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熟豇豆品种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7881阅读:1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豇豆品种的育种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专门用于选育早熟豇豆品种。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早熟豇豆品种育种方法是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小区和重复,与对照品种比较耐低温弱光性、花穗节位及早期产量(对照开始采收15天的产量)等性状,来筛选早熟品种,其过程复杂,会消耗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国内还没有早熟豇豆品种育种的相关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早熟豇豆品种的育种方法。本发明对豇豆常规育种方法做了改进。首先对豇豆品种或株系进行耐低温弱光性筛选,利用幼苗与成株对环境条件反应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通过早期幼苗筛选,在幼苗期鉴定品种或株系的耐低温弱光性,淘汰耐低温弱光性差的品种或株系,有效地减少了筛选的品种或株系的数量,大幅减轻了田间试验的工作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早熟豇豆品种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豇豆的地方品种和种质资源中筛选早熟、耐低温、丰产的豇豆种质资源和材料,根据育种目标自交提纯选择1~2代,根据不同来源自交系材料的表现,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常规育种,自交分离提纯,自交6代;

(2)对自交6代的品种或株系,进行苗期耐低温弱光鉴定:将待鉴定的多个品种或株系挑选符合品种或株系特性的种子,剔除小粒籽、畸形籽和大粒籽,采用育苗基质播种育苗;

(3)育苗第6天考察发芽势,育苗第12天考察出苗、苗高、茎粗、子叶长×宽,根据考察结果计算出耐低温弱光性指数,鉴定结果统计分析方法如下:

(4)通过对鉴定结果统计分析,计算得出的耐低温弱光性指数从高到低排列,淘汰指数较低的也就是不耐低温弱光的品种或株系,筛选出的指数较高的耐低温弱光的品种或株系,进入品种比较试验获得耐低温弱光的早熟豇豆品种。

步骤(2)中采用育苗基质播种育苗的过程为:将种子播种到育苗盘中,放置在人工气候箱,将温度设置为白天20~22℃,晚上8~12℃;将光照设置为白天5000lux,晚上0lux;白天时间是8:00~19:00,晚上时间是19:00~8:00,模拟低温弱光环境条件育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豇豆常规育种方法做了改进。利用幼苗与成株对环境条件反应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通过早期幼苗筛选,在苗期鉴定品种或株系的耐低温弱光性,淘汰耐低温弱光性差的品种或株系,有效地减少了筛选的品种或株系的数量,大幅减轻了田间试验的工作量,加快了育种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收集和整理豇豆地方品种和种质资源,共有46余份各种种质资源和材料(见表1)。在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田间种植观察。从中重点筛选早熟、耐低温、丰产的豇豆种质资源和材料,根据育种目标自交提纯选择1~2代。根据不同来源自交系材料的表现,配制杂交组合12个,进行常规育种,自交分离提纯,自交6代。

表1豇豆种质资源

(2)对自交6代的37个株系后代,进行苗期耐低温弱光鉴定。将待测定的株系挑选符合本株系特性的种子,剔除小籽、畸形籽和大粒籽,采用育苗基质播种育苗,将种子播种到育苗盘中,每株系播种200粒,播种间距4cm见方,放置在人工气候箱中。将人工气候箱温度设置为白天20~22℃,晚上8~12℃;将光照设置为白天5000lux,晚上0lux;白天时间是8:00~19:00,晚上时间是19:00~8:00,模拟低温弱光环境条件育苗。豇豆苗其它管理正常进行。

(3)育苗第6天考察发芽势,育苗第12天考察出苗、苗高、茎粗、子叶长×宽,根据考察结果计算出耐低温弱光性指数。鉴定结果统计分析方法如下:

耐低温弱光性指数=发芽势(指数)+出苗(指数)-苗高(指数)+茎粗(指数)+子叶长×宽(指数)

(4)通过对鉴定结果统计分析,计算得出的耐低温弱光性指数从高到低排列,淘汰指数较低的也就是不耐低温弱光的株系29个,筛选出的指数较高的耐低温弱光的株系8个,进入品种比较试验。其中05-8-4-2-1-6-3株系表现最好,耐低温弱光性指数为3.4。

(5)2008年~2009年对筛选出的耐低温弱光的8个株系进行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筛选出一个优良株系05-8-4-2-1-6-3,早期产量与“宁蔬春早”相近,总产量超过“宁蔬春早”。一般早期产量可达800kg/667m2,总产量可达2000kg/667m2以上,比“之豇28-2”增产30%以上,早期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正式定名为宁蔬春丰。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正好与幼苗期低温弱光筛选结论高度一致。

宁蔬春丰的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以主蔓结荚为主,主蔓第2-3节着生第1花穗,花呈浅蓝紫色,熟性早,单株结荚多,早期产量高。荚长70cm左右,横径0.8~1.0cm,单荚质量30~35g。荚长肉厚,质脆嫩,纤维少,味甜;荚绿白色,种子红褐色。后期不易早衰。较抗枯萎病和煤霉病,具有早熟性好,丰产,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全国各地早春保护地和春露地栽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