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翘嘴鳜的非饥饿驯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922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翘嘴鳜的人工配合饲料的非饥饿驯食方法。



背景技术:

鳜鱼又称桂鱼,属鳜鱼科,鳜属,广泛分布与我国淡水江河湖泊中,种类有翘嘴鳜、斑鳜、大眼鳜、暗鳜等,其中以翘嘴鳜最为普遍。翘嘴鳜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以名贵鱼类著称,唐代诗人张志和曾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赞美诗句。

在我国鳜鱼养殖中,除了少量大眼鳜、斑鳜外,主要是翘嘴鳜。翘嘴鳜属典型的凶猛性鱼类。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开始了鳜鱼其中主要是翘嘴鳜的人工繁殖与养殖并掌握了人工繁育技术,1992年产量已达3500吨左右。经20余年的发展,翘嘴鳜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养殖,2014年产量29.3万吨,其中广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浙江等地为主要养殖区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新兴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翘嘴鳜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的鱼虾为食,难以驯食。到目前为止,养殖翘嘴鳜基本上都采用活饵养殖方法,在各养殖阶段均要投喂足够且适宜的活饵料。因此,在翘嘴鳜养殖中要配套专门养殖池养殖翘嘴鳜的适口饵料,一般饵料养殖池与翘嘴鳜养殖池之比为约4:1,饵料问题成为翘嘴鳜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翘嘴鳜驯食技术与方法是突破翘嘴鳜人工配合饲料的关键技术之一。肉食性鱼类在驯食时通常是采用先停食再逐步驯化过渡的方法,这一方法往往驯食时间较长,影响驯食对象的生长及成活率,目前尚未有鳜鱼在非饥饿状态下进行驯食的报道(在鳜鱼驯食虽有一些报道,涉及饥饿、饲料引诱剂,)。本发明在不停食条件下对翘嘴鳜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驯食,突破了用配合饲料替代传统的活饵养殖模式的关键驯食技术,建立了翘嘴鳜养殖与驯食之间的无缝对接的驯食方法与技术。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驯食时间短、驯化率高的特点,专利的应用对我国翘嘴鳜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翘嘴鳜的非饥饿驯食方法。

本发明采用非饥饿驯食法,即在不停食的状况下采用人工饵料进行驯食。

本发明方法包括驯食池(箱)、消毒、增氧、水质要求、放养与消毒以及驯食等主要内容与步骤,具有方法简单、驯食时间短、驯食率高、对翘嘴鳜生长影响少的特点,翘嘴鳜经4~5天驯食即可开始集群摄食全人工配合饲料,一次驯化率可达75%以上,重复驯食率在90%以上。

步骤(1)、驯食池(箱)准备

用于翘嘴鳜驯食,不宜过大,宜用室内水池或普通网箱。

室内池形状正方形或长方形均可,面积5~10m2,池高1.0~1.2m,池底倾斜,设进排水的管道;

网箱大小为3m×3m×2m(长×宽×高),或2.5m×3m×2m(长×宽×高),网目1cm,网箱底部与网口四周用镀锌管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支架支撑成型。

步骤(2)、驯食池(箱)消毒

放养之前采用生石灰式漂白粉消毒;

驯食池用250-300g/m2的生石灰10-15g/m2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2-3天后注入新水,新水用20mg/L生石灰消毒;

网箱在使用前用200-250mg/L生石灰水浸泡消毒,套养网箱的池塘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消毒。

步骤(3)、驯食池(箱)增氧

驯食池用充气泵增氧,每平方米设置一个曝气头;

设置网箱的池塘用增氧机械和底增氧,每亩配置功率为1.0-1.5kw;

步骤(4)、水质要求

水质无污染,透明度25~35cm,pH值为7.0~8.5,溶氧为5mg/L以上。

步骤(5)、放养与鱼苗消毒

选用规格为4~5cm以上的翘嘴鳜鱼苗进行放养与驯食,优选规格5~7cm的鱼苗;

驯食时翘嘴鳜鱼苗的放养密度要适当提高,规格为5~7cm的鱼苗,放养密度在室内池中以300~500尾/m2、网箱中500~800尾/m2为宜。

在放养时,翘嘴鳜鱼苗要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消毒。

步骤(6)、驯食

翘嘴鳜放养当天即采用活饵投喂,次日起改用人工配合饵料逐步替代活饵的方式进行定时定点投喂,在早上6:00~7:00,下午17:30~18:30各投喂一次。进行驯食时,开启驯食池(箱)底增氧或充气泵。

