动机因启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饲养单间左侧端面下方的所述隔离板上设有与所述饲养单间抵靠的限制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行槽和第二滑行槽对面侧均与所述调控腔相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行槽背离所述调控腔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滑行槽背离所述调控腔一侧设有第二弹性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杆两侧的所述调控块内滑行配合连接引向杆,所述引向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调控腔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顶端与所述调控腔顶面转向配合连接,所述电动机安装于所述调控腔下方的底部壁体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前通气孔和后通气孔右侧与所述温度调控间相通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前通气管为热气管,所述后通气管为冷气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通过螺旋杆、调控块、引向杆和电动机,从而实现自动调控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且便于导向移动,通过单个饲养单间相对应单独设置调温装置和前通气管、后通气管连接,从而实现调控饲养笼体内部温度,提高控温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控温效果强,从而提高动物尤其是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温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打开后通气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打开前通气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调控腔、第一滑行槽和第二滑行槽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左视图;

图7位本发明中饲养单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可温控型饲养笼,包括饲养笼体1,所述饲养笼体1内设有多组隔离板2,每个所述隔离板2上方均设有调温装置4以及滑行配合连接的饲养单间5,所述饲养单间5前端面设有通槽51,所述通槽51内设有竖直等间分布的多根铁丝52,所述铁丝52与所述饲养单间5前端面的上下壁固定连接,所述铁丝52之间形成较小的距离以便动物探出头进行饮食,所述调温装置4与所述饲养单间5之间设有温度调控间3,所述调温装置4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前通气管12以及后通气管11,所述调温装置4内设有调控腔41,所述调控腔41两侧对应设有第一滑行槽47和第二滑行槽42,所述第一滑行槽47左右侧壁对应设有与所述前通气管12相通的前通气孔472,所述第二滑行槽42左右侧壁对应设有与所述后通气管11相通的后通气孔422,所述第一滑行槽47内滑行连接有第一滑行块44,所述第二滑行槽42内滑行连接有第二滑行块43,所述第一滑行块44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前通气孔472配合连接的第一贯穿孔441,所述第二滑行块43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后通气管11配合连接的第二贯穿孔431,所述第一滑行块44相近所述调控腔41一侧设有穿入所述调控腔41内的第一平移面443,所述第一平移面部443上方设有第一斜凸台部442,所述第二滑行块43相近所述调控腔41一侧设有穿入所述调控腔41内的第二平移面433,所述第二平移面433下方设有第二斜凸台部432,所述调控腔41内部中端处设有的螺旋杆411,所述螺旋杆411上螺纹配合连接有调控块45,所述螺旋杆411底部转向连接有电动机46,所述电动机46上设置有护托组件,所述护托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机46底部的降震板74以及设置在所述电动机46外部的降音套75,所述调控块45两侧设有突块451,所述突块45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平移面443和第二平移面433抵靠的转轮452。

其中,所述降震板74位于所述电动机46的底部,所述降震板74的顶面积大于所述电动机46的底面积,所述降音套75包覆在所述电动机46的外壳体上,所述降音套75的底部与所述所述降震板74的顶部相连,所述降震板74用以在启动所述电动机46时减少所述电动机46产生的震动力,所述降音套75用以启动所述电动机46时减少所述电动机46产生的噪音污染,防止所述电动机46因启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其中,所述饲养单间5左侧端面下方的所述隔离板2上设有与所述饲养单间5抵靠的限制块21,防止移动超程。

其中,所述第一滑行槽47和第二滑行槽42对面侧均与所述调控腔41相通设置,所述第一滑行槽47背离所述调控腔41一侧设有第一弹性件471,所述第二滑行槽42背离所述调控腔41一侧设有第二弹性件421,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

其中,所述螺旋杆411两侧的所述调控块45内滑行配合连接引向杆412,所述引向杆412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调控腔41顶面和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411顶端与所述调控腔41顶面转向配合连接,所述电动机46安装于所述调控腔41下方的底部壁体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

其中,所述前通气孔472和后通气孔422右侧与所述温度调控间3相通设置,提高空气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前通气管12为热气管,所述后通气管11为冷气管,从而实现调控饲养笼体内部温度。

初始状态时,调控块45处于螺旋杆411的中端处,此时,相近第一滑行块44的转轮452与第一平移面443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471的作用力实现抵靠,相近第二滑行块43的转轮452与第二平移面433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421的作用力实现抵靠,同时第一滑行块44左右侧壁与前通气孔472为密闭接合连接,第二滑行块43左右侧壁与后通气孔422为密闭接合连接。

需要制热时,通过电动机46调控螺旋杆411正转,此时螺旋杆411带动调控块45逐渐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两侧转轮452逐渐向上移动,当相近第一滑行块44的转轮452背离第一平移面443并与第一斜凸台部442相抵连接时,此时,第一滑行块44克服第一弹性件471的作用力向第一弹性件471一侧移动,同时相近第二滑行块43的转轮452与第二平移面433平行滚动连接,当调控块45上端面与调控腔41顶部相抵时,此时相近第一滑行块44的转轮452与第一斜凸台部442末端面抵靠,同时,第一贯穿孔441与前通气孔472相重合连接,使得热气通过前通气管12,穿过前通气孔472和第一贯穿孔441进入温度调控间3内完成制热工作;

需要制冷时,通过电动机46调控螺旋杆411反转,此时螺旋杆411带动调控块45逐渐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两侧转轮452逐渐向下移动,当相近第二滑行块43的转轮452背离第二平移面433并与第二斜凸台部432相抵连接时,此时,第二滑行块43克服第二弹性件421的作用力向第二弹性件471一侧移动,同时相近第一滑行块44的转轮452与第一平移面443平行滚动连接,当调控块45下端面与调控腔41底部相抵时,此时相近第二滑行块43的转轮452与第二斜凸台部432末端面抵靠,同时,第二贯穿孔431与后通气孔422相重合连接,使得冷气通过后通气管11,穿过后通气孔422和第二贯穿孔431进入温度调控间3内完成制冷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通过螺旋杆、调控块、引向杆和电动机,从而实现自动调控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且便于导向移动,通过单个饲养单间相对应单独设置调温装置和前通气管、后通气管连接,从而实现调控饲养笼体内部温度,提高控温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控温效果强,从而提高动物尤其是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