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393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田螺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田螺是我国产的一种淡水螺,是上等保健食品,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不少农户把养殖田螺做为一项创业门路。

田螺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水质清鲜、饵料丰富、底质松软的水域环境中,在广西,由于水源丰富,工业偏少,地形地貌复杂,有广阔的丘陵地带,特别是在广西陆川,有丰富的水资源,山泉水尤为丰富,是饲养田螺的良好水源,用山泉水养殖的田螺品质比常规的池塘养殖要好,但是田螺与生俱来有一股泥腥味,在烹饪时处理不好或者不习惯的人在食用时往往会觉得不适应,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降低田螺的泥土味,增加田螺香气的养殖技术记载,而且也没有提及如何预防山蚂蟥侵害田螺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能降低田螺的泥土味,增加田螺香气,同时,还能预防山蚂蟥侵害田螺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处理:选择有山泉水流动的多个农耕梯田进行改造做为养殖稻田,对养殖田螺的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处理后,田埂上表面距离稻田底部的高度为50cm-60cm,田埂上表面的宽度为40cm-50cm;在田埂侧面距离稻田底部20cm-30cm处开设有1-3个直径为8cm-15cm的圆形排水口,在田埂侧面距离上表面10cm-15cm处开设1-2个直径为8cm-15cm的圆形进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进水口的防逃网上还设置有直径大小与进水口完全一致的柱形滤水药包,滤水药包的高度为5cm-8cm;所述滤水药包每隔10d-15d更换一次;

(2)清田消毒:在养殖的前40-50天向田螺养殖的稻田内铺上一层厚度为1cm-3cm的石灰粉进行消毒;

(3)施加基底料:进行清田消毒后10-15天向养殖的稻田中施加一层厚度为3cm-7cm的基底料,对养殖稻田进行一次翻犁,使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充分混合,然后再向稻田内添加菌液水让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发酵25-40天后得到养殖稻田;所述菌液水的添加量为:每亩稻田添加2200L-2800L;

(4)种螺投放:打开进水口和排水口向养殖稻田内加水,保持养殖稻田内的水不断流动;然后按照每亩100kg-150kg的种螺投种量向养殖稻田内投放种螺;

(5)投饵:种螺投放60d-80d后,每个星期向养殖稻田内投放1-2次增香型饵料,增香型饵料的添加量为:每亩150kg-200kg;

(6)田螺收获:种螺投放8-10个月后,对田螺进行收获,收获时,排干养殖稻田内的水,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后进入养殖稻田内用拣螺篮对田螺进行拣拾,选留部分母螺进行自然补种。

进一步的,所述防逃网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的直径大小为3mm-6mm。

进一步的,所述滤水药包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20-25份的柳叶、10-15份的刺梨叶、20-25份的桉树叶、17-23份的竹节草、10-15份的艾叶和7-12份的发菜;所述滤水药包的制备方法为:按所述规格用棉布缝制好滤水药包布袋,不进行封口;将新鲜的柳叶、新鲜的刺梨叶、新鲜的桉树叶、新鲜的竹节草、新鲜的艾叶用饲草斩切机分别进行切段处理,每段长5cm-8cm,切段完成后与发菜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滤水药包布袋中,并向滤水药包布袋施加10N-15N的压力进行压实,然后对布袋进行封口得到滤水药包。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20-33份的动物内脏、20-32份的熟木瓜瓤、20-32份的香椿树叶、12-18份的青瓜、5-19份的鸡蛋壳和5-19份的骨粉;所述基底料的加工方法为:将鸡蛋壳、骨粉分别用粉碎机打碎后,与新鲜的动物内脏、青瓜和香椿树叶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基底料。

进一步的,所述菌液水中菌种的种类和含量分别为:活菌数为5×109CFU·g-1-8×109CFU·g-1的酵母菌、活菌数为1×109CFU·g-1-4×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活菌数为5×109CFU·g-1-8×109CFU·g-1的乳酸菌。

