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喀斯特地区石头上种植铁皮石斛,适宜种植环境和不适宜种植环境的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为兰科石斛属植物,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草纲目》记载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2015版《中国药典》记录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铁皮石斛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力,有效调节人体机能等特殊功效。
我国的铁皮石斛产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直接利用野生资源的阶段。1999年以前铁皮石斛来源完全依赖采集野生资源,据全国8省16个不同地方统计,大约在10-20年前有从事野生铁皮石斛采集的人数大约有1320人,而目前仍然从事该行业的人数只有约152人左右,减少近90%。第二阶段是人工设施种植阶段。1999年,以浙江铁皮石斛人工设施栽培成功为标志,开启了铁皮石斛人工设施种植产业发展阶段。据统计,到2015年,全国大棚种植面积达8万亩。第三阶段为生态种植阶段,随着人工设施种植铁皮石斛大面积发展,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逐渐突出。回归原产地、回归原生态的种植模式近年来逐渐兴起,并得到业内的认可。生态种植包括在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树干种植、丹霞地貌地区丹霞石壁种植和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岩表面上种植等多种模式。生态种植的产量虽然远低于大棚的产量,不到人工设施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其产品质量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价格是大棚的10倍以上。
贵州黔西南、黔南等喀斯特地区是铁皮石斛的原产地之一。该地区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无工业污染。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生态铁皮石斛种植,将人工培育的种苗种植到原生态环境中的石头上,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让其自然生长,产品质量能达到或接近野生的标准。
选择适合的环境条件,是生态种植铁皮石斛成功的关键。为此,在贵州兴义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海拔高度、坡向、坡度、郁闭度、植被特征、地形地貌、通风条件等布置试验。筛选适合铁皮石斛生态种植的环境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在喀斯特地区利用野外自然环境条件,将铁皮石斛种植到喀斯特石头上,如何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避开不适宜的种植环境的方法。
1、适宜环境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通风良好,要明显感觉到有风,有风速大于2m/s的通风;
(2)适当光照,每天阳光能照着的时间大于6小时,最适林木郁闭度30-50%。
2、有下列条件之一均不适宜种植铁皮石斛:
(1)地势低洼潮湿、通风明显不好;
(2)树林太密,郁闭度大于80%,光照不良;
(3)深山峡谷,每天阳光照射时间小于5小时;
(4)排水不畅,石缝里兜水的地方不能种;
(5)雨水淋不到的地方不能种;
(6)雨水集中冲刷的地方不能种;
(7)有泥土的地方不能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18个样地新萌发芽成活率和分株率;
图2为实施例1中18个样地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和茎粗;
图3为实施例2中6个样地新萌发芽成活率和分株率;
图4为实施例2中6个样地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和茎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种植地点位于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烘纳组,海拔高度1100-1260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大量岩石裸露。种植苗为组培苗经大棚驯化种植一年半的驯化苗,每丛苗3-5株,植株长5-15cm。2016年3月种植,种植后4-5月雨水较少,空气干燥,每天适当进行人工补水。种植后随着气温,开始从植株基部萌发新芽,老植株4月正常开花。6月6日起持续强降雨,一直到7月后雨水才逐步减少,这段时间高温高湿,整个山上一直处于潮湿状态。环境条件不适合的地方大量新萌发芽萎蔫烂掉。2016年9月8日-13日,对不同环境条件铁皮石斛的生长情况进行抽样记录,统计分析。共调查样地18个,图1为新萌发芽成活率和分株率,图2为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和茎粗。
下面对各样地的情况进行说明:
样地1:位于山脚,海拔高度1100米,坡向东,郁闭度30-40%,坡度20-30度。下午16点后光照逐渐减弱。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6月6日开始持续降雨,6月15日后新芽出现萎蔫。9月8日统计新芽成活率15.65%,分株率33.41%。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7.54cm,茎粗5.88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位于山脚,通风相对较差,植株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造成生理病害的发生,新萌发嫩芽大量死亡。
样地2:位于1号样地往上10米山,郁闭度20-30%,坡度20-30度。2016年9月8统计新芽成活率28.16%,分株率28.38%。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6.71cm,茎粗5.62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和样地1相同。
样地3:位于山中下部,海拔高度1130米,坡向东,郁闭度30-40%,坡度30-40度。2016年9月8日统计新芽成活率23.97%,分株率34.71%。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8.36cm,茎粗5.70mm。3号样通风好于1号,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地势凹陷,在下雨时大量雨水冲刷而过,雨水冲刷还带来泥土附着在植株根部,植株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造成生理病害的发生,新萌发嫩芽大量死亡。
样地4: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东,郁闭度30-40%,坡度35-45度。2016年9月9日统计新芽成活率20.21%,分株率58.89%。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6.49cm,茎粗5.51mm。4号样地通风好于1-3号,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雨季到来一段时间后,山体的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雨停后,山里的水还在往外渗,植株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造成生理病害的发生,新萌发嫩芽大量死亡。
