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09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农业中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作为三大粮食作物,因其丰富的产出和较高的可利用价值而被誉为“黄金”产业。我国人口多,人均种植土地面积小,这就要求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增加。现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有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技术、宽窄行栽培技术,上述栽培技术投资配套成本高,增产不增收。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宽窄行栽培技术不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因改变现在的垄距,农民不愿意接受,不易实施,劳民伤财,不易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有效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与品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日照充足、灌溉便利、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土壤作为的玉米的种植地,并对土地进行开垄耕种;

s2:在开垄耕种后的土地边缘每隔3~5米设置广角摄像头,在土壤表层按照1~2米的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且所述广角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均与后台上位机进行数据连接;

s3:在玉米种植前3~5日内,在土壤表面施加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物,混合物施加后的1~2天内进行开沟播种,播种时的相互间距为20~25厘米;

s4:在玉米种植后3~5天后,每日早中晚各浇水一次,每次浇水量控制在100~150公斤/亩,并每隔1~3日进行积水排查,浇水后每亩土地施加有机肥500~700公斤,并在每日傍晚每亩土地追加复合肥30~50公斤;

s5:在玉米的幼苗期每隔20~30日进行杀虫液喷洒,其中杀虫液包括72%克露600-7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72.2%普力克4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的混合物;

s6:杀虫剂喷洒后的3~5天进行人工检查,若发现病株进行及时拔除,并在病株的根穴处撒上石灰粉,石灰粉的厚度控制在1~3毫米;

s7:收获之前的10~15天内喷洒增粗剂,同时配合使用氯化钙和硼酸对玉米表面进行喷施,喷施5~7日后进行采摘。

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安装在土壤表层向上5~10厘米处,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壤表层向下5~10厘米处。

进一步地,所述s3步骤中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比例为1:1:1。

进一步地,所述s4步骤中有机肥包括秸秆灰、池塘干泥、小麦壳、甘蔗渣粉末、畜禽类粪便、草炭、硅藻土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科学合理种植技术,同时结合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种植过程中形成种植区域的网络数据化管理,行针对化的种植,有利于田间的科学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而且整个方法过程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日照充足、灌溉便利、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土壤作为的玉米的种植地,并对土地进行开垄耕种;

s2:在开垄耕种后的土地边缘每隔4米设置广角摄像头,在土壤表层按照1.5米的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且广角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均与后台上位机进行数据连接,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安装在土壤表层向上8厘米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壤表层向下7厘米处;

s3:在玉米种植前4日内,在土壤表面施加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物,混合物施加后的1.5天内进行开沟播种,播种时的相互间距为23厘米,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比例为1:1:1;

s4:在玉米种植后4天后,每日早中晚各浇水一次,每次浇水量控制在130公斤/亩,并每隔2日进行积水排查,浇水后每亩土地施加有机肥600公斤,并在每日傍晚每亩土地追加复合肥40公斤,有机肥包括秸秆灰、池塘干泥、小麦壳、甘蔗渣粉末、畜禽类粪便、草炭、硅藻土的混合物;

s5:在玉米的幼苗期每隔25日进行杀虫液喷洒,其中杀虫液包括72%克露65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72.2%普力克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的混合物;

s6:杀虫剂喷洒后的4天进行人工检查,若发现病株进行及时拔除,并在病株的根穴处撒上石灰粉,石灰粉的厚度控制在2毫米;

s7:收获之前的13天内喷洒增粗剂,同时配合使用氯化钙和硼酸对玉米表面进行喷施,喷施6日后进行采摘。

实施例2: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日照充足、灌溉便利、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土壤作为的玉米的种植地,并对土地进行开垄耕种;

s2:在开垄耕种后的土地边缘每隔3米设置广角摄像头,在土壤表层按照1米的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且广角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均与后台上位机进行数据连接,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安装在土壤表层向上5厘米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壤表层向下5厘米处;

s3:在玉米种植前3日内,在土壤表面施加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物,混合物施加后的1天内进行开沟播种,播种时的相互间距为20厘米,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比例为1:1:1;

s4:在玉米种植后3天后,每日早中晚各浇水一次,每次浇水量控制在100公斤/亩,并每隔1日进行积水排查,浇水后每亩土地施加有机肥500公斤,并在每日傍晚每亩土地追加复合肥30公斤,有机肥包括秸秆灰、池塘干泥、小麦壳、甘蔗渣粉末、畜禽类粪便、草炭、硅藻土的混合物;

s5:在玉米的幼苗期每隔20日进行杀虫液喷洒,其中杀虫液包括72%克露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72.2%普力克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的混合物;

s6:杀虫剂喷洒后的3天进行人工检查,若发现病株进行及时拔除,并在病株的根穴处撒上石灰粉,石灰粉的厚度控制在1毫米;

s7:收获之前的10天内喷洒增粗剂,同时配合使用氯化钙和硼酸对玉米表面进行喷施,喷施5日后进行采摘。

实施例3:

一种基于数据采集的玉米种植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日照充足、灌溉便利、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土壤作为的玉米的种植地,并对土地进行开垄耕种;

s2:在开垄耕种后的土地边缘每隔5米设置广角摄像头,在土壤表层按照2米的间距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且广角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gps定位芯片均与后台上位机进行数据连接,温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安装在土壤表层向上10厘米处,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土壤表层向下10厘米处;

s3:在玉米种植前5日内,在土壤表面施加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物,混合物施加后的2天内进行开沟播种,播种时的相互间距为25厘米,生石灰、粉煤灰、草木灰的混合比例为1:1:1;

s4:在玉米种植后5天后,每日早中晚各浇水一次,每次浇水量控制在150公斤/亩,并每隔3日进行积水排查,浇水后每亩土地施加有机肥700公斤,并在每日傍晚每亩土地追加复合肥50公斤,有机肥包括秸秆灰、池塘干泥、小麦壳、甘蔗渣粉末、畜禽类粪便、草炭、硅藻土的混合物;

s5:在玉米的幼苗期每隔30日进行杀虫液喷洒,其中杀虫液包括72%克露7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敌百虫1200倍液的混合物;

s6:杀虫剂喷洒后的5天进行人工检查,若发现病株进行及时拔除,并在病株的根穴处撒上石灰粉,石灰粉的厚度控制在3毫米;

s7:收获之前的15天内喷洒增粗剂,同时配合使用氯化钙和硼酸对玉米表面进行喷施,喷施7日后进行采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