进一步的,所述增香型饵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21-32份的动物内脏、15-25份的海带、20-32份的百香果、5-15份的苹果、5-15份的香蕉、2-5份的鸡蛋液、和15-20份的虾粉;所述增香型饵料的加工方法为: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动物内脏和海带分别用绞肉机进行粉碎;将百香果破开将果肉与果皮分离,用切片机对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分别进行切块处理,将鸡蛋液用打蛋器进行搅拌均匀,将处理后的动物内脏、海带、百香果肉、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和鸡蛋液进行混合制得增香型饵料。

进一步的,所述拣螺篮呈圆形或方型,底部开设有10-20个圆形筛孔,筛孔的直径大小为15mm-20mm。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山泉水做为田螺养殖的水源,从水源上保证了天然无污染,给田螺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发明人对稻田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加高加固田埂,防止田螺逃出,设置了进水口、出水口,保证稻田内水体流动,创造适合田螺生长的环境,在进出口还设置了防逃网,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止损失,最主要的是发明通过在进水口设置滤水药包,起到从源头上防止山蚂蟥进入养殖塘的作用,发明使用石灰粉进行消毒,因为石灰粉无味,使用石灰粉既能起到消毒的作用,也不会造成给田螺增加异味;发明为了改善田螺的与生俱来的泥腥气,采用一些具有清香、去味的物质做为基底料,能有效改善幼螺的泥腥味,为了增加田螺的奶香味,在基底料喂食去除泥腥味后,通过改进饵料可以达到增加田螺奶香味的效果。

(2)本发明的滤水药包主要成分为柳叶、刺梨叶、桉树叶、竹节草、艾叶和发菜,柳叶、刺梨叶有清热、解毒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仍不能清除水中的蚂蟥、驱除害虫,桉树叶有浓重的气味能起到驱除害虫的作用,但是添加过多也会污染水质,艾叶有浓烈的香气,可以起到驱除害虫的作用,与桉树叶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驱除害虫,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发菜是一种藻类含有有机质,能有效吸引蚂蟥将蚂蟥聚集在药包上除去,同时,发菜、竹节草比较细密,能有效改进柳叶、刺梨叶、艾叶、桉树叶直接进行切段后间隙大的问题,通过本发明滤水药包的合理配比,既能起到驱虫、除蚂蟥,还满足养殖稻田的进水需求。

(3)本发明的基底料选用动物内脏、熟木瓜瓤、香椿树叶、青瓜、鸡蛋壳和骨粉几种物质科学配置,动物内脏是一种容易酵解的物质,能有效增加基底料的营养成分,是田螺的“主食”,但是,动物内脏发酵会有一股恶臭,因此,添加的量不宜过多,而且需要与其它物质结合才能有效改进基底料的臭味,熟木瓜瓤中含有丰富的木瓜蛋白酶,它是一种含巯基肽链内切酶,具有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有较广泛的特异性,对动植物蛋白、多肽、酯、酰胺等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同时,还具有合成功能,能把蛋白水解物合成为类蛋白质,而且熟木瓜瓤有清香味,使用木瓜瓤能有效改善田螺的异味;香椿树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叶绿素,能提高田螺的营养价值,同时香椿树含有青草的清香味,能有效改善泥土的腥气,青瓜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青瓜本身气味淡,水分足,是调味清香必不可少的原料,发明发使用了鸡蛋壳和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发酵起来也没有臭味,起到了给田螺提供了丰富的钙质,改善田螺的缺钙症状,同时还能改善泥土腥气的作用。

(4)本发明的菌液水中菌种的种类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酵母菌能促进动物蛋白的发酵分解,同时还能产生酵香味,枯草芽孢杆菌能促进植物蛋白的发酵分解;能起到分解基底料,促进养殖环境中能产生更多的微生物和腐败物,乳酸菌促进蛋白制分解,产生牛乳气味,增加田螺的奶香气,由于田螺是软体动物,进食是用舌齿来舔食饵料,用有益菌进行发酵后能更好促进动植物粗蛋白的转化,产生更多的有益微生物或腐败物。