在驯食过程中,逐步改变饵料组成,经4~5天的驯食,翘嘴鳜已经开始集群摄取人工配合饲料。

经2周左右养殖,已摄取配合饲料的翘嘴鳜与尚未摄取配合饲料的翘嘴鳜个体大小已有明显差异,此时即可进行分养。将规格大的、腹部饱满的翘嘴鳜鱼苗筛选出驯食池转入到养殖池塘或网箱用配合饲料养殖,规格小的则再次驯食5-7天。上述人工配合饲料为粉状饲料,主要营养成分为:粗白质含量46%-48%,粗脂肪5%-7%,粗灰分16%-17%,粗纤维1.0%-2%,钙2.0%-2.5%,磷1.5%-1.8%,水分≤10%,90%以上的粉状颗粒通过80目标准筛;主要成分为:优质鱼粉50%-60%、α-淀粉15%-20%、发酵豆粕10%-15%及其他配料和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等,添加约40%水后制成软颗粒饲料,粒径2~3mm、粒长8~1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方法采用非饥饿驯食法,驯食成功率高,一次驯食率达75%以上,再次驯食率达90%以上。

(2)本发明驯食方法基本上不影响翘嘴鳜的正常生长。本发明方法是在不停食的条件下进行驯食,使翘嘴鳜在正常的摄食状态下完成食性的转化,大幅度降低了驯食对其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分析。

下面实施例常采用的人工配合饲料为粉状饲料,主要营养成分为:粗白质含量46%-48%,粗脂肪5%-7%,粗灰分16%-17%,粗纤维1.0%-2%,钙2.0%-2.5%,磷1.5%-1.8%,水分≤10%,90%以上的粉状颗粒通过80目标准筛;主要成分为:优质鱼粉50%-60%、α-淀粉15%-20%、发酵豆粕10%-15%及其他配料和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等,添加约40%水后制成软颗粒饲料,粒径2~3mm、粒长8~10mm。

实施例1.

步骤(1)、驯食池准备

室内池形状正方形或长方形均可,面积5~10m2,池高1.0~1.2m,池底倾斜,设进排水的管道;

步骤(2)、驯食池消毒

驯食池用250-300g/m2的生石灰10-15g/m2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2-3天后注入新水,新水用20mg/L生石灰消毒;

步骤(3)、驯食池增氧

驯食池用充气泵增氧,每平方设置一个曝气头;

步骤(4)、水质要求

水质无污染,透明度25~35cm,pH值为7.0~8.5,溶氧为5mg/L以上。

步骤(5)、放养与鱼苗消毒

选用规格为5~7cm以上的翘嘴鳜鱼苗进行放养与驯食;放养密度在室内池中以300~500尾/m2为宜。

在放养时,翘嘴鳜鱼苗要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消毒。

步骤(6)、驯食

翘嘴鳜放养当天即采用活饵投喂,次日起改用人工配合饵料逐步替代活饵的方式进行定时定点投喂,在早上6:00~7:00,下午17:30~18:30各投喂一次。进行驯食时,开启驯食池底充气泵。

在驯食过程中,逐步改变饵料组成,经4~5天的驯食,翘嘴鳜已经开始集群摄取人工配合饲料。经2周左右养殖,已摄取配合饲料的翘嘴鳜与尚未摄取配合饲料的翘嘴鳜个体大小已有明显差异,此时即可进行分养。将规格大的、腹部饱满的翘嘴鳜鱼苗筛选出驯食池转入到养殖池塘或网箱用配合饲料养殖,规格小的则再次驯食5-7天。本方法一次驯化率可达75%以上,重复驯食率在90%以上。

实施例2.

步骤(1)、驯食箱准备

网箱大小为3m×3m×2m(长×宽×高),或2.5m×3m×2m(长×宽×高),网目1cm,网箱底部与网口四周用镀锌管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支架支撑成型。

步骤(2)、驯食箱消毒

网箱在使用前用200-250mg/L生石灰水浸泡消毒,套养网箱的池塘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消毒。

步骤(3)、驯食箱增氧

设置网箱的池塘用增氧机械和底增氧,每亩配置功率为1.0-1.5kw;

步骤(4)、水质要求

水质无污染,透明度25~35cm,pH值为7.0~8.5,溶氧为5mg/L以上。

步骤(5)、放养与鱼苗消毒

选用规格为5~7cm以上的翘嘴鳜鱼苗进行放养与驯食;放养密度在网箱中500~800尾/m2为宜。

在放养时,翘嘴鳜鱼苗要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消毒。

步骤(6)、驯食

翘嘴鳜放养当天即采用活饵投喂,次日起改用人工配合饵料逐步替代活饵的方式进行定时定点投喂,在早上6:00~6:30,下午18:00~18:30各投喂一次。进行驯食时,开启驯食池底充气泵。

在驯食过程中,逐步改变饵料组成,经5天左右的驯食,翘嘴鳜已经开始集群摄取人工配合饲料。经2周左右养殖,翘嘴鳜鱼苗个体大小已有明显差异,此时即可进行分养。将规格大的、腹部饱满的翘嘴鳜鱼苗筛选出驯食箱转入到养殖池塘或网箱用配合饲料养殖,规格小的则再次驯食5-7天。本方法一次驯化率可达75%以上,重复驯食率在90%以上。

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符合本发明要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