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乙唑螨腈和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0173阅读:25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虫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乙唑螨腈和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螨类俗称红蜘蛛,属蛛形纲害虫,是为害果树、棉花、茄科、蔬菜和观赏花卉等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常见的害螨多属于真螨目和蜱螨目。螨类主要为害植物的叶、茎和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初期叶正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后期叶片从下往上开始失绿卷缩、甚至脱落。有时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生,叶片逐渐变黄、脱落。害螨发生世代多,繁殖能力强,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在较短时间内螨虫数量能迅速成倍增长,给农作物造成很大危害。害螨对杀螨药剂易产生抗药性,如果在严重发生时未及时防治,受害作物的叶片会失绿发白,提前凋落。在热带及温室条件下,全年都可发生。温度的高低决定了螨类各虫态的发育周期、繁殖速度和产卵量的多少。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导致其大量发生。

乙唑螨腈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螨剂,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开发了30%乙唑螨腈悬浮剂产品。乙唑螨腈对植食性蛮累如柑橘全爪螨、柑橘绣螨、苹果叶螨、棉花叶螨、茄叶螨等表现出极高的活性,对螨虫的各个时期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丁醚脲是一种新型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杀卵效果。在紫外光下转变为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对蔬菜上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强的活性。可防治多种作物和观赏植物上的蚜虫、粉虱、叶蝉、夜蛾科害虫及害螨。

化学防治药剂既要具有速效性还需要有较长的持效期,而且单一药剂连续使用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产生,从而防治效果下降明显。合理的化学杀虫杀螨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防止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杀螨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大量室内活性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将乙唑螨腈和丁醚脲复配后,对多种农作物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目前尚无关于将乙唑螨腈和丁醚脲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杀螨效果好、害螨抗性低、性质稳定的农药杀虫组合物,所述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包含乙唑螨腈和丁醚脲,所述杀虫组合物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应用,所述杀虫组合物广泛应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苹果红蜘蛛、苹果二斑叶螨、棉花红蜘蛛等虫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方案:

一种杀虫组合物,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乙唑螨腈和丁醚脲,其中,乙唑螨腈和丁醚脲的重量比为1:20-20:1,优选为1:10-5:1。

进一步的,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8-6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辅以农药剂型加工中常规的辅助成分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悬乳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农药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成膜剂、着色剂、填料和溶剂。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与其它具有杀虫、除草、杀菌性能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也可与杀线虫剂、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土壤调节剂或生物刺激素混合使用。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使用量随农作物、害虫、天气情况变化而又小量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直接制成成品制剂形式,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直接用于杀螨;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由单独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述活性物质的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杀虫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乙唑螨腈和丁醚脲在一定的范围内复配,对多种作物虫害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降低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2)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复配可以克服和/或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3)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作物安全,环境污染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 33%乙唑螨腈·丁醚脲悬浮剂(1:10)

乙唑螨腈 3%

丁醚脲 30%

烷基苯磺酸盐 6%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4%

十二烷基硫酸钠 2%

硅酸镁铝 3%

硅油 1%

甲醛 1%

乙二醇 3%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为:先将原药混合,然后以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助剂和水补足混合均匀制备成混合体系,将原药加入后用砂磨机研磨2小时,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2、实施例2:24%乙唑螨腈·丁醚脲可湿性粉剂(1:5)

乙唑螨腈 4%

丁醚脲 20%

木质素磺酸钠 4%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5%

白炭黑 10%

轻质碳酸钙 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工艺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3、实施例3: 50%乙唑螨腈·丁醚脲水分散粒剂(1:1)

乙唑螨腈 25%

丁醚脲 25%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5%

烷基磺基琥珀酸盐 7%

分散剂MF-5 3%

尿素 4%

聚乙烯吡咯烷酮 3%

滑石粉 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工艺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4、实施例4: 6%乙唑螨腈·丁醚脲微乳剂(5:1)

乙唑螨腈 5%

丁醚脲 1%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

EO-PO嵌段聚醚 4%

乙二醇 3%

乙酸乙酯 5%

N-甲基吡咯烷酮 10%

异丙醇 4%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微乳剂的制备工艺为:将农药原药用溶剂、助溶剂溶解,再加入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等其它辅助成分,均匀混合,再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

5、实施例5:13%乙唑螨腈·丁醚脲水乳剂(8:5)

乙唑螨腈 8%

丁醚脲 5%

溶剂油 18%

1-十四烷醇 7%

聚氧乙烯脂肪醇 3%

亚甲基双萘磺酸盐 4%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4%

去离子水 余量

所述水乳剂的制备工艺为:先将农药原药、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加在一起,使其溶解为均匀油相;然后将部分水、抗冻剂等其它助剂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

二、室内毒力测定

1、防治对象:柑橘红蜘蛛;

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浸渍法,将乙唑螨腈和丁醚脲母液配成不同的系列浓度,以清水为对照。将带有红蜘蛛的柑橘叶片带回室内,用双面胶带剪成3cm长贴贴在载玻片一端挑选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红蜘蛛,用小毛笔将其背部粘贴在粘胶,每玻片30头,设4次重复,先在保湿条件下放置4小时,用双筒解剖镜检查,将死亡红蜘蛛挑出弃用,再补足。然后将粘有红蜘蛛的玻片浸入药液中轻轻摇动,浸5秒左右取出,用吸水纸吸去粘胶表面及周围的药液,每处理重复3次。药后24小时检查各处理红蜘蛛的存活数,计算死亡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致死终浓度LC50,按照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用的共毒系数CTC值。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乙唑螨腈和丁醚脲在1:20-20:1的范围内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配比为8:5时,协同增效作用最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应用本发明的复配杀虫组合物进行防治柑橘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以30%乙唑螨腈悬浮剂和25%丁醚脲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药,分别于药前、药后7、14天统计虫口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乙唑螨腈和丁醚脲复配后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治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实施例1-5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0 g.ai/hm2时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实施例5的组合物制剂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4天基本上能完全防治柑橘红蜘蛛的发生。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柑橘作物有药害产生,也未观察到对有益天敌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