(5)本发明的饵料由动物内脏、海带、百香果、苹果、香蕉、鸡蛋液、和虾粉组成,田螺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动物内脏腐败后会产生微生物和腐败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虾粉细腻,柔软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提高田螺的肉重,海带、百香果、苹果、香蕉和鸡蛋液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在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发酵产生奶香味,进一步起到增香作用,特别是鸡蛋液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可以进一步改善田螺的腥气,起到增香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田螺品种为中国圆田螺,本实施例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处理:选择有山泉水流动的多个农耕梯田进行改造做为养殖稻田,对养殖田螺的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处理后,田埂上表面距离稻田底部的高度为50cm,田埂上表面的宽度为40cm;在田埂侧面距离稻田底部20cm处开设有1个直径为8cm的圆形排水口,在田埂侧面距离上表面10cm处开设1个直径为8cm的圆形进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其中,防逃网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的直径大小为3mm;进水口的防逃网上还设置有直径大小与进水口完全一致的柱形滤水药包,滤水药包的高度为5cm;所述滤水药包每隔10d更换一次;

(2)清田消毒:在养殖的前40天向田螺养殖的稻田内铺上一层厚度为1cm的石灰粉进行消毒;

(3)施加基底料:进行清田消毒后10天向养殖的稻田中施加一层厚度为3cm的基底料,对养殖稻田进行一次翻犁,使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充分混合,然后再向稻田内添加菌液水让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发酵25天后得到养殖稻田;所述菌液水的添加量为:每亩稻田添加2200L;其中,菌液水中菌种的种类和含量分别为:活菌数为5×109CFU·g-1的酵母菌、活菌数为1×109CFU·g-1枯草芽孢杆菌和活菌数为5×109CFU·g-1的乳酸菌;

(4)种螺投放:打开进水口和排水口向养殖稻田内加水,保持养殖稻田内的水不断流动;然后按照每亩100kg的种螺投种量向养殖稻田内投放种螺;

(5)投饵:种螺投放60d后,每个星期向养殖稻田内投放1次增香型饵料,增香型饵料的添加量为:每亩150kg;

(6)田螺收获:种螺投放8个月后,对田螺进行收获,收获时,排干养殖稻田内的水,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后进入养殖稻田内用拣螺篮对田螺进行拣拾,选留部分母螺进行自然补种。

其中,为了改善养殖稻田的进水环境,过滤掉水蛭等危害田螺生长的生物,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净化,发明人经过研究、多方配置得到本实施例的滤水药包配方组成如下:20份的柳叶、10份的刺梨叶、20份的桉树叶、17份的竹节草、10份的艾叶和7份的发菜;为了不造成进水口堵塞,同时还能起到滤水作用,本发明的滤水药包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按进水口的规格大小用棉布缝制好柱形的滤水药包布袋,不进行封口;将新鲜的柳叶、新鲜的刺梨叶、新鲜的桉树叶、新鲜的竹节草、新鲜的艾叶用饲草斩切机分别进行切段处理,每段长5cm,切段完成后与发菜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滤水药包布袋中,并向滤水药包布袋施加10N的压力进行压实,然后对布袋进行封口得到滤水药包。

其中,在增加田螺增长的同时,改善田螺的与生俱来的泥腥气,发明人对常规的基底料进行了改进,采用一些具有清香、去味的物质做为基底料,能有效改善幼螺的泥腥味,经过发明人的研究、科学配方得到本实施例的基底料配方组成如下:20份的动物内脏、20份的熟木瓜瓤、20份的香椿树叶、12份的青瓜、5份的鸡蛋壳和5份的骨粉;本发明通过添加菌种的方式对基底料进行发酵,加快了基底料的发酵效率,除了需要对难分解的鸡蛋壳、骨粉进行破碎外,其它物质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而且,为了使基底料中去味物质能够进行缓释,本发明的去味物质最好不经过特别处理,直接进行混合发酵,因此,本发明的基底料的加工方法为:将鸡蛋壳、骨粉分别用粉碎机打碎后,与新鲜的动物内脏、青瓜和香椿树叶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基底料。