样地5:位于山中下部,海拔高度1130米,坡向东,郁闭度90%,坡度30-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9日统计新芽成活率18.81%,分株率23.21%。成活植株颜色嫩绿,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4.72cm,茎粗4.33mm。由于树林较密,郁闭度高,通风相对较差,空气潮湿,新萌发嫩芽发病重,成活率低。由于光照不足,成活植株颜色嫩绿,株高和茎粗明显低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样地6:位于山中上部,海拔高度1180米,坡向东偏北,郁闭度70%,坡度40-5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9日统计新芽成活率16.15%,分株率62.82%。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6.14cm,茎粗5.50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的石缝中有少量积水,雨季长时间处于兜水。
样地7: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50米,坡向南,郁闭度50-60%,坡度7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9日统计新芽成活率17.68%,分株率20.72%。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5.71cm,茎粗5.14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地是一片垂直的石壁,大量雨水成瀑布状倾泻而下,山体的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后,山里的水不停往外渗,植株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造成新萌发嫩芽大量死亡。
样地8: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50米,坡向南,郁闭度20-30%,坡度30-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1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25.92%,分株率33.25%。成活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7.81cm,茎粗5.95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地凹陷,局部小环境通风不良,雨季时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造成新萌发嫩芽大量死亡。
样地9: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东,郁闭度20-30%,坡度30-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1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96.53%,分株率64.41%。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8.92cm,茎粗7.68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石头高与地面50cm以上,下雨时雨水冲刷不到,雨一停水能立即流干。种植地通风条件好,能随时感到有风速大于2m/s的风。
样地10:位于9号样地往上20米,海拔高度1180米,坡向东,郁闭度30-40%,坡度30-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1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89.43%,分株率66.58%。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9.05cm,茎粗6.79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9。
样地11:位于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80米,坡向南偏东,郁闭度30-40%,坡度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81.14%,分株率104.67%。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9.60cm,茎粗6.04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9。
样地12:位于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偏东,郁闭度50%,坡度40-5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2日统计新芽成活率91.87%,分株率91.38%。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9.15cm,茎粗6.40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9。
样地13: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闭度90%,坡度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2016年9月12日统计新芽成活率14.92%,分株率12.39%。成活植株颜色嫩绿,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4.63cm,茎粗4.66mm。由于树林较密,郁闭度高,通风相对较差,空气潮湿,新萌发嫩芽发病重,成活率低。由于光照不足,成活植株颜色嫩绿,株高和茎粗明显低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样地14: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闭度30-40%,坡度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2日统计新芽成活率91.51%,分株率119.48%。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5.84cm,茎粗6.79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地势高,雨水冲刷不到,雨一停水能立即流干。通风条件好,能随时感到有风速大于2m/s的风。光照充足。
样地15: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70米,坡向南偏西,郁闭度30-40%,坡度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3日统计新芽成活率84.66%,分株率67.04%。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8.10cm,茎粗6.01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4。
样地16: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闭度10-20%,坡度40度。种植于石头正面,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3日统计新芽成活率94.37%,分株率56.83%。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8.61cm,茎粗6.10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4。
样地17: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闭度10-20%,坡度40度。种植于石头侧,种植点面向东,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3日统计新芽成活率87.56%,分株率55.59%。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7.68cm,茎粗5.66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4。