其中,为了增加田螺的奶香味,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基底料喂食去除泥腥味后,通过改进饵料可以达到增加田螺奶香味的目的,经过发明人的研究、科学配方得到本实施例的增香型饵料配方组成如下:21份的动物内脏、15份的海带的海带、20份的百香果、5份的苹果、5份的香蕉、2份的鸡蛋液、和15份的虾粉;为了使饵料发挥最大功效,本发明的增香型饵料加工方法如下: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动物内脏和海带分别用绞肉机进行粉碎;将百香果破开将果肉与果皮分离,用切片机对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分别进行切块处理,将鸡蛋液用打蛋器进行搅拌均匀,将处理后的动物内脏、海带、百香果肉、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和鸡蛋液进行混合制得增香型饵料。

其中,由于本发明的奶香味田螺个头较小,为了方便拣拾,发明人使用拣螺篮进行辅助捡拾,拣螺篮呈圆形或方型,并在底部开设10个圆形筛孔,筛孔的直径大小为15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田螺品种为中国圆田螺,本实施例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处理:选择有山泉水流动的多个农耕梯田进行改造做为养殖稻田,对养殖田螺的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处理后,田埂上表面距离稻田底部的高度为60cm,田埂上表面的宽度为50cm;在田埂侧面距离稻田底部30cm处开设有3个直径为15cm的圆形排水口,在田埂侧面距离上表面15cm处开设2个直径为15cm的圆形进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其中,防逃网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的直径大小为6mm;进水口的防逃网上还设置有直径大小与进水口完全一致的柱形滤水药包,滤水药包的高度为8cm;所述滤水药包每隔15d更换一次;

(2)清田消毒:在养殖的前50天向田螺养殖的稻田内铺上一层厚度为3cm的石灰粉进行消毒;

(3)施加基底料:进行清田消毒后15天向养殖的稻田中施加一层厚度为7cm的基底料,对养殖稻田进行一次翻犁,使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充分混合,然后再向稻田内添加菌液水让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发酵40天后得到养殖稻田;所述菌液水的添加量为:每亩稻田添加2800L;其中,菌液水中菌种的种类和含量分别为:活菌数为8×109CFU·g-1的酵母菌、活菌数为4×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活菌数为8×109CFU·g-1的乳酸菌;

(4)种螺投放:打开进水口和排水口向养殖稻田内加水,保持养殖稻田内的水不断流动;然后按照每亩150kg的种螺投种量向养殖稻田内投放种螺;

(5)投饵:种螺投放80d后,每个星期向养殖稻田内投放2次增香型饵料,增香型饵料的添加量为:每亩200kg;

(6)田螺收获:种螺投放10个月后,对田螺进行收获,收获时,排干养殖稻田内的水,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后进入养殖稻田内用拣螺篮对田螺进行拣拾,选留部分母螺进行自然补种。

其中,为了改善养殖稻田的进水环境,过滤掉水蛭等危害田螺生长的生物,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净化,发明人经过研究、多方配置得到本实施例的滤水药包配方组成如下:25份的柳叶、15份的刺梨叶、25份的桉树叶、23份的竹节草、15份的艾叶和12份的发菜;为了不造成进水口堵塞,同时还能起到滤水作用,本发明的滤水药包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按进水口的规格大小用棉布缝制好柱形的滤水药包布袋,不进行封口;将新鲜的柳叶、新鲜的刺梨叶、新鲜的桉树叶、新鲜的竹节草、新鲜的艾叶用饲草斩切机分别进行切段处理,每段长5cm-8cm,切段完成后与发菜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滤水药包布袋中,并向滤水药包布袋施加10N-15N的压力进行压实,然后对布袋进行封口得到滤水药包。

其中,在增加田螺增长的同时,改善田螺的与生俱来的泥腥气,发明人对常规的基底料进行了改进,采用一些具有清香、去味的物质做为基底料,能有效改善幼螺的泥腥味,经过发明人的研究、科学配方得到本实施例的基底料配方组成如下:33份的动物内脏、32份的熟木瓜瓤、32份的香椿树叶、18份的青瓜、19份的鸡蛋壳和19份的骨粉;本发明通过添加菌种的方式对基底料进行发酵,加快了基底料的发酵效率,除了需要对难分解的鸡蛋壳、骨粉进行破碎外,其它物质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而且,为了使基底料中去味物质能够进行缓释,本发明的去味物质最好不经过特别处理,直接进行混合发酵,因此,本发明的基底料的加工方法为:将鸡蛋壳、骨粉分别用粉碎机打碎后,与新鲜的动物内脏、青瓜和香椿树叶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基底料。

其中,为了增加田螺的奶香味,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基底料喂食去除泥腥味后,通过改进饵料可以达到增加田螺奶香味的目的,经过发明人的研究、科学配方得到本实施例的增香型饵料配方组成如下:32份的动物内脏、25份的海带、32份的百香果、15份的苹果、15份的香蕉、5份的鸡蛋液、和20份的虾粉;为了使饵料发挥最大功效,本发明的增香型饵料加工方法如下: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动物内脏和海带分别用绞肉机进行粉碎;将百香果破开将果肉与果皮分离,用切片机对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分别进行切块处理,将鸡蛋液用打蛋器进行搅拌均匀,将处理后的动物内脏、海带、百香果肉、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和鸡蛋液进行混合制得增香型饵料。

其中,由于本发明的奶香味田螺个头较小,为了方便拣拾,发明人使用拣螺篮进行辅助捡拾,拣螺篮呈圆形或方型,并在底部开设20个圆形筛孔,筛孔的直径大小为20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田螺品种为中国圆田螺,本实施例增加田螺奶香味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稻田处理:选择有山泉水流动的多个农耕梯田进行改造做为养殖稻田,对养殖田螺的稻田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处理后,田埂上表面距离稻田底部的高度为55cm,田埂上表面的宽度为45cm;在田埂侧面距离稻田底部25cm处开设有2个直径为10cm的圆形排水口,在田埂侧面距离上表面13cm处开设2个直径为10cm的圆形进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均设置有防逃网,其中,防逃网的网孔为圆形,网孔的直径大小为4mm;进水口的防逃网上还设置有直径大小与进水口完全一致的柱形滤水药包,滤水药包的高度为7cm;所述滤水药包每隔12d更换一次;

(2)清田消毒:在养殖的前45天向田螺养殖的稻田内铺上一层厚度为2cm的石灰粉进行消毒;

(3)施加基底料:进行清田消毒后12天向养殖的稻田中施加一层厚度为5cm的基底料,对养殖稻田进行一次翻犁,使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充分混合,然后再向稻田内添加菌液水让基底料、石灰粉和泥土发酵35天后得到养殖稻田;所述菌液水的添加量为:每亩稻田添加2500L;其中,菌液水中菌种的种类和含量分别为:活菌数为7×109CFU·g-1的酵母菌、活菌数为3×109CFU·g-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活菌数为7×109CFU·g-1的乳酸菌;

(4)种螺投放:打开进水口和排水口向养殖稻田内加水,保持养殖稻田内的水不断流动;然后按照每亩120kg的种螺投种量向养殖稻田内投放种螺;

(5)投饵:种螺投放70d后,每个星期向养殖稻田内投放2次增香型饵料,增香型饵料的添加量为:每亩180kg;

(6)田螺收获:种螺投放9个月后,对田螺进行收获,收获时,排干养殖稻田内的水,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后进入养殖稻田内用拣螺篮对田螺进行拣拾,选留部分母螺进行自然补种。