样地18:位于山中部,海拔高度1160米,坡向南,郁闭度10-20%,坡度40度。种植于石头侧,种植点面向西,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13日统计新芽成活率80.30%,分株率55.52%。植株生长正常,颜色深绿至紫红,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7.56cm,茎粗6.12mm。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4。
实施例2:
种植地点位于兴义市则戎乡长冲村东峰林。海拔高度890-950米,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峰林槽谷地貌,山峰陡峭。由于两山之间距离较近,大部分地方只能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2点以前照着阳光。2015年3月种植两年生铁皮石斛驯化苗,每丛3-5株,株高10-15cm。种植后萌发正常,4-5月母株正常开花,6月雨季来后,新萌发植株大量枯萎死亡。9月20日,对不同样地进行统计分析(见图3和图4),下面对各样地的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样地1:位于谷底,海拔高度890米,坡向西偏北,郁闭度10%,坡度30度。中午11点才能照到太阳。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6月进入雨季后,新芽出现萎蔫。9月2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10.12%,分株率30.42%。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8.10cm,茎粗4.25mm。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位于谷底,通风较差,进入雨季,高温高湿,植株根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造成生理病害的发生,新萌发嫩芽大量死亡。由于光照不足,成活植株颜色嫩绿,纤细。
样地2:位于谷底,海拔高度890米,坡向东,郁闭度30%,坡度40-50度。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可照到太阳。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6月进入雨季后,新芽出现萎蔫。9月2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30.15%,分株率28.38%。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6.78cm,茎粗4.19mm。成活植株颜色嫩绿,纤细。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
样地3:位于谷底,海拔高度890米,坡向西,郁闭度60%,坡度40-50度。上午11点至下午4点可照到太阳。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6月进入雨季后,新芽出现萎蔫。9月21日统计新芽成活率26.77%,分株率34.71%。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6.76cm,茎粗4.13mm。成活植株颜色嫩绿,纤细。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
样地4:位于谷底,海拔高度900米,坡向东北,郁闭度90%,坡度4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6月进入雨季后,新芽出现萎蔫。9月21日统计新芽成活率20.26%,分株率58.89%。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5.58cm,茎粗4.70mm。成活植株颜色嫩绿,纤细。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
样地5:位于山谷丫口往下10米,海拔高度920米,坡向东北,郁闭度90%,坡度3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6月进入雨季后,新芽出现萎蔫。9月21日统计新芽成活率20.26%,分株率58.89%。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5.58cm,茎粗4.70mm。成活植株颜色嫩绿,纤细。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样地1。
样地6:位于山谷丫口处,海拔高度930米,郁闭度80%,坡度30度。种植后新芽萌发和老条开花正常9月22日统计新芽成活率61.24%,分株率62.86%。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7.20cm,茎粗4.93mm。成活植株颜色嫩绿,纤细。由于处于山谷丫口处,通风条件较好,成活率高于其他样地,但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差。
实施例3:
2016年4月,在实施例2的东峰林基地1-6号样地再次种植铁皮石斛驯化苗。改变种植方式,种植前对驯化苗进行消毒处理。2016年6月雨季来后,7月开始出现大量死亡。通过两年的重复试验证明,低洼潮湿、通风不好、树林太密、深山峡谷、光照不良的地方不适合铁皮石斛生态种植。
实施例4:
种植地点位于兴义市则戎乡长冲村东峰林,距离实施例2约200米。海拔高度900米,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势较开阔,坡向西,郁闭度50%。光照时间大于6小时。2016年3月种植两年生铁皮石斛驯化苗,每丛3-5株,株高10-15cm。种植后生长正常。2016年9月20日统计,新芽成活率90.50%,分株率86.37%。新萌发植株平均株高9.50cm,茎粗6.33mm。成活率高主要原因是通风条件好,光照充足。
实施例5:
种植地点位于兴义市则戎乡长冲村东峰林,距离实施例4约30米,海拔高度900米,坡向西,郁闭度50%,种植石壁向内倾斜。由于淋不到雨水,铁皮石斛处于干燥状态,虽然铁皮石斛有极强的抗干旱能力,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能成活,生长还是处于极不正常状态,新萌发芽高度小于3cm,且逐渐干枯。原生态种植铁皮石斛要避开雨水淋不到的地方。
实施例6:
种植地点位于兴义市则戎乡干嘎村干嘎丫口。海拔高度1000-1050米,坡向北偏东,坡度55-60度,郁闭度40-60%。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脚因开垦种地,严重石漠化。经多年的生态建设,山中上部分植被恢复较好。种植地点位于山中部,2014年4月15日种植,种植苗经大棚驯化6个月,每丛3-5株,苗平均茎长4.04cm,茎粗3.62mm,根长5.64cm。种植时以萌发新芽,种植后新芽生长生产,母株有部分正常开花。2014年10月21日统计,新芽成活率91.5%,平均分株率112.5%,平均茎长9.9cm,茎粗5.49mm。2015年铁皮石斛生长正常,平均每1株苗萌发1株以上。2015年10月21日,再次对2015年新芽萌芽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平均分株率105.6%,平均茎长10.9cm,茎粗5.46mm。生长正常,萌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地点位于山中部,通风好,光照适中。
经过多年的种植试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植铁皮石斛能正常生长,在不适宜的环境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发展铁皮石斛生态种植的关键。
以上实施例选择贵州兴义喀斯特山地有代表性的环境,海拔高度从890-1260米,代表不同的坡向、坡度等环境条件。对黔滇桂喀斯特地区,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相近的地区均实用。