其中,为了改善养殖稻田的进水环境,过滤掉水蛭等危害田螺生长的生物,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净化,发明人经过研究、多方配置得到本实施例的滤水药包配方组成如下:23份的柳叶、13份的刺梨叶、22份的桉树叶、20份的竹节草、12份的艾叶和10份的发菜;为了不造成进水口堵塞,同时还能起到滤水作用,本发明的滤水药包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按进水口的规格大小用棉布缝制好柱形的滤水药包布袋,不进行封口;将新鲜的柳叶、新鲜的刺梨叶、新鲜的桉树叶、新鲜的竹节草、新鲜的艾叶用饲草斩切机分别进行切段处理,每段长5cm-8cm,切段完成后与发菜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滤水药包布袋中,并向滤水药包布袋施加10N-15N的压力进行压实,然后对布袋进行封口得到滤水药包。

其中,在增加田螺增长的同时,改善田螺的与生俱来的泥腥气,发明人对常规的基底料进行了改进,采用一些具有清香、去味的物质做为基底料,能有效改善幼螺的泥腥味,经过发明人的研究、科学配方得到本实施例的基底料配方组成如下:18份的动物内脏、25份的熟木瓜瓤、25份的香椿树叶、15份的青瓜、15份的鸡蛋壳和15份的骨粉;本发明通过添加菌种的方式对基底料进行发酵,加快了基底料的发酵效率,除了需要对难分解的鸡蛋壳、骨粉进行破碎外,其它物质不需要进行特别处理,而且,为了使基底料中去味物质能够进行缓释,本发明的去味物质最好不经过特别处理,直接进行混合发酵,因此,本发明的基底料的加工方法为:将鸡蛋壳、骨粉分别用粉碎机打碎后,与新鲜的动物内脏、青瓜和香椿树叶按所述重量比进行混合制得基底料。

其中,为了增加田螺的奶香味,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基底料喂食去除泥腥味后,通过改进饵料可以达到增加田螺奶香味的目的,经过发明人的研究、科学配方得到本实施例的增香型饵料配方组成如下:30份的动物内脏、20份的海带、25份的百香果、10份的苹果、10份的香蕉、3份的鸡蛋液、和18份的虾粉;为了使饵料发挥最大功效,本发明的增香型饵料加工方法如下: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将动物内脏和海带分别用绞肉机进行粉碎;将百香果破开将果肉与果皮分离,用切片机对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分别进行切块处理,将鸡蛋液用打蛋器进行搅拌均匀,将处理后的动物内脏、海带、百香果肉、百香果皮、苹果、香蕉和鸡蛋液进行混合制得增香型饵料。

其中,由于本发明的奶香味田螺个头较小,为了方便拣拾,发明人使用拣螺篮进行辅助捡拾,拣螺篮呈圆形或方型,并在底部开设10-20个圆形筛孔,筛孔的直径大小为15mm-20mm。

对照组1:

选取与实施例1同品种的田螺,不使用本发明的滤水药包对养殖稻田内的水进行预过滤,其它养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组2:

选取与实施例1同品种的田螺,进使用动物内脏做为基底料和饵料,其它养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组3:

选取与实施例1同品种的田螺,不使用基底料进行预先发酵,仅使用增香型饵料进行喂养,其它养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比试验:

从本合作社中选择6块面积分别为1亩的养殖稻田进行平整、清理做为试验田,然后分别按照实施例1-3和对照组1-3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收获后,随机抽取1000个田螺,观察空螺情况,并计算空螺率;随机抽取100个田螺分成10组,每组10个,分别让10人对每组的生田螺进行嗅闻记录生螺气味,再将生田螺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烹饪,烹饪后分别让10人对每组田螺进行嗅闻和品尝,记录熟螺气味和熟螺口感,具体情况见表1:

表1田螺质量表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3和对照组2-3的空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说明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滤水药包可以明显降低田螺的空壳率;实施例1-3和对照组1的生螺、熟螺气味、熟螺口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2和对照组3,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基底料和增香型饵料可有效改善田螺的泥腥味,增加田螺的香气,能达到使田螺有奶香气。

综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田螺进行养殖,可以降低田螺的空壳率,改善田螺的泥腥味,增加田螺的香气,能达到使田螺有奶香气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